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同業一窩蜂地將生產線移往大陸生產之際,以生產電動工具為主的車王電子卻逆勢在台灣增加生產線。車王電子總經理蔡裕慶說,「電動工具業愈早去大陸的,死得愈快。」
由於價格拚不過大陸國企,生產補給線拉得太長,出貨時效難以掌握,早期赴大陸投資的電動工具業者,個個慘澹經營。
車王電子一直到四年前才赴大陸寧波設廠,員工也只有兩百人。台灣大雅、台中加工出口區兩個廠,則擁有五百五十名員工。蔡裕慶自豪地說,「公司94%的營業額是在台灣創造的,大陸的產值只占6%。」
車王電子去年資本額只有新台幣6.42億元,營收達17.6億元,每股稅前盈餘達到5.51元。今年的盈餘目標比較保守,仍維持去年水準。公司最近公布最新的財報顯示,上半年稅前盈餘已達2.4元,達成率43%。
強化創新,廣布通路
蔡裕慶深信赴大陸投資將延緩產業升級的腳步,最後仍難逃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他認為,公司的附加價值來自於產品創新、適當的通路及管理的升級。
蔡裕慶以價值通路、產品創新,來創造利潤;用管理升級來降低成本。
車王電子的銷售管道多樣化。電動工具產品主要客戶Porter Cable、Black & Decker都是美國著名的工具製造大廠,雙方具有長期的委託設計製造(ODM)關係;車王電子同時是美國主要零售商Sears的供應商;車王本身並在美國成立Regitar子公司,負責銷售。蔡裕慶說,「不同的產品選擇不同的通路,才能產生更高的價值。」
電動工具的關鍵零組件過去大多被國外廠商所掌握,但車王目前在齒輪箱、馬達、充電器及機殼方面都能自製,不僅降低了成本,更能確保交期。
最令蔡裕慶自豪的還是管理。蔡裕慶說,車王從1990年開始全面進行品質生產及蜂巢式生產管理的升級。他說,「車王運用科技的速度比別人快,台灣五百五十名員工,幾乎所有人都有電腦。」
二萬種零件,三個採購人員
他表示,公司成立之初採購人員即有三個人,到現在產品的零組件增加到二萬多種,採購人員還是維持原來三個人編制。
儘管景氣翻轉向下,但透過管理的提升,以及受惠於新台幣大幅貶值。蔡裕慶自豪地說,「每股稅後盈餘不會低於去年的4.31元,獲利總額也會比去年更高。」
蔡裕慶是「貶值救台灣論」的信徒,他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至35元至36元間,等於每個人的薪資調降二成,這將使台商減緩赴大陸投資的腳步,甚至回流台灣,失業問題也將迎刃而解。
蔡裕慶表示,上市公司中有七成是外銷廠商,如果讓匯率自然落底到36元兌1美元的價位,以外銷為主的上市公司獲利,在三個月後自然呈現在季報上,投資人也將因此恢復股市信心,股市也就可以回春。
近來新台幣匯率持續貶值,似乎已在蔡裕慶的意料之中。(蕭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