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慈濟志工動員力無遠弗屆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1-09-01

瀏覽數 19,300+

慈濟志工動員力無遠弗屆
 

本文出自 2001 / 9月號雜誌 第183期遠見雜誌

「好孩子,不要怕,阿姑在這裡陪著你!」林蘇足,神情鎮定地站在亂石中,默默地為亡者助念!

桃芝肆虐,山河家園,柔腸寸斷。受災最嚴重的花蓮光復鄉大興村,亂石巨木幾乎吞噬了整個村落,滿目瘡痍,猶如洪荒世紀。

救難人員焦急地挖掘罹難者的屍體,無人留心到巨石上竟然趴著一個小男孩,滿臉驚恐,身體因浸泡了好幾天,發腫發脹!

孩子的驚恐,讓救災人員頓時嚇呆了!當場手足無措。儘管悲喜交集,慈濟的師姐林蘇足,一邊拭淚,一邊輕輕地為這個無辜的孩子開始助念!

在所有救災現場,慈濟人總是在第一時間「搶在最前,做到最後」。

桃芝颱風入侵的第二天,慈濟靜思精舍,清晨院內一反平常,特別擾攘忙碌,師父們看著可怕的災情,開始捏起飯糰,要趕快送往第一線。

而一山之隔的南投竹山,土石流絲毫也不放過。慈濟竹山的小組長林怡伶,兩百坪大的家,衝進大量污泥,「當時我心中第一個念頭,就是趕快穿上藍天白雲(慈濟的制服),先去救災。」

林怡伶的反應,是很多慈濟人典型的動作,在救難菩薩的直覺裡,常忘了自已也是受災人,反而要做渡人的泥菩薩。

政大社會系教授顧忠華說,慈濟人本著佛教慈悲心造福田,聞聲救苦,這是宗教難以說明的力量。

在桃芝颱風各個災區一角,藍天白雲,無處不在。正在花蓮的災區勘災的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第六工程所所長趙國昭,看著慈濟人穿梭在各救災現場,不得不感嘆「慈濟的力量真的很大!」

根據慈濟基金會統計,桃芝颱風過後,慈濟投入救災已超過一萬人次。從發放物資、煮熱食、安排廁所、簡易衛浴,一路做到清掃家園。

最令人驚訝的是,當災區一找到往生者,慈濟人馬上在第一時間,一字排開,為死者助念,絲毫沒有害怕,甚至一路陪伴,為往生者沐浴更衣。

在鳳林榮民醫院的張紀雪口中念著,「菩薩,我要幫你洗頭、洗澡了!」

慈濟人在面對往生者時,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用大愛化解大難。虔誠渡人之心,浸泡後僵直的遺體終於軟化,安祥取代了驚恐。

「做到最後,是我們最重要的精神,」慈濟志業中心秘書處高級專員林純霞說。

事實上慈濟做到最後,除了安身、安心,還要做到安生。目前房舍遭土石流掩埋的花蓮萬榮見晴村,短短一個星期之內,就開始蓋起大愛屋。因為屋寬不如心寬,大難後如何重新安身立命?是慈濟救災體系中,最用心的思考。

千手觀音的組織動員力

九二一大地震,坐鎮指揮的前行政院副院長劉兆玄說,「慈濟是很有效率,動員非常快速的組織,九二一時,不只是在地人,還有許多遠從台北來的慈濟人,他們的動員力真的很強。」

「蓋組合屋,政府還在那裡議價,慈濟那些兄弟姐妹已一間間蓋起來了,」劉兆玄說。

這樣驚人的動員力及效率,究竟從何而來?

顧忠華認為,最重要還是四年前,慈濟大刀闊斧地拆散原有組織,改成「社區志工」。

社區志工是落地生根型,與以往「母雞帶小雞」委員制大不相同,不過這樣的轉型,讓慈濟的志工網絡,快速在各地生根,發揮意想不到的動員力。

社區志工每天操兵,只要一有事情,可以立即整隊;而且平日培養出的默契,在救災上可以互相支援補位。

綿密的社區志工連絡網,變成像千手觀音一樣,在任何救災的現場,都可以馬上變身,成為「一眼觀時千眼觀,一手動時千手動」。

以花蓮受災最重的大興村為例,災變後的第一天,就有鄰近的玉里慈濟社區志工進駐,玉里第四組組長林秀枝說,「我們第一天就開始趕來安頓災民,第二天就開始煮香積熱食。」

社區志工的動員力驚人,除了發心的願力之外,在災區,志工們幾乎都快速地用行動電話互相聯絡。有些師兄師姐,幾乎不用記就可背出電話號碼,一旦有難,就像千手觀音一樣,立即整隊出發。

慈濟救災組織在歷經賀伯、象神、芭比斯,到九二一大地震,至目前的桃芝風災,已經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使得動員速度愈來愈快。

負責花蓮光復救災的林惠玲,因為九二一的經驗,災後一天內就快速完成訪視建冊,當場發放急難救助金,依受災程度不同,每戶新台幣5000元到3萬元,而且立即開始幫忙清掃家園。

家園沖毀,災民常常身上連一毛錢都沒有,林純霞說,「慈濟的急難救助金,至少可以讓災民應急。」

別小看這些急難救助金,慈濟在九二一大地震時,就發放了1億6000萬元。大愛電視台主播倪銘均說,「當時提款機都震壞了,證嚴法師立即從花蓮銀行提領出2000萬元,分別交由兩名弟子各帶1000萬元,到災區現場立即發放。」

除了救人救心之外,在慈濟的救災組織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香積組的「天廚菩薩」,會到各災區煮熱食供應災民及救災人員。

佛教中所謂的「天廚菩薩」,以色香味俱全的佳餚供養佛陀,慈濟人則改為以香積菩薩供養眾生。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歷經幾次重大災難,慈濟的香積菩薩,已經變成非常有組織的大廚房,不但自備大鍋大灶,而且一律採用環保碗筷。目前慈濟在內湖聯絡處即有相當規模的「中央廚房」,可以統一供膳。

為善之鏡

行善須有智慧。在龐大的組織動員中,難免人多嘴雜,如何進行組織溝通,不致於因為意見分歧,造成救災阻礙。

證嚴法師在這方面有很清楚的開釋,上人說,「勇於承擔是慈悲,樂於配合是智慧。」也因為上人的這句話,在災區複雜的救援行動中,慈濟人少有爭執,而且可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除此之外,慈濟也講究「補位」的概念。慈濟大愛電視台總監姚仁祿說,通常是有任何其他政府或慈善團體進駐,慈濟就「撤」,「我們永遠把人放在最缺乏的地方。」

目前慈濟有四百萬會眾,平均台灣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慈濟人。而慈濟每天在台灣動員的志工,就超過十萬人。

慈濟也以佛法中的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發展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

慈濟大愛與感恩的文化,在台灣蔚為風氣。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人生哲學,也逐漸在社會發酵。許多人開始探討,慈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

新光產物保險公司董事長吳東進說,「證嚴法師妥善運用安排時間和運用鏡子原理,管理龐大的志業體系。這種企業管理的智慧,是二十一世紀管理的潮流。」

吳東進所說的鏡子原理,是證嚴法師所說,「面對許多的人、事、物,我的心始終如一面鏡子。人來了,將他的問題映在心上;人走了,他的事情就從我心頭移開。可以平靜地見下一個人,處理下一件事。」

鏡子理論,反映在志業動員上,可以化為快速的行動力,上人「做就對了」,讓慈濟可以「滴水成河,粒米成籮」。

為善明鏡相輝映,像無量義經的無量種子,從一而生千百萬,使志業的開展,快速成型。 但是這麼一個龐大的志業體系,如何管理?

姚仁祿說,上人的方法是「以戒為制度,以愛為管理」。

事實上管理的動力來自「自我管理」,就是愛的管理,用智慧之法,啟發自己的愛心。

在慈濟,放下,就能原諒。除去人是我非,只要放下我執我見,是對的,就要配合別人;若不對,就要勇於拒絕。

慈濟四百萬會眾,來自十方,各種階級、各種意見雜陳,如何能避免摩擦和衝突?倪銘均說,在慈濟,人人共同的方向是愛,因此能讓慈濟美得參差不齊。無求付出的心,就是超越天堂的淨土。

慈濟流傳一個故事,「天堂地獄的筷子」,天堂、地獄是人心所造,天堂的人吃飯用的筷子,像竹竿一樣長,大家都吃得很高興,地獄眾生同樣也用長筷子,卻不能填飽肚子。

因為地獄的眾生只顧自己,很難把菜挾進自己的口中,但天堂的眾生有愛和智慧,把菜挾給對方吃,因為彼此關心,互助互愛,所以人人吃得飽。

除了會眾外,慈濟每天有十萬名志工,參與醫療、教育、慈善、文化四大志業,這些來自各方的善士,很多都是利用自己的休假投入服務志業。

為了激勵這些大愛志工,花蓮靜思精舍每天早上七到八時,上人都會親自開釋,與志工面對面對話,甚至連線到嘉義大林醫院,一方面聆聽眾生疾苦,一方面解眾生之憂。

慈濟目前除了一般的社區志工組織之外,更重要的是慈濟在社會影響力最大的教育界、警界及醫界,都已展開連鎖組織。

慈濟在教育界,有慈濟教聯會;在警界,有慈警會;在醫界,有人醫會。企求讓愈來愈多的良醫、良師、良相能散布在社會。

慈濟教聯會的民生國中教師方美倫,她自稱沒有接觸慈濟前,她是學生及兒女眼中的武則天,但是有了慈濟的因緣之後,她整個變了一個人!變得快樂知足感恩。

她說,慈濟的靜思語教學,散播愛人的種子,在學校裡非常受到學生歡迎,「孩子懂得愛人後,變得很快樂!」

慈濟的隱憂

慈濟的志業發展愈來愈龐大,不輸國內經營之神王永慶的王國。顧忠華說,主要是大家相信「人性本善」,而且慈濟能讓加入者心生榮譽感,這是讓慈濟能快速壯大的原因。

他說,慈濟在非營利事業經營的效率上,有目共睹,慈濟認真而有計畫的執行力,也許非國內企業所能匹敵,這需要很高的領導智慧。

不過在慈濟會眾愈來愈多,志業愈來愈大的同時,顧忠華開始擔心社會一些負面的聲音,可能讓慈濟志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顧忠華說,目前社會上對慈濟吸納掉太多捐款資源,讓他們有斷炊的危機。

顧忠華認為,如果慈濟可以拿出部分資源,幫助其他團體,形象才可能不致被扭曲。

另外佛教依法與依人,向有爭議。目前慈濟組織愈來愈大,許多人是因為證嚴法師的大愛而來,但是這種宗教領袖的「charisma(領袖魅力)」性格,一旦證嚴法師的決策核心消失,可能變成組織的致命傷,大者可能造成公信力瓦解。

顧忠華說,西方的基督教組織運轉了幾千年歷史,依然能維持始終不墜的地位,最重要的是決策核心體系,向來依法不從人,他認為慈濟組織如果要永續經營,可能要更注意建立有制度的組織決策核心,而非定於一尊,慈濟功德會才能長長久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