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台北市的七條通,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或許就是排隊名店肥前屋的鰻魚飯,如今台灣服裝設計師雙人組竇騰璜與張李玉菁的第七間品牌概念店也決定落腳於此,並以「7 by Douchanglee」為名,也象徵一週七天週而復始的意涵,為這個有「台灣歌舞伎町」之稱的台北條通街區,增添了些許時尚氣息。
圖/7 by Douchanglee品牌概念店。取自BeautiMode
「條通」是巷子的意思,台北人口中的「條通」地區,是以林森北路為中心,延伸到中山北路、新生北路、南京東路及市民大道的區域,也就是日治時期的大正町,當時曾經是日本人的高級住宅區,二戰之後,大正町的住宅成為中國來台官吏的住所,公墓成為移民占據的違建聚落,而林森北路一帶的娛樂事業,逐漸聲名遠播。改朝換代後,「條通」仍被認為是日本商人聚集的場所,燈紅酒綠,通宵達旦,圍繞著這個區域的樣貌也因此產生了變化。
總是不斷探索及消解二元對立概念的Douchanglee,這次企圖透過7 by Douchanglee,深入這個承載老台北歷史記憶軌跡的街區巷弄,面向並且走入市井生活及工作場域,打破在地文化與時尚潮流間看似背道而馳的矛盾,引發人與人、人與空間、人與社區的對話、及對文化與社會脈絡的深刻反省,更期許能帶來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及跨領域合作,呈現與社區息息相關的時尚體驗。
設計師竇騰璜說:
他也透露,未來的跨界聯名希望不會受到想像力的限制,要與附近的美食商家聯名,其實也不無可能。對於開幕之夜的封街大秀遇到雨神來攪局,竇騰璜也淡然處之的說:
7 by Douchanglee開幕之夜攜手金工設計師王伯毓的同名品牌Vic Wang,共同策劃台北條通封街時尚大秀《不明年代》,30位模特兒穿梭於街頭,演繹無年代、無性別,模糊二元的時尚視野。
Douchanglee以可循環的「永續時尚」為概念,將經典單品改造重製,打破季節時間的限制,拒絕因循時裝產業慣有的形式與風格劃分,無以定義的年序、季度邊界,層層堆疊,遊走於優雅與叛逆,張揚與內斂,精緻與粗糙,新穎與復古,躁動與靜謐⋯⋯解放種種對立矛盾的框架,在這樣的動態流動中,屬於穿戴者的風格意象,油然而生。
模特兒整體造型搭配帶有現代主義建築符號的金工品牌Vic Wang,並存溫柔而典雅的元素,戲劇化的張力,輕巧呈現卻不失實搭性。
圖/模特兒整體造型搭配。取自BeautiMode
圖/模特兒整體造型搭配。取自BeautiMode
圖/模特兒整體造型搭配。取自BeautiMode
圖/模特兒整體造型搭配。取自BeautiMode
7 by Douchanglee一樓以全面積的透明玻璃消弭空間內外界線,與周遭喧嚷擁簇的街景並存;二樓融合現代與1950年代台灣傳統建築設計,沿著溫潤典雅的樓梯而上,可看到水磨石地坪,以及大量使用過往店面改裝的回收物料重新組合,金屬鋁板與幾何造型鏡面塊體,自由拼組成不同樣態;三樓還原日治時代大正町台灣仕紳的家居場景,展示Douchanglee經典服裝款式,同時表述品牌對傳統的尊重與重視。
圖/7 by Douchanglee一樓。取自BeautiMode
圖/二樓融合現代與1950年代台灣傳統建築設計。取自BeautiMode
圖/三樓還原日治時代大正町台灣仕紳的家居場景。取自BeautiMode
曾經在2014年為Douchanglee台南兜空間打造首檔展覽的台灣當代藝術家丁昶文,這次再度為品牌的這間微型概念店打造《暫時性物證》藝術裝置展,總重高達四公噸的透明沙包以及巨型水泥塊項鍊,將7 by Douchanglee化為一處偽遺跡,並讓這其中的一件件物品,成為佐證「條通」歷史的暫時性「物證」。
丁昶文表示:
當紀念物成為媒介空間,其中承載的「真實」與「記憶」,不只開始相融,也開始流動。
圖/台灣當代藝術家丁昶文。取自Douchanglee
以單頻道錄像演繹的《珈琲店》,呈現出以1930年代「摩登都會女子」形象出現的女給陪侍,以及販賣各式酒類,與現今作為應酬、聲色場所的酒吧功能相似的空間,閃爍的霓虹透過鏡面的折射,留聲機中流轉出的樂音〈女給之歌〉,情調迷離,呼應著近代生活中對於節奏與速度的追求,《珈琲店》提供異於日常生活的空間,及女給服務的刺激相互影響,構成日治晚期大眾享樂生活的面貌,也延續至今。
圖/取自BeautiMode
以佛珠的邏輯串起的巨型水泥塊項鍊,貫穿周圍的日治時期家庭肖像,就某方面來說,「時代的圖像」也留存於服飾之中。台灣在1930年代中期,西裝、洋裝越來越普遍,洋裁使穿著者看起來挺拔與精神,服裝作為其自我認同與「摩登」意象相互連結的媒介之一,也呼應了殖民者推動現代教育的成果,不同文化的模仿或移植,經過認識、定義、複製、消化、再生的步驟,往往與原生文化出現程度上的差異,無論顯著與否,仍能在瀏覽歷史圖像時被辨識。
圖/以佛珠的邏輯串起的巨型水泥塊項鍊。取自BeautiMode
丁昶文以玻璃鏡面重製日治晚期的肖像照,形似乾版底片,注視同時也映射觀者面容,當照片中的服飾被局部放大處理,顯露了細節卻模糊所在的年代,作為舊時代思潮中的「摩登」一詞,則藉物質轉換得以延續,並結合「懷舊」設計的風潮,不斷地被記憶更新。
丁昶文說:
圖/取自BeautiMode
這條濃縮台灣百年歷史的場域滿是故事與風霜,日常訊息交雜,喧囂與叨絮,尋常的,異常的,皆成建構文化的底蘊,新生代女星孟耿如、大霈——李霈瑜及姚愛寗,也透過服飾穿搭,各自詮釋出屬於她們的「不明年代」。
丁昶文《暫時性物證 Temporary Physical Evidence》裝置藝術展
時間:即日起至2020年12月13日 (日)
實體:週一至週五 10:00-18:00
線上: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地點:7 by Douchangle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21巷18-1號
線上展覽>>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05091210285328/
時尚藝術跨界對談講座 竇騰璜x丁昶文x王伯毓
主題:策展選址與風格形塑
時間:2020年11月18日 (三) 15:00
地點:7 by Douchanglee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21巷18-1號
報名>>https://forms.gle/H3NFsTv24yuwcZ316
• 資料來源:Douchanglee
(原文刊載於《BeautiMode》;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