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退制度不改、民眾不趁早準備,退休金問題就無解!」推倡「勞退自選」多年的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張錫,擔憂溢於言表。
他援引政大風險與保險研究中心主任黃泓智的試算數據,一個25歲開始工作、年資35年、60歲退休的勞工,若他的勞退金不自提,光靠企業提撥6%,以現在平均3%的勞退基金投報率來看,第二支柱的勞退金所得替代率約16%。
但該勞工若能夠勞退自提6%,未來開放勞退自選投資的整體年化報酬能到5%,那麼勞退金占所得替代率可逾46%,等同一個月可從勞退帳戶領約1萬6500元。
問題是現在民眾有參加勞退自提的比率只約8%,而張錫稱為「2.5支柱」的勞退自選機制,又不知何時上路。問題怎解?
退休專屬投資平台可能是解方。張錫對此觀察,好享退專案衝破11萬人報名,足見一般民眾對退休解決方案的渴望,這絕對是投資市場的一大缺口。
他觀察,好享退有外溢效果,勢必帶動整體的退休商品募資風潮,該類資產規模可望翻倍成長。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民眾的退休投資概念,為勞退自選暖身。
身兼國泰投信董事長的張錫推估,等明年總統大選、國會改選完成,最快第一季就能重整旗鼓,繼續推動勞退自選方案。
「不想參加自選的人,就留在原方案,一樣享有兩年定存利率的保證收益,」他強調,屆時提案仍採「雙軌制」,不想動的就留,但想把自提部分拿去自選投資的人,一定要給他相對應的投資套餐。
除了2.5支柱的勞退自選,張錫還期待啟動第三支柱的改革,希望推動TISA(台灣個人儲蓄免稅帳戶),讓涉及退休投資的個人帳戶,都能享有免稅機制。
「友善的政策配套,可讓投資人的退休投資報酬拉大,且避免下檔波動風險,」張錫說,藉由好享退等退休平台的簡單套餐理財法,希望讓各界體認到,理想的退休理財與退休改革,其實沒有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