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預測景氣向來準確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告訴媒體,他認為2004年第一、二季電子業景氣沒有樂觀的理由,此話一出,台灣股市連續殺盤兩天。隔沒幾天,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和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相繼表示,第一季的景氣仍然看好,兩家公司甚至必須擴充產能,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這三位同屬國際級的科技大老,看法並不一致,反映台灣投資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歷經2003年全球景氣走揚、股市大漲之後,未來的前景到底是多是空?2003年的榮景只是曇花一現,還是經濟復甦的力道真能延續下去?2004年應該投資股票,還是保守理財就好?
《遠見》專訪資產規模前十大的投信公司總經理或基金經理人,十位專家都認為,經濟的確是在穩健復甦的軌道上,如果股價回檔整理,正是最好的買進時機。
「全世界的經濟和股市都是多頭行情,不用懷疑。過去大家擔心景氣不振,通貨緊縮,全球央行必須不斷調降利率應對;現在反而要看利率何時調高,表示景氣已經開始走揚,」怡富投信總經理侯明甫指出。
傳產有元月行情效應
侯明甫估計,為了讓低迷三年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更健康,2004年第一季之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不會升息。台灣央行一向以FED的政策為主要觀察指標,加上台灣沒有通貨膨脹的隱憂,央行短期內不致於調升利率。
元大投信總經理杜純琛同樣抱持樂觀的看法:「第一季沒有看壞基本面的理由,這段期間大陸對傳統產業,如原物料、航運和塑膠的需求非常強勁,供需本來就比較吃緊,也是一般俗稱的元月旺季效應。」
至於占台灣出口最大宗的電子業,杜純琛預計獲利情況不會太差。以所有上市電子公司的盈餘來看,2003年第一季新台幣500億元,第二季700億元,第三季1100億元,2004年第一季雖然是傳統淡季,盈餘可能達到900億至1000億,和2003年同期相比,成長幅度幾乎一倍。
儘管景氣看好,投資股票終究必須考量到風險以及不確定性,尤其台海兩岸的政治現況仍然相當敏感,緊張情勢有增無減。
富邦投信總經理蔣國樑點出投資人應該注意的方向:「明年經濟復甦是無庸置疑的,但是第一季充滿了不確定性,包括總統大選、匯率和利率都有變數存在。選舉結果不會延緩經濟揚升的腳步,但是對政策的制訂有影響:兩岸方面,可能受到最大影響的是航運、空運以及中概股;國內方面,未來經濟建設的政策方向,會影響到內需、營建和金融股的走勢。」
台灣市場有不確定性,國外也有恐怖主義的威脅,造成美、日等國際股市回落。外電報導,主導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的蓋達組織,先後策劃了伊斯坦堡英國領事館及匯豐銀行兩起自殺炸彈事件,造成至少二十七人死亡;另外,蓋達組織也威脅,要摧毀日本剛見起色的經濟,一旦日本派兵伊拉克,東京將會成為攻擊目標。
「短期內股市受到恐怖陰影的衝擊而走低,不過經濟依然看好。2004年初當這些負面因素逐漸消失時,股市還是會有亮麗表現的機會,」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區經濟分析師謝國忠指出。
居高思危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2003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創下近二十年的新高,資訊大廠如惠普(HP)、思科(Cisco)紛紛傳出佳績,盈餘大幅成長,道瓊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隨後也分別衝到一萬點和兩千點附近的整數關卡,顯示投資人均看好企業獲利前景,買進股票。
「這次股市上漲,我們覺得比較實在一點,因為美日景氣都上來了,房地產和民間消費沒有轉差,歐盟國家也是穩定成長。不像2000年時,大家拚命追逐網際網路的美夢,一點也不踏實,」群益投信總經理賴政昇說。
「全球股市漲多回檔很正常,但是上漲的趨勢並沒有改變,」富達投信台灣成長基金經理人賴葉臣指出。
不過有些專家認為,既然股市和經濟都已經飆這麼多了,未來成長幅度再這麼大的機會應該不多,所以不論台股或美股,居高思危應該是目前比較好的策略。
「外資2003年買超台股5000多億,短期內不可能再大買台股,形成買盤觀望、高檔有壓的盤整格局,大盤指數可能在五千八百點到六千兩百點來回整理。未來要做好風險控制,股市反彈就賣出股票,如果大盤急挫,跌破季線(五千八百五十點附近),那時買進比較安全,」新光投信研究部副總經理黃植原點出買賣股票的指數空間。
黃植原的建議是有根據的。過去三年股市投資人受傷太重,風險意識相當高,如果反彈不賣,一旦下跌,賺的錢又吐回去。
但是反過來說,股市必修的學分之一,是觀察市場的心態。「如果大家這麼有風險意識,表示股市還沒瘋狂,行情就還沒走完,」建弘投信總經理蕭一芳指出。
台股自低點四千零四十四點觸底反彈,半年內飆到六千多點,很多人當然想獲利了結,入袋為安。加上外資和投信有年底作帳的壓力,股市現在漲不上去理所當然。
不過專家指出,每年第一季的行情都不會太差,投資人領了年終獎金,多少還是會買股票,希望賺上一筆,況且2004年景氣回春,股票獲利的機會更好。
「即使是多頭市場,仍要選擇產業和個股,」蕭一芳提醒投資人要精選股票,因為現在已經不是從前雞犬一起升天的時代了。
此次受訪的專家,票選出2004年第一季最看好的十支股票,結果相當集中在某些產業。晶圓代工的老大哥台積電脫穎而出,以五票得到第一名。陽明海運、國泰金控、台新金控等得到三票,封裝測試日月光和京元電等拿到兩票(見頁132表)。
分析這次票選結果,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非常受到重視,代表半導體產業已走出三年來的谷底,高階訂單應接不暇,產品平均售價止跌回穩。
拿到次高票的總計有金控、原物料股和海運;再次高票的則為手機零組件、TFT-LCD TV(液晶電視)的關鍵零組件,以及進入門檻高的發光二極體(LED)元件。
國泰金、中信金優勢擴大
以下就上榜的股票以產業別說明競爭優勢:
一、晶圓代工(台積電、聯電):
台積電:市場需求暢旺,高階產品訂單大增,公司董事會已於2003年12月初決定,投資14億2000萬美元擴充先進產能,滿足客戶需求。董事長張忠謀最近重申,看好2004年第一季景氣。
聯電:台積電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樣受惠於產業景氣回升。業外收益是聯電另一個獲利來源,執行長胡國強表示,聯電將陸續出清和本業無關的投資持股,增加盈餘。
二、金控(國泰金、中信金和台新金):金融業2003年積極打銷呆帳,成果將會反映在2004年的獲利。同時,藉由不斷合併來增加實力,與國外對手競爭。
「國泰金已合併世華銀行,中信金併萬通銀行,兩家也非常有興趣搶建華金,哪家能搶到,可能增加十年功力,」富達賴葉臣指出。
三、原物料相關(中鋼、陽明海運):國內、外鋼鐵市場景氣持續熱絡,中鋼2003年前十一個月的稅前盈餘已經超過400億元,換算成每股盈餘高達4.34元。鋼鐵和塑化等原料的需求量增加,帶動陽明的載貨量。
四、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關鍵零組件設計(聯詠、力特):怡富侯明甫認為,「目前各國推行數位化,帶動客廳革命,未來最大的替換需求將來自於液晶電視,這塊市場每個人都想搶,而力特和聯詠在設計TFT-LCD關鍵零組件方面占有優勢。」
五、 LED發光二極體元件(億光和晶電):LED應用於手機和交通號誌等會發光的產品,需求強勁,前景看好。不過最近股價漲幅已大,需等回檔時再買進。
六、台塑三寶(台塑、南亞、台化):三家公司共同轉投資的台塑石化即將在2003年12月26日掛牌交易,每股暫訂43元,預計每家公司可各自獲得10幾億的釋股利益。此外,台塑集團在大陸積極布局,將來上游的原料可以自己做,不需要進口,集團內上下游整合更完整。
怡富投信總經理
侯明甫:
為了讓低迷三年的美國經濟恢復得更健康,2004年第一季之前,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不會升息。
元大投信總經理
杜純琛:
傳產(原物料、航運、塑膠)有元月旺季效應。
新光投信副總經理
黃植原:
短期內股價反彈就賣,風險控制做好。中期跌破季線,股價急跌才買。
富邦投信總經理
蔣國樑:
2004年經濟復甦不要懷疑,但是第一季充滿了不確定性(選舉、匯率、利率)。
建弘投信總經理
蕭一芳:
恐怖分子和政治都是干擾,頂多激起漣漪,不會因此改變基本面,除非爆發戰爭。
富達投信台灣成長基金經理人
賴葉臣:
雖然有飆股,我還是願意買台塑
三寶,每年賺3、4元,滿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