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高鐵裡面有很多風險

莊素玉 楊永妙
user

莊素玉 楊永妙

2002-05-01

瀏覽數 20,950+

高鐵裡面有很多風險
 

本文出自 2002 / 5月號雜誌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如何打造千億資訊王國

Q:目前台灣高鐵土建工程的進度是37%,請問今年底的資金需求是多少?目前籌資所得的499.99億元,用於何處?

劉國治:高鐵的自有資本是新台幣1321億元,高鐵融資是3083億元,2000年2月我們已經跟銀行團簽訂了融資合約。至於1321億元要逐年募集。

我們去年本來可以募到500億元,但是只要到500億元就會卡到公開發行,所以是499.99億元。

如果融資和股本搭配使用,按三比七,我們有500億元的股本,可以向銀行動撥1200億元的融資。

對台灣高鐵來說,當然是動用自己的股本好,可以少付利息。現在我們動用的股本加融資已經有700億元。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動用了200多億元,我們可以再由銀行融資,約900億元到1000億元。

Q:可是公開發行不是很好嗎?大家可以看到台灣高鐵的財務更透明?

劉:我們現在已經是公開發行公司了。去年4月先增資完成,就辦理公開發行,可是去年的今天,要募到500億元,才能公開發行。

林天送:財力當然愈多愈好,但股東的投資效益不一定會最大,所以要隨著環境的變化,隨時做調整,以獲得最好的效益。500億元公開發行也好,提前上市上櫃也好,我們也必須秀出我們做到什麼程度。

Q:求償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從2001年度財務報表上,裡面的短期投資和現金只有新台幣38億元?

陳淮舟:這是到去年12月31日為止,我們有38億元的現金,但這裡還有銀行給的貸款額,我還有1000億元可以動用。在合約的機制裡,要用多少錢就去銀行提領,我不會把所有的1000億元全部放在口袋裡,這是要付利息的。

Q:針對歐洲聯盟要求280億元的賠款有做準備嗎?

林:我們的準備是我們知道這件事,不是準備280億元。

Q:這件仲裁案會有什麼結果?如果要賠280億元怎麼辦?

林:我們不能對仲案裁案發言,但是過去歐洲高鐵聯盟在台灣曾經向法院提出假處分和抗告,都失敗了,我們知道它一定會走上商務仲裁的路。

我們不認為會賠,所以這個假設不存在。

Q:許多立委批評台灣高鐵先以政府零出資取得最佳議約權,之後又要求政府保證融資和國營事業出資,最後仍運用政府的錢……

陳:高鐵聯盟參與高鐵競標時所提「政府零出資」,第一,政府核定之高鐵計畫中「自償率不足的部分」,政府不需補貼;第二,對於政府為高鐵興建在土地徵收花的1057億元,台灣高鐵會好好經營,把營業稅前盈餘的10%回饋給政府;第三,政府於特許期三十五年屆滿,我們就把蓋好的高鐵還給政府。這沒有違背「政府零出資」的概念與原則。

另外,投資與出資並不相同。出資是政府拿錢出來補貼,現在台糖和行政院開發基金和我們其他的公司股東一樣,政府可以被選舉取得董事席位,參與公司的營運,也可以得到公司盈餘。

據我們瞭解,台糖本身有策略的想法,以後高鐵沿線會經過許多台糖用地,台糖公司想要結合路線做開發。

開發基金一方面也希望賺錢,同時它也有一個責任,就是促進台灣產業發展。

二十年前,開發基金投資聯電、台積電,每年都虧,但政府有責任把這個產業帶起來,投資沒有輸贏,要看遠景,時機對了就會賺錢。

高鐵是一個基礎事業,是不是會賺錢呢?高鐵當然是有前景的,不然怎麼會有500億元的股本呢?這些股東絕不會是傻瓜。

我們計算過,高鐵的自償率(return)大約是14%,這是很好的投資。

高鐵的融資規模有3233億元,且貸款期限長達二十年,已經是屬於國家風險級之融資(Sovereign Loan),所以融資銀行要求政府提供保障。

銀行的撥款也很嚴格,我們做了3元,他們才會貸款7元。政府在背後的支持,是因為這個案子風險很高,所以銀行團要求政府在這個案例裡確保銀行的債權。

Q:但是國營事業投資,就不是政府零出資。

陳:如果今天股價到12元,他們不就賺錢了嗎?

譚:BOT只有兩樣最重要,第一是民間參與重大建設,一定要有利基;第二是要資本市場可以接受的合約,才能籌到錢。

政府零出資,立場沒有變

如果利基不夠,自償性不夠的,才是政府出資。

這個計畫我們評估不需要政府出資,可是要政府協助做一些事情,這件事情才能做起來。

政府不出資仍是我們沒有改變的立場。

Q:蔡正元立委認為,從政府融資保證到國營事業投資,都違反台灣高鐵競標時的承諾,而且若這是現在的條件,任何一家都可以做……

譚:當時中華高鐵要求政府出資1000多億元。我們(台灣高鐵)規劃的就是現在的方式;如果有人有興趣,當初可以這樣,可是當初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如果現在還有人有興趣,我們歡迎他加入。像高鐵這樣接近5000億元的建設,不是三到五年可以回收的事業,所以需要政府和民間一起做。

我們所做的都是合約,法律上可以做的範圍,卻被說這不對、那不對。

我們歡迎上市公司,有興趣就投資100億元,說不定可以被選舉成為董事長。

Q:外界質疑高鐵原始股東承包高鐵興建工程,用來回收他的股本?

譚:在工程方面,整個經營團隊思考過很多興建的方式,如果我們自己做,土建要建立五千人的團隊,但五年後要把這些人都辭退。

所以我們要找外面的資源,但我們一定要找好公司來做,這個工作要用國外資源來做。

舉例來說,台中的標段,遠渡重洋做了一個超級大的預鑄廠,這是它的先期投資,如果對我們沒有信心,為何要做這麼大的先期投資?

一定要有足夠的誘因和利基他們才會來,所以這機制一定是公平公開的。

2000年4月我們把所有的契約都訂下來,引進了全世界最大的廠商,每個合約都是200到300億元,代表他們接受了我們的遊戲規則,他們的商譽比任何事都重要,而我們的遊戲規則是可以接受考驗的,所以他們來了。

我們的規則鼓勵國內廠商和國外廠商一起來,大家一起合作,可以提升國內營建水準。

有人指出這裡有20%的利潤,是一種剝皮式的思考。

在我們的機制中,承包商沒有做完前,不知道可以賺多少錢,因為他做得快可能利潤高一點,做得慢,可能就要虧錢。

大家應該看看整個西部走廊,有多少個預拌水泥廠?有多少座橋?多少位工人?裡面的規模有多少?價值有多少?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我們的林口隧道,平均一個月的進度開挖一百五十七公尺,大家可以查公共工程的紀錄,我們的表現很傑出。

大家的目標利潤是趕快把工程做完,大家都在說,台灣高鐵的股東要跑路了。我們的董事會、股東會、監察人廠商,所有參與的團隊都很清楚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是一個完全透明的公司。

五年前有人說捷運有問題,還有一位捷運之神一天到晚批評捷運工程的問題,但現在呢?大家享受了捷運的便捷,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工程完成。

流汗水,不要流口水

我們現在全部的力量就是在五年內把高鐵做出來,對這些批評,我認為,大家應該去流汗水,不要去流口水,你們講的透明化,我不懂,但我認為,我們是透明的。

Q:大家都期望有一條高鐵,但是,外界的質疑是有沒有關係人交易涉及不當利益?

譚:我們的遊戲規則是國際商願意接受,他們需要先投資一大筆錢,若我們有問題,他們為何會進來?

Q:有人質疑台灣高鐵是另一個安隆案?

陳:我們所有的資料都有會計師簽核。

林:政府對公開發行公司有什麼要求,我們只做得更多,不會少,我們百分之百可以跟社會大眾交待。

譚:我們在短時間追趕工程進度,現在土建已經到37%,比原來預期的做得更好。

Q:在一個董事會裡,董事間原本應該可以制衡,但如果風險在政府身上,這個制衡就會消失。能否進一步說明?

譚:如果我們沒有做好,股東的投資就不見了,但政府只要出70%就可以拿到全部的建設設施。

Q:台灣高鐵的原始股東有各自擅長的部分,也承攬了一部分的工程,獲利是否可以把股利回收?

李國雄:外面講了很多。這些批評對專業經理人和整個團隊的傷害很大。

你所指的發包過程,當時我們評估過。這個重大的工程,一定要最好的廠商來做,所以我們要用國際團隊。

我們花了一年去招商,過去沒有一個國際廠商有好下場,所以我們必須去說服國際廠商,我們召開說明會,提出將來合約內容。你看,我們的透明度有多高。(劉國治在旁補充:過去台灣沒有這一套)

我們跟國際廠商談了很久,之後工程招標時來了二十八家國際廠商。

我們是公開招標的,我們先看他的技術,財務能力,也看他們對風險的承受度。

這些程序都是公開招標的,能得標是他們的本事。

Q:決標的依據是價格標還是最合理標?

李:價格是一個因素,但最重要的是BOT要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價錢再便宜也沒有用。

Q:高鐵有沒有政治力介入,機電系統決標有沒有得到李前總統的指示?

劉:高鐵局並沒有讓我們跟歐鐵聯盟綁在一起,所以當歐鐵聯盟沒有辦法提出一個完整的計畫報告,我們當然會去找其他的機電系統。

我們對歐洲系統和日本新幹線系統,也是找專業團隊評估的。

我想這個機電系統是經過公開的招標程序,我不知道有沒有政治力介入,但是在選定這個系統,是我和李國雄以技術層面去考慮的。

Q:所以李總統沒有介入?

劉:至少沒有人給我這個指示。

BOT風險很大

Q:有人認為英法海底隧道的BOT案不成功,因為有二十家銀行因此倒閉,你們的看法為何?

李:這是兩個不同國家經濟利益的事,不能光從財務和獲利角度下定論。

這個案例看的是整體的經濟效益,有些銀行因而倒閉,他們的投資股本不見了,但是,這是他們自己當初對風險的承受的估評。BOT是非常大風險的事。

劉:BOT是一個風險很高的財務結構,銀行需要政府保證,一旦要收購時,銀行的債權才能確保。

政府保證是保證銀行,不是保證台灣高鐵,台灣高鐵是零保證;高鐵做不成,台灣高鐵股東投資的錢,一毛都拿不回來。

中途落跑,承包商血本無歸

Q:保證的是銀行,但我們原始股東拿到了很多工程,等到工程完成,股東也就回收了,就算股本變成零,似乎也沒有損失?

劉:投資這個工程能不能拿回這個獲利,要等整個工程完成才知道。沒有做完,廠商的先期投資,如預鑄廠房這些設施都沒有了,想有合理利潤,要等工程全部做完。

等到工程完工,承包商拿到合理的利潤,高鐵順利通車,這是兩全其美的作法。 

如果中途落跑,承包商是血本無歸的。

傳統工程是先付20%的工程款,所以可能發生承包商半途落跑的弊端。

對政府來說,工程做到那個階段,就由專業鑑價團隊評估確認價值,當有任何事情發生,政府不害怕,因為在這條高速鐵路上花的100%的錢,政府只需要負擔銀行貸款的70%。所以政府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完成這件工作。

即使今天發生最壞的情況,台灣高鐵只有500億元的股本,當中有80億元是政府的,這等於是說民間花了420億元幫政府去做公共工程。

譚:你有一個假設,就是工程裡面可以得到20%利潤……,你可以看看哪一個人現在可以在工程上得到這麼高的利潤?現在的營建業能不賠錢就阿彌陀佛了。 

劉:如果有廠商可從高鐵工程中獲得20%到30%的利潤,我想他們也太低估我們。因為我們算過整個標案,技術不成,價格再好也有用。

個別的公司談獲利,也許對公司有好處,但事實上高鐵工程裡面有很多風險,不做到最後,永遠不知道會被哪一個風險扳倒。(楊永妙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