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大哥 中華英雄 雙龍搶珠

李翠卿
user

李翠卿

2001-12-01

瀏覽數 16,200+

台灣大哥 中華英雄 雙龍搶珠
 

本文出自 2001 / 12月號雜誌 第186期遠見雜誌

和信電訊最近推出一支耐人尋味的廣告,左打「台灣大哥」,右打「中華英雄」,宣戰意味濃厚。不過,從今年電信市場的動態看來,似乎還是兩強相爭的局面。

去年下半年景氣開始下滑,加上天災人禍頻仍,連紅透半邊天的通訊產業也受波及。遠傳電信調降財測達27%,今年預測稅前盈餘由新台幣85.7億元降為62.2億元,日前並精簡三百餘名人力;和信電訊雖然力推igogo,希望以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一決勝負,但從單位用戶貢獻度(ARPU)來看,和信電訊約為361元,不到中華電信或台灣大哥大的一半,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訴求似乎尚未出現成效。

但中華電信與台灣大哥大上半年表現卻相當可圈可點。分別以稅後盈餘169億餘元、78億餘元,各據上市、上櫃年度獲利金額冠軍山頭。911事件台股應聲重挫,中華電信與台灣大哥大卻保持良好的抗跌性,成為撐盤要角。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范瑞穎表示,一家有競爭力的電信公司應該是「晴空萬里時可以萬里揚帆,狂風暴雨時船還是可以開。」他表示,過去通訊業是加速成長,搭順風車經營比較容易,但當經濟環境惡化,就可以看出業者的真正實力。「至少我們比較對得起股東和投資人,」范瑞穎笑說。

行動市場近身肉搏

電信市場開放以後,台灣大哥大一口氣布建一千多座基地台,以極快的速度攻城掠地,擠下老大哥中華電信地位,今年吃下績優業者泛亞電信後,勢力更是大幅擴張,雙方在股價、營收、用戶數上短兵相接多次,互有勝負。

以用戶數的熱戰為例,兩強從去年一直糾纏到現在。去年,不甘被奪下行動龍頭寶座,中華電信厲行全員行銷與補貼政策,終於在今年第三季一雪前恥。中華電信一共有三萬多名員工,去年毛治國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以後,動員員工促銷門號,加上搭配摩托羅拉手機促銷,去年行動電話用戶淨增六十萬戶。

台灣從十六歲到六十歲的行動電話普及率高達130%,可謂是相當飽和,今年各電信業者都對補貼政策慢慢撤手。素來以手機促銷政策見長的台灣大哥大,今年7月初宣布不再補貼通路門市手機佣金,而中華電信卻仍不信邪地緊咬不放,雖然有同業者批評中華電信只不過是上頭撥預算下來,不得不消化完,但無論如何,此舉在市場上顯然是奏效的。

截至今年6月,中華電信的用戶數仍小輸台灣大哥大,但8月中旬用戶衝破六百萬大關,終於超越台灣大哥大(此用戶數計算方式不含泛亞電信),在強敵壓境之下,電信公司只好再祭出搭售的行銷方式,補貼戰重新開打。

早已習慣激烈競爭的范瑞穎說,「我希望有對手,沒有競爭對手顯不出本事!」

除了拚面子,兩業者為了拉抬單位用戶貢獻度,也推出許多語音或數據的加值服務。但提到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電信皆抱持躊躇態度。

就現階段而言,「除了語音,根本就沒有killer application(暫譯為殺手級應用),」范瑞穎以汽車做譬喻表示,汽車的killer application就是移動,「加裝冷氣或音響,不見得能增加多少買車的人,只能說加裝冷氣或音響,讓人比較願意開長途。」他表示,目前行動電話語音市場僅占總體電話語音市場話務量10%,成長空間還很大。

毛治國雖看好數據服務的潛力,不過也同意語音仍是行動電話市場主流。他認為,目前不是推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的時機,內容不夠豐富,手機商也還沒就定位,「手機螢幕顯示不了三行字,沒有使用誘因。」

對於標榜寬頻行動數據的第三代行動通訊(3G),雙方的意見更為保留。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電信版圖勢必還有一番重組。3G執照遊戲規則已經出爐,預計在台灣這個彈丸之地發出五張執照,由於3G所需投入不貲,市場可能變成大者恆大的賽局。「可以預期,目前電信業者的家數還會減少,」毛治國預言。

市場以「合」為貴

除了行動業務,兩大業者也希望能整合旗下資源以因應競爭。

中華電信本來就是綜合電信業者,業務橫跨一、二類電信,去年一度傳出數據、行動可能會自立門戶,經過評估,決定按兵不動,以「合」為貴。毛治國表示,如果將數據、行動部門獨立出來,這兩個公司固然更有競爭力,「但固網業務可能救不起來了。」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毛治國接任中華電信董事長時,固網語音業務占營收70%,政府陸續開放固網以及單純語音轉售業務以後,勢必侵蝕中華電信利基。毛治國上任後,大刀闊斧調整業務比重,將固網語音業務比重降至50%,拉拔行動及數據業務,行動業務成長25%,數據業務更成長了40%,彌補固網語音業務造成的缺口,其中,又以非對稱式數位用戶迴路(ADSL)成績最為亮眼,預期年底裝機量可達九十五萬戶,毛治國則希望能在今年底前衝刺到一百萬用戶。「就算是九十五萬戶,也已經是世界紀錄了,」談到高成長的數據業務,毛治國難掩喜色。

「很多人都等著看中華電信好戲,但我們還是打平了,」毛治國驕傲地說。

對於現有人力,毛治國也重新調整。由於中華電信有三分之二的人力集中在固網語音部分,毛治國把北中南區三營業處的人力調度,將原有經營固網語音業務的單位,轉換為數據與行動業務的窗口,「如果不做有效配置,根本就是超級大台汽!」

經過一年的體質調整,中華電信希望明年能在股市開出紅盤。過去,即使中華電信在營收上表現出色,但因為投資人預期占其主要營收的固網語音業務可能嚴重衰退,中華電信在股市的表現並不搶眼,「我們的股票有點像『牛皮股』,體質強壯,但是對投資人來說,獲利成長太慢。」

毛治國表示,這一年來,中華電信把重心放在用戶價值與員工價值上,「明年的目標是創造『投資人價值』。」

台灣大哥大則是先做專業分工,再尋求力量整合。為了有效控制成本,台灣大哥大今年年初將旗下工務、資訊與客服部門獨立成為弘運工程、精碩科技與台灣客服三家子公司。除了旗下的台灣電店,日前更透過轉投資方式入股全虹,擴張通路資源。

此外,台灣大哥大並與台灣固網透過交叉持股的方式,結盟為台灣電信集團,電信集團概念相當完整。針對外界臆測的主導權問題,范瑞穎表示,兩公司只是在資源上互通有無,「是合作不是合併。」

由於台灣大哥大獲利穩定,股票常成為股東為了調節財務時處分的對象,台灣固網目前持有14%台灣大哥大股份,預計未來將加碼至20%。寶來證券研發部表示,台灣固網加碼投資,將有助於減少台灣大哥大在市場上的不安定籌碼;而台灣大哥大的客戶基礎與通路對剛加入戰局的台灣固網亦有挹注之效。

「我們初步目標是做台灣第一大電信業者,」范瑞穎說。

海外市場再較雄長

除了相互競爭,中華電信與台灣大哥大也對海外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饒富興趣。國內多數電信業者已與中國移動通信簽訂漫遊協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對有衰減趨勢的單位用戶貢獻度可望產生一定效益。

而台灣大哥大與中華電信的著眼點並不只在漫遊,他們更想分食當地的電信市場。對於實際計畫,台灣大哥大並不願多透露,但范瑞穎也肯定地表示,已經和對岸密切接觸,只是等待法令鬆綁與時機成熟,「只要有機會,我們在台灣做的都可能移到大陸去做。」

礙於公家身分,無法直接到大陸投資,毛治國打算在年底前成立投資公司,並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取徑美國問鼎大陸電信市場。初步可以切入的是端對端(end-to-end)服務,對於客層鎖定,毛治國倒是已經有底了,「初期還是以服務(serve)台商為主,提供虛擬私有網路(VPN)或其他語音數據服務。」

電信市場自由化以後,兩強之爭將會如何消長,相當有想像空間。為因應WTO全球電信自由化精神,行政院院會已通過電信法修正草案,外資持股比例由現行20%,放寬49%。分析師表示,這對台灣大哥大而言應是一項利多,「對外資股東來說,台灣大哥大可做為防禦型的電信類股。」

開放外資對中華電信而言,意義相對不是那麼重大。中華電信目前仍屬國營單位,須配合執行國家政策,外資持股比例必須由交通部另定限制,迴旋空間不若民營企業靈活。

范瑞穎認為,外資挹注固然是件好事,但電信業者的壓力也更加沈重,「公司若經營得不好,第一個丟你股票的就是外國法人,跑得比誰都快!」

從一開始的用戶數較量,到現在的比資源、比服務、比市場、比股價表現,看來「中華英雄」與「台灣大哥」的電信盟主之戰還方興未艾。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