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封測業一片慘綠,但日月光仍在IT(資訊科技)投入(包括軟硬體投資維護與IT人員教育)上名列前茅,總投資超過新台幣5億元。2002年日月光的IT費用占總體營收的2%,較1999年成長超過三倍。
「我們老總(日月光高雄廠區總經理秦克儉)每次都抱怨我,動不動就拿三個字母(計畫內容的縮寫多為三個字母)跟他要幾千萬元,」日月光資訊處副總經理沈素敏半開玩笑地說。
沈素敏是主導日月光IT專案的靈魂人物,是資訊導入的識途老馬,過去曾在旺宏、光寶、康柏負責過許多大型IT專案。
「這筆錢是一定要花的,因為事關公司的競爭力,」他表示,雖然公司初期投入相當大,「但只要系統一上線,一年半就可以全部回收。」
日月光的IT解決方案分長短期進行。短期方案用來解救當下的燃眉之急,長期方案則用來做公司組織的整合規劃。前者包括整體生產流程自動化、接單出貨B2B(企業對企業)平台的建置與公司內外網路的建構;後者則牽涉到比較複雜的ERP(企業資源整合)以及SCM(供應鏈管理),更動的不只是單一部門,極有可能是組織大風吹。
沈素敏觀察,IT人常有好大喜功的通病,喜歡做大案子,不喜歡做小計畫,所以常常一開始就直接切入ERP,但是他認為,IT投入必須按輕重緩急加以規劃。
「很多人喜歡打全壘打,但可能永遠都打不到,有時候短打和犧牲打是有必要的,」沈素敏以打棒球做譬喻。
日月光的短中期計畫與長期計畫的資源配置比例約為4.5:5.5,在一年半以前便已完成所有短中期計畫;目前的重點放在企業資源整合與供應鏈管理上,預計今年3月就可以上線。
封測業是一個與成本賽跑的產業,導入IT解決方案可協助公司降低成本、增進效率,強化與顧客間的關係,甚至還能促進公司成為國際級企業,沈素敏表示,ERP做得嚴謹的公司,「上線六個月就通過ISO(國際標準)了。」
充分授權始能成功導入ERP
在貫徹組織改造過程中,「人」的問題是最難解決的一環。短中期的生產自動化阻力比較小,但ERP、SCM的問題則複雜許多。
沈素敏解釋,ERP是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目的是將流程改善、簡化。在還沒有做資源整合前,公司內部資源分配有許多不合理的地方,有些業務是重疊的,有些工作卻又變成三不管的灰色地帶。
在流程合理化的過程中,很多組織和工作範圍都被重新定義。「改造過程中一定會產生多餘的『肥肉』,要切除肥肉,就有人會在其中受到傷害,」他語重心長地說,「做ERP供應鏈,你會看到很多人性真實的一面。」
沈素敏回想過去在旺宏電子的經驗,專案執行完後,旺宏有四個副總經理、十二個廠處長的職銜遭異動。這些人可能是公司草創時就跟著「長征」的老幹部。
「這是管理的issue(課題),而非技術的issue,」沈素敏說。
正因為牽涉到太多「人」的問題,若要成功導入ERP,主事者必須充分授權,對此,日月光是充分信任專業經理人的。沈素敏表示,公司上下必須要有一個共識,「轉變是組織再造必然經歷的陣痛。」(李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