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產業伸展創投新觸角

陳卓君
user

陳卓君

2000-08-15

瀏覽數 18,800+

科技產業伸展創投新觸角
 

本文出自2000科技排行特刊

有點炎熱的六月天,宏?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宣布成立宏?智融公司,宏?集團正式跨入創投事業。記者會上,施振榮欣喜地道出宏?智融在美國的獲利頗佳,彌補了宏?在美國的電腦事業多年的虧損。

宏?智融對施振榮個人也有很大的意義。十六年前國內成立第一家創投公司——宏大創投基金,施振榮正是股東之一,宏?智融的成功,一掃宏大創投基金虧損連連的陰霾。

目前實際在台灣運作的創投公司已超過一百五十家,許多由高科技公司投資的創投公司,也在這一、兩年成為創投業的生力軍。不只是宏?集團,聯華通達集團、台揚科技、華彩軟體集團等高科技公司也紛紛成立自己的創投公司,其他如台積、華碩、日月光等,也都名列創投公司的股東名單。

過去十六年,創投在科技產業投注了七百億元以上的資金,培植了許多高科技公司。隨著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茁壯之後的高科技公司回過頭來投入創投,為高科技產業注入新的資金動能;再加上科技公司能夠提供豐富的高科技產業經營經驗,因而能以一種不同於一般創投的全新方式,進入創投市場。

科技公司從事創投事業,和一般創投公司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投資的目的從傳統的單純為了獲利,擴大為一種策略性投資,並且催化了科技公司集團化的趨勢。

這種策略性投資的目的,通常是做為公司擴展新事業版圖的跳板,例如維揚、華彩軟體、宏?智融、聯訊等。

策略性擴展集團事業版圖

創投的成立讓集團的內部資源重新整合,並找到適當的標的投入資金與管理技術,將集團的枝葉更向外開展。「哪裡有人才、業務,創投是一個很重要的發掘者,」宏?智融總裁莊人川說。

以台揚公司為例,台揚在草創時期曾受創投的挹注,經過十七年的成長,其間也陸續有轉投資的計畫,直到去年七月終於成立維揚國際公司,專門為台揚進行新事業的開發與投資案,而投資的主要標的是台揚的本業——通訊產業。

過去台揚在生產、製造、銷售方面累積的許多經驗,如今可以透過創投將這些經驗和想法落實進行。「利用我們的知識經驗和business idea(商業想法),判斷哪些是可能的business opportunity(商業機會),」維揚國際總經理朱永光說。

例如,台揚在與國外市場互動的過程中,發現第三代無線行動通訊零組件的未來發展可期,在資金與台揚本身的商業資源可以支援的情況下,維揚尋求其他國外可以合作的伙伴,包括Lucent(朗訊)、Nature、InterWAVE等投入。「如果沒有創投,台揚過去累積的資源就白白浪費了,」朱永光說。

透過創投擴大事業疆域,科技公司的集團化版圖隱然成形。

去年年底才成立創投事業的華彩軟體,賦予創投事業的重要使命很清楚,就是要透過創投讓華彩成為「軟體銀行第二」,也就是要「利用轉投資形成網路集團,」華彩網路事業總裁賴毓敏說。創投是華彩集團所有網路事業布局的起始。華彩的投資不僅集中在線上遊戲、印刷出版、娛樂媒體的領域,更打算建立網路兵工廠,提供所有網際網路必要的基礎建設,包括Data center、WAP(無線應用軟體協定)、ASP(應用服務供應商)等,確立華彩從軟體發行商轉入網路事業的走向。

取得新技術的重要管道

科技產業和技術的變化日新月異,創投也成為科技公司取得新技術的重要管道。

旭揚、宏?智融、維揚、華彩、聯訊不約而同的將資金投入美國,為的是在當地取得具有領先地位、全球性的新技術,試圖將技術引進台灣或是更大的華人市場。例如,神達集團的聯訊創投發掘從事IC設計的ACTRAM,認為與神達應可以相輔相成,於是雙方聯合投資該公司。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國外也不乏這類例子。以半導體產業龍頭英特爾公司為例,他們從一九九一年開始投注資金在一些剛起步的電腦公司上。投入的資金從九七年的三十億美元,到九九年時已有一百二十億美元,被投資的公司則有超過三百五十個軟體和網際網路公司。

無論是為了擴展事業版圖,或是引進新技術,對這些進行創投的科技公司而言,投資報酬率的高低不是評估投資案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是否能為集團帶來綜效(synergy)反而是更重要的標竿。「提供資金之餘,也注重提供資金的附加價值,」朱永光說。

透過創投,股東或是投資公司與被投資的新團隊間可以有無限的合作可能,綜效可以發生在股東與被投資公司,或是被投資公司之間。

台揚轉投資美國全球光纜(Global Crossing Ltd)便是達到集團內綜效的例子。全球光纜的業務推展到全球各地,台揚則協助他們在台灣發展頻寬的需要。而在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又發現國際電路出租的市場,因此與全球光纜一起建立新事業體從事這方面的業務。此外,當台揚的轉投資事業Seednet(數位聯合)跨入國際市場之際,也介紹全球光纜提供國際頻寬的需要。

如此「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動模式,不僅新團隊能夠獲得充分的資金與商業管道資源,另一方面母公司也可以透過創投擴展事業版圖。聯華神通集團的聯訊創投總經理周德虔舉出聯訊所投資的易訊(Easent Communications)為例,從事藍芽相關技術設備的易訊,透過與股東神達的互動,可以瞭解到自身的產品在筆記型電腦產業中究竟有哪些商業機會。同樣的,神達也可以藉著與易訊的互動,瞭解通訊產業中有哪些機會點可以與電腦相聯繫。

要把money變成smart money

科技公司從事創投,除了提供資金之外,更包括本身在科技產業的經驗。「錢投入後,才是工作的開始,」周德虔點出科技公司進行創投工作的特色。他認為,創投的角色在於能夠為被投資公司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創投要把money變成smart money,」富鑫創投總經理李岳貞說。

就宏?智融而言,莊人川把創投定位為「創業家的伙伴」,而不是「風險管理基金」。前者強調輔助被投資公司的成長,後者則是將錢丟進投資標的後便等著回收。宏?智融給被投資公司的不只是資金上的挹注,還包括管理、生產、銷售的輔助。「要找錢的不要找我們,要找value knowledge才來找我們,」施振榮笑著說。

對於被投資公司來說,同樣是一百萬元的資金,引進具有豐厚產業資源的創投,自然擁有更多的附加價值。華彩創投總經理何震宇認為,初成立的經營團隊需要很多的smart money,因此只要有需要,華彩會引進一些策略伙伴,包括仁寶電腦、東元、聯電等。

曾經引起大學生一股電玩旋風的雷爵資訊「萬王之王」線上遊戲,便是透過華彩軟體的資金挹注,讓一群清大學生的創意得以在全亞洲流行。雷爵資訊在即將邁向國際之際,華彩創投便介紹業界具有談判經驗的人擔任策略副總。另外如創投旗下的MP3網站﹁SoundEra﹂(聲世紀),除資金外,憑藉華彩的龐大通路資源,為該公司介紹客戶,包括手機、有聲書等相關可能的產業。

隨著新團隊成長階段的不同,各時期所需要的協助也有不同。

一般來說,新團隊在研發出新技術後,接下來最需要的是生產、行銷的協助。

周德虔認為,這些新團隊的專長是在於技術方面,但大多缺乏管理的經驗,加上在業界中屬於新面孔,因此創投需要給與經營方面的協助。以聯訊為例,除聯強、神達共同為股東外,另外尚有其他科技界的股東,因此,這些新團隊與國際大廠間的接觸,創投是很重要的「敲門」角色。

旭揚創投總經理張國威舉出在美國投資的Silicon image為例,從事數位介面的生產,提供給LCD(液晶顯示器)使用,投資後旭揚介紹許多台灣的LCD大廠合作,之後又將這樣的技術介紹給其他的顯示器大廠,如明?等。

這些年輕創投公司帶著豐富的商業資源在創投市場中尋求標的,面臨到最大的競爭對手其實並不是彼此。「時間和人力才是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朱永光笑著說。莊人川則是每天面對著二、三十件的投資案,只能笑嘆就算不眠不休也看不完。

「新經濟的來臨使得未來的創投要跑得很快,」施振榮說。快速,不只在追求產業的新脈動,更決定於投資決策時間的長短。豐富的產業經驗,將是決定這場競賽勝負的關鍵因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