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讓有機食物健康家族

魏棻卿
user

魏棻卿

2002-10-01

瀏覽數 25,150+

讓有機食物健康家族
 

本文出自 2002 / 10月號雜誌 第196期遠見雜誌

9月的某個星期六下午,羅斯福路上有棟建築看來特別明亮。前往探究,原來有群活潑的生命,正在大樓五樓透過舉辦的講座,將身懷對生命的關注和生態的重視,投入到每位前來聆聽的人。

眼前這群發亮的活潑生命,就是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的社員們。社員因著對生命健康和生態環保的追求,透過消費合作社的方式來共同購買各項符合健康、環保訴求的蔬果食品和日常用品。

「共同購買,就是展現主體消費經濟的力量,」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陳來紅說。

主婦聯盟共同購買的產品種類繁多。舉凡有機或無農藥殘留蔬果、冷凍食品、穀類麥食、農產加工品、冷藏鮮品、醬油、醋,以及日常用品(例如不漂白再生抽取衛生紙)等,皆在購買目錄之列。

以有機或無農藥殘留蔬果為例,主婦聯盟嚴格把關品質。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組織部經理莊麗珍表示,主婦聯盟本身設有檢驗部門,每天都會檢驗農友送來的產品。「若不符合規定(例如硝酸鹽含量或農藥殘留),我們一定請農友收回,」主婦聯盟一年光檢驗費就花了新台幣200萬元左右。

堅持純天然品質,主婦聯盟自行委託工廠製造。在三重社本部的貨架上,不難看到印著「綠主張」標記的醬油、蓮藕粉等產品,都是主婦聯盟根據健康、營養、純正的作法,委託工廠製造。

星期一到五的早上八點,分配人員在三重頂崁街社本部旁的倉庫從事各項蔬果、用品分配,並在十點時出發送到取貨站或班,再由社員直接前往取貨站取貨,或是每班的班長來主導分發工作。

每個產品都有故事

不同於主婦逛超市,這裡採計畫性消費。以「週」為單位,社員必須在取貨的一個星期前先訂貨。至於有機栽培蔬菜,是採取平均分配方式,種類則依時節而不同,「例如冬天比較多葉菜類蔬菜,夏天比較多根莖、瓜果類蔬菜,」莊麗珍說。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在這裡,還可直接連著皮吃蘋果。陳來紅解釋,水果的栽種比較困難,加上消費者對水果的甜度等要求較高,所以水果供應並非全是有機。部分水果雖然使用農藥,「但我們都嚴格要求農友必須安全用藥,」陳來紅又接著吃了塊不削皮的青蘋果。

不管吃下了什麼,每個產品背後都有故事。

有農友轉換自然傳統農耕的故事。基於蔬果產量和外觀的訴求,許多老一輩農友已將化學肥料的使用視為理所當然。近年一些年輕人回流鄉村經營農地,遊說父執輩有機栽培的觀念,「但受到的阻力和來自家族、同儕之間的壓力很大,」陳來紅說。

曾有位農友因為自然種植的蘿蔔長得又小又難看,「偷偷在半夜起來將這些蘿蔔翻成土壤的養分,」陳來紅在「半夜」這兩個字上加重音。

還有故事是來自於產品本身蘊涵的生成道理。例如寒帶桃和熱帶桃的栽培轉換,見證了無形的溫室效應,因此農友才開始改種熱帶桃;陳來紅也提到,因為挑選好的黃豆,才發現早期民眾日常食用的多是飼料級黃豆,後來還注意到黃豆分為基因和非基因種類,「進而瞭解到生物科技對食品的影響,以及背後跨國性的經濟介入。」

產品背後的故事一連串,全因主婦聯盟追求健康、環保的單純夢想,而集結在一起。

夢想的發跡,有時只是來自單純的動機。有機農業的概念,最早是在1924年起源於德國一位人類學家鼻祖Dr. Rudolf Steiner。後來於1991年的時候,在台灣幾位想追求健康、環保的讀書會媽媽們身上發芽,並長成了「綠主張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到了2001年11月,基於公司應以社員為主體,便改名為「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目前社員已經達到五千五百八十位,社員族群多分布在三十五至五十歲的年齡層。利用額(意指購買金額)光從去年11月至今年7月,就累積了1億2000萬元。

龐大的利用額,印證了主體消費經濟集結的力量。不管是會站在木瓜立場種木瓜的農友,還是會以關愛生命和大地為出發點來製造產品的生產者,都將是主婦聯盟鼓掌歡迎的一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