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面對奧運考驗,韓國電視衝刺

朱全斌
user

朱全斌

1988-01-01

瀏覽數 12,600+

面對奧運考驗,韓國電視衝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1月號雜誌 第019期遠見雜誌

去年暑假,筆者因獲得亞太地區社會文化中心提供的獎助金,赴韓國、日本考察三週。其中韓國政治、經濟情勢雖與我國相近,但電視事業卻是我們相當陌生的。近年來,因為面臨舉辦奧運的壓力,韓國的電視有長足的進步,無論硬體、軟體均令人刮目相看。

韓國自一九五六年引進電視科技以來,政府便對這個強勢媒體進行相當有效的控制。但避開政治問題不談,韓國政府並沒有讓電視過度地朝商業發展;相反地,在教育、文化、新聞傳播等方面,給予其相當的發揮餘地。

現有兩大電視網

韓國現有兩大電視網:KBS與MBC;KBS在全國有二十五個地方台,MBC有十九個。KBS的地方台中有十一個有自製節目的能力。兩家電視網在電視上共擁有四個頻道,其中KBS佔有三個,MBC佔有一個。KBS第三廣播網是完全用於教育性節目的播出。由於目前MBC有七0%以上的股份是由KBS擁有,因此競爭並不真正激烈。或許是因為這層關係,所以打開節目表,我們可以發現有大約四六%的文化、教育性節目,二九%的新聞、體育性節目,而只有二五%的娛樂性節目。

KBS是以公共電視網的型態出現,除了廣告及節目銷售等財源外,每年大約三億二千八百萬美元的收入當中,有將近四四%是來自收視費的徵收。政府規定每台電視機按月要繳合台幣約兩百元的費用。

收視費的徵收使得電視台免除商業的壓力,也是文化性、教育性節目生存的基本條件,廣告也就沒有泛濫的感覺。KBS第一網不僅廣告少,且多屬公益性廣告,而第二網則將廣告集中在節目前後播出,使觀眾在欣賞時免除不少干擾。

韓國電視台的節目按例是每半年更換一次,分別在三月及九月。綜括來說,這一年來的節目有以下特色:

(一)「脫口秀」類型節目增加。

(二)重視紀錄片。

(三)強調青少年節目。

(四)體育性節目比重增加。

新聞節目特色多

韓國電視對民智的啟發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對新聞節目的重視更是主要的原因。

無論是KBS或MBC,目前每天均播出至少五節新聞,分別在清晨、上午收播(十時)前、傍晚開播(五時三十分)時、晚上及深夜;此外,還不定期地有新聞專題播 出。為了因應每天長達三小時的新聞量,KBS目前在全國各地共有四百多位記者負責採訪的工作。

國際新聞在新聞節目中佔著重要的份量,目前兩台在巴黎、東京、華府、紐約、香港及洛杉磯均設有分社或特派員,當重大新聞發生時,便有來自各地立即反應的報導。例如在全斗煥接受盧泰愚所提之改革方案事件中,當天晚上便立即播出在美、日、法各國所做的訪問。

根據筆者的觀察,韓國在新聞性節目的製作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播報的機動性:除了每天有五節以上的新聞之外,還會隨時於節目當中插入最新的新聞,充份達到新聞所要求的「即時性」。不過,也因為這個原因,使得韓國的電視節目經常無法按原節目表準時播出。

(二)播報環境的臨場感:KBS採用創始於美國的新聞編輯室(News room)的設計。播報台設於新聞部的辦公室中,四周用透明玻璃隔開;在新聞播報時,觀眾同 時也可以看到播報員背後人來人往的工作情形。它對「隨時有事情會發生」這種氣氛的烘托極有幫助。

(三)主播制運用得宜:自一九七0年起,韓國也開始採用襲自美國的主播制。和國內比較起來,韓國的播報員顯得較具權威性。其中可以KBS每天深夜新聞的主播金東鍵為代表。每當播出時,他手上有厚厚一疊剛到手的新聞稿,他手拿一隻筆。播報同時也邊選邊批,等於把編審的工作在觀眾眼前完成。此外,他也經常會把新聞人物請到他的播報(編輯)台前,即時做現場訪問。

此外,透過衛星接收的新聞也相當多,MBC也有藉衛星即時訪問遠方專家的做法;主播者在攝影棚中,而受訪者在美國或其他地方,觀眾可目睹他們的相互問答。

戲劇節目最受歡迎

韓國電視的娛樂性節目可分為戲劇、綜藝、猜謎及影集等形式,其中又以戲劇節目最受歡迎。

韓國的電視劇依對象區分為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分別在不同時段演出。

通俗劇是最受歡迎的劇種,尤以描寫家庭問題的故事最為流行。長度多為六十分鐘,或以連續劇的型態每天播出二十分鐘,也有以迷你劇集方式出現的。和我們的電視劇比較起來,它們有以下特色:

(一)善用文學包裝:喜自文學中找素材,除了有每天播出的「電視小說」,還有每週一次的「名著劇場」、「暢銷小說劇場」、「電視文學館」……等。

(二)鼓勵藝術表現:為了講究畫面的質感,如「電視文學館」這類的節目,完全是以菲林(Film)拍攝,其規模有如一部小型電影,藝術性也較高。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三)對古裝人物的造型,特重考據:碰到歷史劇的製作時,有一個叫做「美工發展部」的單位專司研究、設計人物的化妝、梳妝與服裝。

(四)注重播出成效:KBS對所有播出的節目均做考核,有一個二十二人組成的單位,每天檢視播出的節目,並做評估報告;同時對傑出節目,每兩個月進行一次頒獎活動。

韓國電視台對於美工方面的投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筆者在參觀道具部門時曾經發現,所有道其均分門別類放置整齊,而且樣式繁多,好像一間小型百貨公司,其中光是咖啡杯具,便放滿了六個櫃子。

目前一齣六十分鐘的戲劇節目直接製作費,在韓國約為四十萬至一百二十萬台幣之間,約較國內高出一倍。

綜藝節目在韓國並不突出,但藝人眾多,尤其是主持人才很少見到重複出現的情況。猜謎節目也是較弱的一環,競賽型態均抄襲自日本,創意不多見。

回饋系統健全

由於並非純然的商業經營,因此收視率對節目的影響力並不若中、美等國來得高。一旦能夠避免收視率的影響力,觀眾的意見就容易受到重視了。KBS及MBC均設有服務觀眾的部門,專司接受、整理觀眾的意見,以及舉辦服務性質的活動。如KBS的「觀眾中心」,就曾於一九八三年,配合「戰爭拆散之家庭重聚」節目的播出,協助了七百七十四個因韓戰而失散的家庭重新聚合。

此外,KBS每年都會在電視上打出招募廣告,邀集觀眾做意見代表,經過過濾之後,一個包括了一百九十戶的標本團體便產生出來,成為監視系統。這些成員的責任包括固定收看KBS節目,並且每週一次填寫一份報告,寄交電視台。同時,他們每月尚可得到合台幣五千三百元左右的酬勞。

這個按照年齡、職業層分佈的團體涵括在全國的觀眾代表,每年更換一次。

除此之外,每年二度的節目換季期間,KBS尚會邀集學術界及社會人士組成「廣播審議委員會」,就過去播出節目提供意見,同時也提供新節目之製作樣品,給他們觀賞討論。

重視教育功能

在兩大電視網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電視節目網。

KBS除了一般性節目播出的兩個頻道之外,尚有一個專供教育性節目播出的UHF超高頻道。這個於一九八一年二月設立的頻道目前每週播出五十五個小時。節目內容包括兩大部份:教學性節目與社會教育節目。

教學性節目由韓國教育發展中心(簡稱KEDI)負責,佔總播出量四0%左右。其餘六0%的節目由KBS製作,節目對象以社會大眾、老人及殘障為主,目的在推廣成人教育、職業教育與特殊教育。

配合著節目的推廣,韓國並聯合全國各大專成立「電視大學」,開列十二個科系供未考取正規大學的社會人士學習,截至去年為止,已有五萬五千多個畢業生。

除了教學性質的節目之外,KBS第三頻道也播出許多類似我國公視上的文化性節目,像週末的「世界紀錄片大觀」、「電視藝廊」、「女性百科」、「傳統音樂教室」均是極有價值的。

值得特別介紹的是KEDI這個單位,這是一個專門研究教育效果與,發展的組織,在一九七二年成立。電視節目的製作是由其所屬六大單位之一的教育廣播部負責。擁有完整的電視台設備以及製作人員。其規模並不遜於美國一般的獨立電視台。

由KEDI負責教學節目製作的一大好處是,可以在策畫階段便結合各種教育專才,工作小組由製作人與專家共同組成,節目播出後並有效果評估。

KEDI的作業方式與香港的教育電視類似,他們不光製作節目,尚定期出版教科書、教學指南、研究報告等分送各界;此外,也為缺乏視聽器材的學校提供服務。

轉播奧運的準備

自一九八一年,國際奧委會決定第二十四屆世界奧運會要在漢城舉行後,KBS立刻被選定為奧運會的主播台。在巨大的壓力下,KBS立即組成「漢城奧運廣播電視指揮部」(簡稱SORTO)來負責統籌。

從未有過類似大型轉播經驗的SORTO,正積極著手進行硬體與軟體方面的準備。在硬體方面,他們在前年年底開始動工興建「國際轉播中心」(簡稱IBC),預計於明年五月完工。

在軟體方面,人員的招募與訓練是最主要的工作,KBS擬用二千一百餘人來完成這項轉播工作。目前,已完成了約一千六百人的訓練工作,他們被送至一百四十四個不同的運動場觀摩,也邀請國外專家至漢城來做講演。

目前,SORTO已去信世界各國電視台,調查各國的需求,以做為轉播配合的依據。在正式比賽期間,每天在競賽前,他們也會向各國提供簡報,將當日的作業內容做一介紹,而各國在與韓國國內同步接受到訊號的時候,也能有效地取捨他們要使用的部份。

世界奧運賽的轉播無疑地是一件艱巨的工作,但一旦承受下來,它對韓國電視業的提升必定有相當大的幫助。韓國人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使得工作進度已大幅超前,讓筆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韓國電視雖等於是由政府壟斷,但他們在專業化上的努力,是利益掛帥的國內電視事業最需要學習的;節目功能的多元發揮也是優點,但願國內業者能擷取其長,早日迎頭趕上。

(朱全斌為國立藝專廣播電視科副教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