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蘭陽之子」到「最後一張王牌」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2-07-01

瀏覽數 16,250+

從「蘭陽之子」到「最後一張王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2 / 7月號雜誌 第193期遠見雜誌

當前的人民要「經濟」,當前的政府給「政治」。「拚經濟」正在努力,「拚政治」一直是認真地在做。

經濟壓倒政治,經濟就虎虎有生氣,企業就有競爭力,台灣才能在世界舞台爭一席之地;政治壓倒經濟,經濟就奄奄一息,企業就喪失生命力,台灣就會被邊緣化。

最近十年台灣政治的顛覆詭異,使人觸目驚心地想起毛澤東時代的大陸;最近十年大陸經濟的起飛發展,使人觸景生情地懷念兩蔣時代的台灣。

一、最後一張王牌

在民進黨執政能力飽受責難此一時刻,「蘭陽之子」游錫?在兩年之內變成了陳總統任內的第三位行政院長,也變成了陳總統競選連任前的最後一張王牌。他所肩負的責任何其重大,他所承擔的期望何其殷切。接任之初,立刻受到各界肯定。《遠見》雜誌在3月所公布的調查中,新內閣團隊獲得六成七的支持,游院長個人更獲得高達七成四的支持度,五成六的受訪企業也認為游內閣可以完成拚經濟的目標。

游院長在各個工作崗位上──從三十三歲當省議員開始,到兩屆宜蘭縣長、民進黨祕書長、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祕書長,一路走來,始終專心投入,表現出色。《蘭陽之子游錫?》(天下文化1998年出版)一書,對他早年的從政,就有生動的描述。

 李遠哲先生在該書的序言中稱讚游先生是一位「推動者與實行家」,林義雄先生稱讚他是「在政治上不斷向上發展,可是在權力的領域中,始終保有素樸踏實的人格特質。」

二、游院長面臨五種傾斜的考驗

十五年前我曾在《遠見》雜誌寫過一文「做行政院長的條件」。當時經國先生擔任總統,文中指出,行政院長必須擔當五大角色:國家大計的設計者、重大政策的推動者、國會與媒體的溝通者、進步觀念的提倡者、意見紛歧的協調者。游院長正需要扮演好這些角色,才能使新政府化危為安。

 陳總統的執政,剛好過了一半。以「期中考」來檢驗政績,顯然無法令人滿意。除非陳總統及時修改他的五種決策「傾斜」,否則對今後兩年的施政,誰也不敢樂觀。

 過去兩年政府在重大決策推動上,在重要人事任命上,在重大宣示上,一再出現了令人憂慮的傾斜,這也正是最近澄社諸君子所提出的核心諍言。這些傾斜可以歸納為:

 (一)做事本領弱、做秀本領強:對政策的推動常常舉棋不定,甚至前後矛盾,但做秀一波接一波,令人眼花撩亂。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在民主國家中,很難想像新任總統在日理萬機之中,能在第一年出「首航書」,第二年出「寫真集」。做文宣的幕僚不是在「愛」總統,而是在「害」總統。

 (二)討好心強、求好心弱:追求競選連任的政治人物,永遠相信只有「討好」才能贏得選票。這些討好就是政策性買票,就是在白吃午餐的占便宜心態下,政府不斷地「免費」提供人民各種福利、優待、獎勵、保護,但不敢求好(不敢要求人民負擔成本、不敢要求使用者付費、不敢減少行之有年的獎勵)。其結果是財政赤字驟增,埋下財政危機的地雷。

 (三)對付在野黨企圖心強、對付重大弊案企圖心弱:執政的民進黨,需要在國會中對付在野黨,這是天經地義的政黨政治;但執政黨對於反對黨提出重大弊案的質疑,幾乎無不避重就輕。

 李登輝主政時代對特權的庇護與籠絡,在今天民進黨執政時代,似乎看不到改善;甚至有人認為,情況更在惡化中。執政黨要記住,很多理性選民兩年前唾棄國民黨,就是因為它對這種重大弊案的「重重舉起,輕輕放下」。

 (四)意識型態強、主流價值弱:一度揭示的所謂「新中間路線」已經煙消雲散。在重大議題的辯論上,得到媒體重視的幾乎都是潛伏著意識型態的爭議性提案。

 當前兩岸關係上的一個主流價值就是推動三通。即使這樣一個不容易獲得的強烈共識,都在意識型態下寸步難行。對付揮之不去的意識型態,陳總統的護身符有三,「照民意走」「按道理做」「隨情勢改」。

 (五)用圈內人太多、用圈外人太少:在人事任命上,從內閣閣員到國營事業負責人、到財團法人董事會,不斷出現令人失望的任命。政權轉移,大家都能接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替換,但「臣」必須要有專業能力、清新形象與公信力,目前已出現了太多的「微臣無力可回天」的例子(借用陸以正大使所著回憶錄書名的自謙)。

三、能做的貢獻

上述五個傾斜,實際上有一個共同分母,那就是「私」。一旦無私、用人的模糊鏡片就會突然清晰,渙散的決策焦距就會突然聚焦。

 政治人物競選連任的最佳策略無他,從去「私」做起。政治上的「無私」,才能有政策上的「大公」。這位兼具草根性與開創性的「蘭陽之子」,由於他「政治上」的無所求,就能產生「政策上」的「大有為」。從調整五個傾斜到「挑戰2008」(見本期演講紀錄),或許正是「蘭陽之子」對台灣,以及對「台灣之子」能做的最大貢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