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債券基金利息也要課稅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3-01-01

瀏覽數 23,850+

債券基金利息也要課稅
 

本文出自 2003 / 1月號雜誌 第199期遠見雜誌

台灣國內債券型基金於2001年6月正式突破兆元大關,一年半來,迅速倍增到新台幣1.9兆元,相當於台灣全年國民生產毛額每5元就有1元放在債券基金。如此龐大的金額,驚動了主管機關中央銀行與財政部,央行已經要求證期會嚴格控制債券基金發行規模,財政部則快速取消了基金免稅優惠。

財政部原本的制度是投信公司把債券基金收益分配給投資人,財政部再把預扣的10%所得稅退還給債券基金,可是投信為了替客戶節稅,都沒有把收益分配出去,又拿了10%退稅,在稅賦上並不公平。因此從1月份開始,債券基金投資在定存和公司債的收益不再退稅。

這個改變經過國內債券基金前三大發行公司英商保誠投信、群益投信與荷銀光華投信評估,對業者的擊並不大,荷銀光華固定收益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薛秋香估計,財政部頂多只能收到40億元,與1.9兆元相比,根本是小之又小,所以對投資人的影響相當有限。

不過,事情才剛開始,財政部還有第二種作法,就是對債券基金的收益分離課稅,而且連最後一個投資標的——債券附買回(RP)的收益都要課稅。

為幫助改善政府長期以來的巨額赤字,行政院2002年7月份已通過所得稅法修正草案,等2003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個人投資國內債券基金的利息,將採就源扣繳方式分離課稅,稅率可能達20%。換句話說,只要投資人贖回基金,實際只有拿回八成收益。

「債券型基金即將面臨的問題是收益率不能再保持那麼高了,」保誠投信研究部協理陳永昌表示(目前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介於2%至2.5%)。

2003年利率維持低檔

財政部的政策改變是否會使得債券基金規模縮小,尚待觀察。不過以保誠、群益和荷銀光華三家旗下投資額近3,000億元的債券基金來看,截至2002年12月中旬,客戶贖回不多,一些績效較穩健的債券基金(如保誠威鋒二號年報酬率2.4%,獨特基金2.5%,)(表一)都要排隊等額度,而且不確定多久才能買到。

「大環境不佳造成1.9兆資金沒地方跑,只能放在債券基金;與其他投資工具(定存、票據、債券附買回)比較之下,債券基金的報酬率還是比較高,又可以隨時贖回,」薛秋香指出債券基金受歡迎的原因。

統一投信專戶管理處副總經理董永寬也認同:「如果債券基金收益比銀行好的話,我還是會去投資。」

投資人爭相擁抱債券基金,主要是因為經濟長期低迷。央行在不到兩年時間內,連續十四次調降利率,景氣仍然起色不大;再看看景氣的領先指標——股市,加權指數從6,400點下來,沒幾個月時間,摔掉兩成多,現在只能在4,500點到4,800點弱勢盤整,雖然很多股市分析師大聲疾呼,預期台灣股市會有一波不錯的資金行情,可是好幾季過去了,卻從來沒有實現,誰也不確定何時可以看到。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民眾不願把錢投入股市是有數字依據的,投信投顧公會資料顯示,2001年1月全體股票型基金(含平衡型基金)規模是3,750億元,到了2002年10月,減少為3,439億;反觀債券基金卻由7,954億元大幅增加到將近1.85兆元(表二)。

展望未來,國內外經濟沒有明顯復甦力道。「保誠預測明年台灣的利率仍將維持現在低檔,不會有反轉風險,」陳永昌表示。

風險自己擔

利率既沒有揚升的條件,表示景氣將繼續打底,投資人還是保守為宜。群益投信債券部經理吳懷恩說,「固定收益仍然是未來的投資主流,其他工具為輔。」

固定收益包括了海外基金公司發行的國外債券基金,最近也成為熱門產品,因為它完全不用繳稅(台灣稅法規定,境外所得不課稅),甚至每個月、每季固定配息,比台灣的債券基金更有吸引力。然而,高收益一定伴隨著高風險,國外的債券基金操作比較積極,靠買賣債券的資本利得來衝高淨值,而非如台灣偏重以利息所得來增加淨值。因此海外債券基金可能配息不少,整體報酬率(淨值變化加上配息的餘額)卻比國內債券基金來的低。

債券基金投資人用全部的本錢,賺取個位數的收益,安全性也就格外重要。買海外債券基金要注意上述風險,台灣的債券基金也不是買了就放著不管,全部八十幾支基金中,還是有些操作手法與國外相同,投資人很容易賠錢。匯豐中華投信旗下有支開泰二號基金,淨值在2002年10月11日達到10.39元高點以後,便一路下滑,到12月13日淨值為10.11元,報酬率為負的3%。

如何避免買到賠錢的債券基金呢?陳永昌建議投資人,「下單前要先看信託契約、問銷售人員,確定債券基金以利息收入為主,非資本利得。」

另外,地雷債也要小心。三、四年前的東雲公司債與前不久的茂矽公司債,都是典型案例。以前出了事,投信還會拿錢出來,自己吃下來,以免嚇走客戶,但是目前每家投信公司資本額大多只有新台幣3億元左右,一旦出問題,薛秋香指出,所有後果均由「投資人自行承擔」。

為了保障投資人,證期會已經要求每支基金必須在投信投顧公會網站公布投資標的(www.sitca.org.tw/D0000/QL01.asp),投資人不妨先做功課,以免踩到地雷。同時目前只有包括保誠威鋒二號等十二支國內的債券基金有接受中華信評(美國著名信用評等公司S&P在台的分公司)評等。薛秋香指出,中華信評會固定追蹤這些基金的投資標的,並對外發表結果,這些相對比較安全,投資人可以作為參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