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歷史肯定

陳長文
user

陳長文

1988-02-01

瀏覽數 10,250+

爭取歷史肯定
 

本文出自 1988 / 2月號雜誌 誰來領導?

爭取歷史肯定陳長文

為國家、為人民,經國先生鞠躬盡瘁地去了。縱觀中國歷史政治人物,對中國人民最具肯定影響的應是 國父孫中山先生。但對台灣的二千萬中國人而言,經國先生的貢獻無人能超越了。

中國數千年來的政、經、社會體制實在是以封建為徑、專制為緯而構成的。無疑的,經國先生是個強人,他所曾經擁有的主觀、客觀條件足夠使他可以承襲傳統而為私利地行使專制。但是,他沒有(經國先生曾說他「不能也不會」)。他不同於一般中國歷史上的強人(除了孫中山先生外),他的確做到「時時心存國家,處處心念民眾」,他「求建立制度,求國家長治久安,不求一時之便」。

強人時代結束

經國先生是個不平凡的強人。他去了,也是中國歷史上強人時代的結束。經國先生的偉大在於他有心、有計畫地在主政期間,為後代的中國人奠定了「法治取代人治」的基石。

因為經國先生是個強人,也因為中國人習慣了歷史上專制的傳統,環繞他周圍的一些在朝、在野的人物,相對的養成了依賴性,經國先生曾是我們大家的「人君、人父」。凡事有(由)他做主。

如今,我們不再享有那份奢侈,我們應有信心,也有責任將他未竟的遺志完成 那就是將台灣建設在民主憲政、民生樂利的基礎上,進而影響中國大陸從事類似的改革,而漸進地達成統一中國的目標。為了紀念經國先生,我們應該:

【遠見 x 未來兒童雙刊共讀】週年限時優惠,不只加送一期,還送《未來兒童》知識庫權限!

在心態上:每個人(政府或民間)都應該在各自崗位上盡職(該做不做或不會、不能做都是失職)。

在做法上:

(1)政治:執政黨及政府應依既定的目標及基礎(解嚴、開放黨禁、報禁)上繼續貫徹憲政的落實(反應現實需要補強中央民意代表、促進地方自治化的制度建立)。

在野黨亦應切實地在法治範圍以理性及政策性的訴求,爭取人民的支持,並督促政府的施政。政黨政治應爭取的不是一時的權力,而是歷史的肯定。

(2)經濟:現階段經濟的發展除了需要改變體質,以求經濟的繼續成長外,企業家(無論大小)的社會責任亟應建立(例如勞工福利、消費者利益、環境保護、企業家倫理等的實現)。

(3)社會、文化:我們的社會雖然已富有,但離「富用而好禮」卻還有一段距離。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實應加強倫理的培育。

(4)大陸政策與中國統一:為對歷史負責及為全中國的利益看眼,中國統一是全台灣中國人及全中國人必須走的路。我們不應放鬆對中共以武力犯台或顛覆的戒備,但是也不應迴避任何可以影響中共內部民主化改革的機會(亦即應著眼大陸探親政策之外的其他計畫)。

(陳長文為理律法律事務所律師)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