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矽碟機in,軟碟機out

徐嘉卉
user

徐嘉卉

2003-04-01

瀏覽數 30,400+

矽碟機in,軟碟機out
 

本文出自 2003 / 4月號雜誌 第202期遠見雜誌

兩年前,資策會多媒體消費性電子組長尤克熙遇到同學向他推薦一種他從來沒有聽過的科技產品——「矽碟機」。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產品不可能做起來。他心想這種幫電腦讀小型記憶卡的小盒子,每次有新的記憶卡出現,業者就得付大筆權利金給國際大廠,成本負擔太大,不可能成功,「可是,去年真的被萬國電腦做起來了,嚇我一大跳,」尤克熙說。

在不知不覺間,台灣已經成為矽碟機製造王國。小如名片盒、大如肥皂盒的矽碟機未來可能是電腦的基本配備,它可以取代A槽軟碟機,可以跟影音錄放技術結合成為非常小的磁頭與卡匣,也會附屬在數位相機之下,可捲片、顯影,兼收納底片。

資策會估計,今年矽碟機全球出貨量約九百三十二萬台,國內廠商出貨兩百六十七萬台,市占率28.7%。以萬國為例,平均一台18美元計算,矽碟機2003年度的產值至少有4800萬美元。不過,光是萬國今年計畫的出貨量(四百萬台)就超過資策會的預估。今年,台灣廠商有機會吃下全球過半產能。

繼新竹科學園區晶圓代工傳奇之後,矽碟機廠商再次「點矽成金」。第一大矽碟機專業代工廠萬國,去年每股稅前盈餘達新台幣6.98元,表現比新竹科學園區內許多記憶體廠商(股利在正負1元間徘徊)還要好得多。

矽碟機出現,軟碟機交棒

軟碟機更換浪潮,把矽碟機推上「黃金海岸」。1989年個人電腦記憶卡國際協會(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簡稱PCMCIA)成立,發展小型快閃記憶卡。接著各大廠各自結盟發展出CF、SM、MS、SD、MMC等記憶卡規格。

由於小型快閃記憶卡的體積,最小只有郵票大小,又具備攜帶方便、耗電量低等優點。因此,戴爾、惠普以及捷威(Gateway)等國際電腦大廠都打算用小型記憶卡取代磁碟片,矽碟機就順理成章成為取代軟碟機呼聲最高的下世代產品。

具備多卡合一功能的矽碟機像靈巧的媒人,撮和各科技產品。去年,矽碟機四合一、六合一整合技術賣相討好,不過,因為題材已經炒了一整年了,因此就算矽碟機進展到七合一也不再是話題。另外,從USB1.1進入到USB2.0量產時程,也還不足以成為發酵題材。「廠商一定還要再想點花樣,不然會遇到瓶頸,」尤克熙說。

目前,廠商想出來的「花樣」大多是緊密結合電腦與資訊家電的產品。萬國今年的產品計畫包括繼續爭取電腦大廠客戶內建矽碟機。不過,尤克熙指出,一旦矽碟機成功地打進賺取個位數毛利的電腦市場,殺價競爭立即展開。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技術門檻低、又切在後資訊時代發展的重要環節,矽碟機引發台灣廠商一窩蜂趕流行的熱潮。除了萬國、精威兩大廠以外,這兩年陸續加入的廠商有: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模組廠勁永、網路通訊廠友旺、電腦周邊廠創見、迎廣、滑鼠廠商昆盈等等。市場價格約24美元的產品,製造廠多達十幾家,價格向下調整也變成必然的趨勢。以四插槽的讀卡機為例,「現今兩成的毛利將會再調降10%~20%,」精威發言人李錦樹指出。

追逐明星產業的廠商常常面臨侵犯專利權挨告的問題,不過,在矽碟機這塊領域比較特別,掌握專利權的老大哥除了日、美大廠,還有本土廠商。

十年前已經看出商機投入研發的萬國,目前擁有六十項矽碟機專利權,尚有兩百項專利權申請中。另一矽碟機大廠精威1995年跨入,共擁有二十六項專利。儘管萬國的專利數遙遙領先,可是去年四合一矽碟轉接卡專利受競爭廠商挑戰,讓萬國的股價從百元走低至跌破78元掛牌價。

面臨擅長拖延官司的國內廠商,萬國告與不告都難,因為對簿公堂往往要兩年後才會有結果。對於資本額僅3億500萬元的萬國來說,花時間金錢人力對簿公堂到底划不划算仍有待商榷,「台灣廠商很聰明,先做再說,賭賭看,搞不好對方兩年就倒了不用付訴訟費,」尤克熙說。

大姆哥是強勁對手

除了同行競爭,可能殺低價格,功能類似的異類產品也來勢洶洶。有寶貝碟、隨身碟、霹靂碟等多種名稱的大姆哥,雖然不能像矽碟機與矽碟片的組合可抽換記憶體,但是兩者輕薄短小特色一致,64M的矽碟片與隨身碟同樣都等於四十五張磁碟片。號稱小藍鯨的「WeWa隨身霸」,還集結了MP3、錄音筆、隨身碟功能於一身,與矽碟機正要延伸發展的產品路線完全重疊。

事實是殘酷的。光華商場銷售員大多對大姆哥的銷售情形相當肯定,表示很多人買,但是對讀卡機(矽碟機)的銷售評語只是「還好」。

不過,矽碟機的「錢」景還是可期待的。中信證券研究員魏宏達認為,2003年下半年讀卡機市場將進入高速成長期。感覺上,矽碟機正處在專利權、價格戰、產品區隔都要開打的內憂外患狀態,可是,誰知道為了求生存的聰明台商,會不會又有跌破專家眼鏡的應用巧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