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大家都很關心經發會三通的結論,戒急用忍算解除了嗎?
A:應該是說,把戒急用忍調整為全球布局、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其實當初戒急用忍只是指投資,後來卻變成什麼地方都拿去用,被誤用,變成一種限制性的思考。
但大家不要誤會對大陸投資就不管理,變成完全自由,我們還是要有效管理。我很擔心沒有正確的說明,大家期待高,會落空,因為這涉及很多我們核心技術的問題,不能完全自由。在資金部分,某些還是要經過審查,只是管制的範圍縮小。但原則上是積極開放。
Q:為什麼要積極開放?跟國內經濟急速衰退有關?主計處剛公布的第二季經濟成長率為負2.35%,這是罕見的負成長?
A:經濟成長慢下來,全世界各國的GDP(國內生產毛額)預測也都在減低,這不是藉口。我們開放的原因之一是經濟衰退,可以說是正確,但換一個方法來說,就是要引導向產業分工的方向去。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考。大陸內部的市場愈來愈大,我們的產業界不應喪失這個機會,政策也不應去阻擋他。而且國際競爭愈來愈激烈,大陸的確能夠提供比較低的成本,我們不能去妨礙到業者的機會。第三牽涉到全球布局,企業應該要做全球布局,沒有理由把他們全部關在台灣,否則他會愈來愈脆弱。所以基於這些需求,我們需要對開放的限制做一些調整。
但不能否認,大陸跟我們仍存在競爭關係,在整個事情的安排上,用哪一種速度開放、開放哪一部分,我們希望他還是有一種循序漸進的關係。
發展核心技術
Q:漸進式開放,速度上如何拿捏?
A:譬如說是IC(積體電路),以前6英吋就是核心技術,現已是12英吋了,8英吋就可以開放。未來會根據產品的周期去調整。放在手上不能太用力掐,過與不及都不行。機制會馬上形成,經濟部會成立產、官、學小組,開始去執行。
Q:Item(項目)上可以開放到多少?
A:現在禁止到大陸去的產業,只有7%的東西不能去大陸,當然,若有新的項目出來,在前面的就可以去了,企業要一直發展核心技術就對了。
Q:但像王永慶的塑化業來講,他不算是核心技術,為什麼還要管?
A:管到的人一定會叫,沒被管到的人會起鬨。其實這可能是大企業總是比較動見觀瞻,做什麼舉動都比較敏感。開放的項目,一定會有很大的爭議,所以經發會的共識是,委由產、官、學界定期重新檢討,就是讓這個決定可以做得更好。單由政府做決定的話,會欠缺某一方向的思考,所以就由大家一起來想,看哪一些可以過去。
Q:未來赴大陸投資,要採總量管制?
A:這是為平衡個別跟整體產業所設計的機制。每個產業的個別投資原則上都可以去,但萬一有一個情況,就是大家都擠在一起了,造成社會的消化不良,短期內大量資金的移動,對一個國家不好,所以才有總量的觀念。譬如每個月的投資額都是新台幣100元,突然有一個月變成1000元,就要去注意了。
Q:由誰來評估?
A:應該不會只是一個單位,例如央行關心的是資金,勞委會關心的是就業,經濟部關心經濟成長、產業競爭力,陸委會關心的就是兩岸的問題,所以是一個綜合的評估。
Q:未來將有前提的開放企業直接赴大陸投資?
A:過去我們是限定一定要經由第三地,那是限制那些想要直接去投資的公司。但現在開放直接投資,反而管理上可以透明化,否則到處七轉八彎,跑去哪裡我們都不知道。同時,也就回到我們剛剛講的儘量給企業界自己的空間,但並不是每個企業直接投資都有好處,還要評估稅等等的問題。
通商的定義
Q:這個直接投資幾乎就是通商了嗎?所謂通商的定義是什麼?
A:就是貨品的通行。
Q:但若只是通貨,而不通投資、不通匯的話,還算通商嗎?
A:直接投資是屬於直接通商的話,你必須請立法院通過。這次經發會的結論提到兩岸直接貿易,這也是通商,也要經過立法院同意。我們未來必須面對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後,我們還可不可以限制大陸的東西進來台灣,現在是46%有限制,但未來是不是還可以限制,還是要適度開放大陸物品進口,必須全盤檢討,基本上我們會採取循序漸進方式。
Q:優先開放陸資來台投資房地產市場,這是怎樣的考量?
A:今天大陸的資金到台灣來大家還是有某種程度的疑慮,他之前也說過用一點錢就可以影響我們的經濟活動。平常正常的行為,要買要賣都沒關係,但不正常的移動你一定要知道。還有一個就是擴大你自己的資金,沖淡他的影響,這個不是立刻可以做出來的,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力量的大小。房地產市場基礎(base)太大了,他沒辦法興風作浪,所以我們會優先開放。
Q:下一步開放陸資的是什麼?
A:會選擇產業開放陸資直接投資,開放製造業來投資,可能大家會比較放心,因為廠房你也帶不走,人也必須要在這裡聘,你又能為非作歹到哪裡,只要我管理機制好,不至於有問題的。但是對於金融服務業,像證券投資,影響太大,那一定是最後一步。
Q:在兩岸通匯上,計畫直接開放OBU(境外金融中心)通匯?
A:以前境外還有很多限制,未來的OBU,兩岸銀行可以真正往來,比如說你在西安有一個工作坊,你需要錢,依現在的作法,我必須匯錢到香港,再請香港那邊轉到西安帳戶裡。將來的觀念就是你到台灣銀行,藉由OBU,一個想像中的境外金融中心,行員問你要匯錢到哪裡,說要到西安人民銀行,就可以直接匯款。
Q:所以這裡面還是以美元交易,不能涉及兩岸貨幣交換?
A:對,OBU必須以美元交易,新台幣或人民幣還不能交易。
Q:在開放的同時,你們一直強調資金回流機制,有何誘因讓台商把錢匯回來?
A:其實這有兩個設計,一個先解決大陸投資盈餘匯回重覆課稅的問題,讓他願意把錢匯回來;另外我們再允許企業匯回可以循環運用,例如匯回1000萬元,這1000萬元可以再匯出。這兩個是搭配型的,一方面讓他一手匯錢回來,二方面是我也讓你出去。
Q:通航的部分,境外航運中心將開放貨物直接通關入境,這是通航加通商的開始?
A:未來開放境外貨物直接通關入境,已經可以說是半通了。貨物可以在台加工後再出口,但這個跟全面的通航還是不一樣。基本上還是限於福州、廈門兩港。我們也希望能直接通商,但是大陸不開放其他港口。
Q:所以還要看他怎麼出球,通不是說我們要通就通了?
A:至少目前他不肯。我們希望他們能開放廣大上青天(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天津)。
一機到底的模式
Q:最近民間空運業者積極與大陸洽談合作,除了貨運站之外,之前雙方也有意採取合資營運的模式,接下來究竟可不可以一機到底?
A:我知道業者積極在談,目前台商到上海,明明直飛只要兩小時,但是中間上上下下轉機等機,可能一耗就是八小時,基本上我們非常樂觀其成。未來可能的方式是,飛機仍需在香港落地,但是旅客不須上下飛機,這也算是一種一機到底的模式。
經發會的結論也支持民間航運業者可以與大陸航商洽談業務合作,我想未來兩岸通航模式,兩岸航商根據商業需求發展出來的營運關係,是很重要的角色。
如果一機到底,究竟快多少?雖然飛機仍須在第三地落地再飛,但是台商不用上下飛機,也許只要三小時就可到達上海。
三小時跟八小時之間,還是快很多。
Q:不過這也是算突破了,至少不用入關、背著行李到處走,可不可以領空繞一下再走?
A:不行,那就是直航,雙方必須坐下談航約,會涉及主權問題。不過這個方式對於往廣東、深圳的台商會快很多,但往北節省的時間可能沒那麼明顯。(李明軒、王一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