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歐洲行的拜登,返美後將迎來政治惡夢,」CNN報導強調。在2020美國總統大選落幕的一年後,迎來非大選年期中選舉。然而,民主黨不僅丟失票倉維吉尼亞州州長大位,紐澤西州州長僅以些微差距勝出,這些都一再顯示選民對於拜登執政的失望,同時也牽動明年國會選戰。
2日,美國波士頓市長由父母來自台灣的民主黨候選人吳弭(Michelle Wu)高票當選。她締造了多項紀錄,更成為波士頓200年來首位女性市長。同時,美國「非大選年期中選舉」(Off-Year Election)也正在維吉尼亞州、紐澤西、紐約等關鍵州如火如荼地進行。
各界關注這場非大選年期中選舉的主因,不僅是美國選民對上任近9個半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小考」之外,這場選戰更是2022年期中選舉的風向球,包含國會選舉,以及36州州長選舉。
共和黨政治素人逆襲,民主黨丟維州州長大位
儘管,這次民主黨拿下波士頓市長、紐約市長等寶位,但丟了過去「完全執政」的維吉尼亞州。甚至,屬於民主黨票倉的紐澤西州,也只以些微差距勝出,且該州整體得票還大幅衰退。無論是從選舉結果,或是整體得票率來看,都反映美國選民對拜登執政的9個半月以來,表現非常不滿意。
從2009年開始,民主黨開始一路拿下過去被視為「紅州」(共和黨執政)的維吉尼亞州。甚至,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拜登更以10%的得票差距大贏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
無疑,民主黨原先有望可以輕鬆打贏這場選戰,推派現年64歲的政壇老將麥考里夫(Terry McAuliffe)參選。過去,麥考里夫在2014年曾擔任維州州長,直到2018年根據當地州長不得連任的法律而卸任。
這場本來民主黨穩贏的選戰,麥考里夫卻在選前民調直直落。最終,由共和黨推派曾任私募基金巨頭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CEO、政治素人楊金(Glenn Youngkin)拿下維州州長寶座。
拜登政府惹民怨,民調直直落
焦點轉到同樣也是民主黨票倉的紐澤西州,也陷入苦戰。原先外界看好現任民主黨州長菲爾墨菲(Phil Murphy),有望成為1977年後成功連任的首位民主黨籍州長。
但2日在已開出87%的選票中,菲爾墨菲落後共和黨州長候選人席阿塔瑞里 (Jack Ciattarelli)0.06%。最終,菲爾墨菲以不到1個百分點擊退對手、成功連任。
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的兩場苦戰,必然是選民在給民主黨執政的警告。這場非大選年期中選舉,也將為民主黨在2022年美國國會選舉,帶來更多不確定性。此外,拜登上任不到一年,民調卻持續下滑。近期,許多民調都不約而同指出,多數美國人不滿意拜登施政表現,滿意度更下滑至五成以下。
且根據NPR-PBS NewsHour-Marist最新民調顯示,更有44%的民主黨和偏民主黨獨立人士認為,新的候選人更有望為民主黨拿下下屆總統大選。支持拜登連任,只有36%。
其實,在拜登政府上台之際,多數美國人抱持樂觀態度。不管是在美國國慶日7月4日力拚70% 成年人口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或是積極修復川普執政時破壞的盟友關係等。整體而言,美國的經濟和疫情狀況,都相較去年要好得多。
《金融時報》報導就指出,這次民主黨在兩州的苦戰,無疑和美國國內通膨上漲、政黨內鬨,以及阿富汗撤軍的無能印象有關。這些都使得拜登政府飽受民怨。
CNN報導則指出,拜登在任內所推動的1.2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以及1.75兆美元社會支出法案遲遲無法獲得黨內支持和共識,更使得政府部門面臨關閉及債務危機,這些都成為美國選民不滿拜登政府的因素。未來民主黨又該如何化解當前選民的不滿,將成為明年期中選舉的決勝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