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股東會旺季,但疫情升溫讓許多企業嚴陣以待。「航海王」陽明破天荒將股東會移師籃球場;永豐餘更砸重本,租下九間會議室分區,並結合線上直播,力求防疫滴水不漏。究竟防疫股東會該怎麼辦?《遠見》直擊近期率先起跑的兩場股東會奇觀。
5月14日基隆七堵,戶外艷陽高照、路上少有涼風吹拂,氣溫更直逼30度,令人悶熱難耐。
街上,也因為疫情人煙稀少,連長興里里民活動中心都鎖上大門。
陽明海運股東會移師籃球場
不過此時,一旁的戶外籃球場,卻意外搭起遮陽棚、架設大型擴音箱,上演台灣企業首例、因疫情移師戶外籃球場的「防疫股東會」!
只見,陽明海運股東會入口處配有多名保全,管控人員進出、消毒及體溫量測,現場甚至設有醫務站,以防任何突發狀況。
「還有股東要發言嗎?如果沒有的話,就對承認事項行投票表決。」陽明董座鄭貞茂身著一套黑西裝,一面搧風擦汗、一面隔著口罩主持會議;身旁則豎著塑膠隔板,確保經營團隊都能保持防疫規範。
股東會從早上9點召開,在多位小股東連番提問下,一路到下午1點才散會。此時,經營團隊桌上的礦泉水也空了大半。
這番奇景,是今年5月本土疫情升溫後,陽明海運因股東會在即、情勢所逼下,緊急推出的戶外防疫應變措施。
不過至6月底之前,接下來這一個多月,將是國內上市櫃企業的「股東會旺季」,為符合防疫標準、如此罕見形式的「防疫股東會」恐怕會成必然。
疫情重挫台股,更危及股東會舉辦
自5月初,華航諾富特事件爆發以來,許多人都擔憂,「疫情爆炸了,股東會怎麼辦?」
眼看上市櫃公司股東會舉辦在即,疫情卻遲遲未見趨緩、防疫層級隨之升高,著實令企業、股東們通通亂了手腳!
無可避免地,疫情對台股的衝擊,已從市場行情,一路蔓延到股東會舉辦。
首先, 回顧5月12日,台股盤中殺出史上最大跌點1417.86點、最大跌幅8.55%及最大市值蒸發近4兆元,令股民人心惶惶。
連日來,又因本土案例數連續破百、屢創新高,恐慌情緒蔓延,不少股民搶著脫手下車。17日收盤,大盤再挫473.20點,失守半年線。
接著,幾家打頭陣的企業股東會,像是陽明、永豐餘,紛紛在開會前夕,趕忙祭出換地點、加場地、線上直播等配套,因應防疫。
永豐餘虛實整合,警戒升三級後首場股東會
17日舉辦股東會的永豐餘,就是雙北升級三級警戒以來,第一場符合三級警戒標準(室內最多5人)的股東會。
其實,永豐餘早在13日疫情升溫開始未雨綢繆。當時,團隊就備妥線上直播、電子投票網址、QR code,提供給股東、媒體,以減少現場人流。同時,也針對二級、三級警戒擬定多套劇本。
沒想到,15日雙北正式宣布三級警戒、規範室內聚會不得逾5人。當下,永豐餘立刻按經驗估算,若要維持聚會5人上限,除主會議室外,恐怕還需另闢8間會議室(可納40人)。
同仁透露,那時根本也顧不及報價,為了防疫優先,就立刻和台北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談妥包場、增添視訊設備。直到最後結算才發現,成本相較往年整整多投入三、四倍。
談妥場地後,最重要的就是一一擬定執行SOP。包括室外領取紀念品降風險、入內實名制、依編號入座、遠端提問、發言後麥克風消毒、投票等細節。
其中,最苦惱是股東投票。因會議室四散各樓層,但股東投票需另外前去主會議室入口、相對不便。所幸,現場股東都遵守防疫規定,對於流程配合度也相當高。
實際執行上,雖然實體股東會人數較去年減少近1/3,不過線上人次卻遠超乎一開始預期的50人,有多達200位股東、媒體,在雲端與會。
只是,實際觀看直播仍會發現,由於股東四散在各會議室、每間會議室又受限五人,不易安插工作人員控場。導致部分股東發言時間較難控制,需由主席出聲提醒。
但,在沒有前例可循之下,永豐餘已在防疫規範內,順利完成全台首場三級警戒的「防疫股東會」,更成功改選新董事長,由劉慧瑾(現職施耐德電機策略客戶副總)接任,也代表永豐何家正式退出經營。
比起去年此刻,當時國內疫情相對穩定,只要拉大座位間隔、保持社交距離,並全程戴口罩,調整股東會形式的難度並不高。但今年此時,情境已大不相同。
未來一個多月間,還有上千場企業股東會即將登場。如何緊急應變?各家企業的股務科,想必都正在為此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