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鼎亞太公司董事長徐大麟的新辦公室在史丹佛大學附近著名的商店街上(University Avenue.),是棟整片落地窗的白色建築物。「才剛搬來,三樓還沒裝潢好,」熱愛東方文化的徐大麟正考慮要為新辦公室添點東方藝術品,「剛好表現出我們以亞洲市場為主。」
1964年,徐大麟自台大物理系畢業後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留學。取得電機博士後,先在Allied Chemical工作,之後至IBM工作十二年,「IBM是當時博士的就業金字塔。」
徐大麟的創投生涯開始於1985年。因為IBM一位老長官於1985年二月十四日加入H&Q,徐大麟希望朝亞洲市場發展,後為響應李國鼎發展台灣的創投事業,於是回台灣募集第一支基金——漢通,基金規模為新台幣8億元,「一半投在台灣,一半投在美國,」曾經投資了華邦、旺宏,等高科技公司。
漢鼎亞太公司是亞洲最早成立的美式創投公司,徐大麟也是第一位把創投帶進台灣的人。「我不想只做研究,加上李國鼎先生找我,」徐大麟道出他進入創投的兩個理由。
與其他至矽谷發展的台灣基金不同,漢鼎亞太公司雖設於美國,但以投資東南亞市場為主,「因為我們隸屬美國H&Q,負責亞洲市場投資,」徐大麟說。
1987年,徐大麟開始拓展亞洲市場,「創投不能只是台灣的game,而是整個亞洲的game。」有了這樣的認知,他以台灣為中心南進,往菲律賓、新加坡等地發展。
目前漢鼎亞太公司是亞洲最大國際型創投基金,共已投資兩百多家公司,有三十多家上市上櫃,總管理基金規模高達18億美元,分別在台灣、日本、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十個亞洲國家設有分公司,「90%以上的資金以亞洲為主,10%在美國,」徐大麟指出未來會增加在美國的投資比率。
兩年多前,漢鼎亞太公司進軍韓國、日本市場。「韓國與日本市場受大公司控制,所以之前很少VC(創投基金)進去,」徐大麟說。
漢鼎亞太公司最近在日本有個眾人矚目的大案子。徐大麟將日本的Access Technology(供應NTT DoCoMo瀏覽器)、CTC(擁有日本80%的伺服器市占率),與BroadVision(宏道資訊)三家公司合併,由漢鼎亞太公司,同時也是唯一的VC出資成立MBCC(Mobile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行動商務公司),發展mobile commerce(行動電話商務)的B2B(企業對企業)與B2E(企業對員工)。
呵護哲學,打架也奉陪
徐大麟是以呵護哲學來做創投。他形容,創投就像帶小孩一樣,從嬰兒開始,到上學打架,至大學念完,「每個階段都要陪著,」他說。
不僅在創投,同時也貫徹在與員工的相處上。「他像爸爸一樣,我從沒看他發過脾氣,」一名H&Q的員工形容徐大麟。
每個禮拜,徐大麟都要花三至四天到健身房運動,「運動很重要的。」現在的徐大麟偏愛休閒裝扮,圓領衫是他最常穿的上班服,「這樣比較輕鬆,」他說。
閒暇之餘,徐大麟最愛閱讀與古典音樂,由於對保健特別有興趣,現在也在研究生物科技領域,「生物科技是下一波主流產業。」
現年五十七歲的徐大麟,非常強調創新的重要。他認為唯有創投才能把創新成真,並提升價值。「要創新才有大錢賺,做創投也要創新,」他說。
中國學生個個聰明,眾所皆知。「我本來也這麼想的,後來發現他們根本沒有創新,只想複製美國成功例子,」徐大麟再次強調一定要創新,才能迎頭趕上西方。
NASDAQ(那斯達克)市場造就了美國的經濟繁榮,「NASDAQ就好比屋子的出風口,讓capital market game(資本市場遊戲)通暢無阻。」徐大麟以Cisco(思科)為例,「就像一隻八百磅猩猩,經由不斷購併,創造它更高的市值,」不過,這只能用於興盛的資本市場。「台灣經濟力量不能與美國相比,只有創新,才不會輕易被取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