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是什麼?
胡同是一條能容納馬車、腳踏車、汽車……,按至公共汽車行走的巷子。
胡同是一張由舊平房、軍營、學校、醫院、菜市場及工廠交織而成的網。
從滿清至今,北平市民一直是以胡同為生活的中心。遍佈於天安門東西方的胡同,恰如這北地京城的血脈般,流動者大都會萬千生態的氣息。
分別稱為東單和西單的兩大胡同區,不只是人口稠密的住宅區。這些由一列列沒有衛生設備的老式平房和四合院組成的巷道中,有警衛森嚴、由「解放軍」把守的軍事基地;有設備陳舊、光線不足,整天部有讀書聲及小孩子呼叫聲傳出來的中、小學校;有黑煙四散、臭氣薰天的各式工廠……,當然更有供給市民生活必需品的商店及菜市場。
胡同內的一天從聞到滿街的臭味開始,居民魚貫地把隔夜馬桶內的糞便,倒在巷里的公廁或收集桶內;接著便是貨運馬車的蹄聲和急著上班的腳踏車鈴聲。大部份和胡同生活有關的北平市民,都用最快的速度在這些,一段寬一段窄的巷里中飛馳,奔向自已工作的四合院去。
當時鐘的指針跑到八點正的位置時,所有巷道中,突然間又恢復清晨前的冷清,只留下在屋簷下閒話家常的老人,和靜靜等候路人光顧的零食小販。
直到夕陽西沈,下班的鈴聲才把胡同內的死寂畫破。人們拖著疲乏的步子,走到「公營」菜市場中,用一天辛勞得來有工資,換取些微食物。
倒滿一地的蔬菜,由茱市場的「同志」分配給排隊的人群。每個顧客都排隊,因為他們知道,就算自己排第一名,也沒有權利去挑選地上最好的蔬果。要賣那一把菜給你,完全由賣菜「同志」決定。
當菜市場地上連最後一片菜葉都賣光峙,整個胡同區及北平市每一角落,又回復到北方城市晚上應有的冷清。
站在縱橫交錯、沒有街燈的巷口,每一條胡同都看不見前路,莫非這樣的情景,就是人們時常說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