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位居海、陸運樞紐,具有產經地理區位優勢,尤其產業結構調整富彈性且快速,正是產業投資適合切入的利基點,加上新北府團隊以新聯結、新領導、新趨勢、新美學、新創生、新住民等6大面向,擘劃城市藍圖、打造安居樂業生活環境圈,將新北市建設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多元先進城市。
鄰近台北港、基隆港與桃園機場、松山機場的新北市,交通、物流基礎建設完善,對內是北台灣提供產業分工與串連布局機會的核心腹地,對外是一座連結國際,可有效汲取全球生產資源與市場的亞洲城市,加上新北市擁有全國唯一超過400萬的人口,匯聚208萬勞動力與高端研發人才,奠定企業永續發展的穩固基石,新北市長侯友宜認為:「新北好,北台灣才會好,是帶動台灣持續進步的推動力。」
六大面向改革,型塑新北國際多元形象
在2030願景工程中,侯友宜市長提出六大改革面向,包括將捷運路網全面串接,完成新北境內三環六線共206站,長度235公里的目標,建設以新北市為核心的北北桃捷運生活圈;強調行動治理,除弊興利,用便民、利民、愛民的方式,站在第一線為市民解決問題;聯結國際,掌握最新趨勢,如新北市是臺灣第1個、也是全球前10個公布自願性地方永續發展報告,進行自我檢視的城市;將美學概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像是將板橋府中和青春山海線作為優先推動城市美學的示範區域,推動黃石市場改建、府中危老重建、林家花園人行道環境及景觀改善等10項計畫,從點、線、面串聯成一條美學大道;鼓勵青年返鄉,發展地方特色品牌,也包括在偏鄉地區推動新創生,為各鄉鎮開拓經濟新出路;新北市的多元文化與包容和諧,是最宜居宜業的城市,因而吸引超過10萬名的新住民選擇在此落地生根,居全國之首,為新北市創造豐富多彩的樣貌與創新能量。
侯友宜市長提到,完善的都市計畫,須注重產業發展與交通建設並行。在交通建設上,透過完善的三環六線交通路網串聯新北,為新北產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機會;在空間布局上,則考量產業聚落分佈、產業土地活化及捷運交通網絡等構面,將新北市劃分為內環、中環及外環區域等三區域。
內環部分,應著重提升工業區土地使用效率,並鼓勵及支持企業升級轉型;中環區域以產業型態朝高附加價值為主,像是引導專業技術服務業加值製造業轉型;外環區域方面,則保持產業使用彈性,再視通盤檢討規劃予以調整。侯市長說:「我們積極推動『招商一條龍』全面性服務,透過實施工業區立體化、開闢新型態工業園區、興建智慧園區標準廠辦大樓供給產業轉型動能,整合並協助產業智慧化發展,這些策略如同企業發展的強心針,能加速產業在新北的投資力道。」
串聯經濟交通脈絡,共創移居宜業前景
由於新北市擁有全國近24%的工廠數,但工業區土地卻僅佔全國5%,企業面臨嚴重缺地問題,對此,新北市府透過立體化方案推動,以新增投資、能源管理、營運總部、捐贈公益設施、繳納回饋金等方式提供容積獎勵誘因,協助企業增加更多生產製造使用面積,並且更優化產業整體研發升級能量,成功大幅提升企業投資意願。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補充道:「工業區立體化方案不只有利於企業投資,舊廠房的翻新與轉型,也能改善市容、增加更多就業機會。」以從桃園機場進入新北首站的泰山塭仔圳為例,它可說是國際觀光客對新北市建立第一印象的國際門戶,市府於去年積極與住戶及工業區溝通協調,計畫經一年整頓後,能串連週邊國家電影文化中心、新莊國際創新園區、捷運商城的建設,把整個產業帶進泰山溫仔圳,改變新莊副都心,也翻轉國際人士對於新北市的觀感。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重要產業發展計畫,是占地2.4萬坪、斥資41億興建的寶高智慧產業園區大樓,期望吸引「AI智慧製造」、「雲端運算及資通訊」、「綠色能源」、「生技醫療」等低、零污染的優良業者進駐,並設置育成及示驗場域,建構成為智慧產業新聚落,帶動創新與智慧型產業發展,預計可增加超過一萬個工作機會,創造每年100億元產值。
今年對許多企業和人民來說,是非常艱困的一年,但是在新北市府團隊的努力下,致力將危機化為轉機,截至11月底為止,合計民間投資及公有土地招商案的投資金額已高達約1,350億元,更為超過4萬人創造就業機會,展現新北市繁榮進步的共榮共好前景。
(新北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