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智融未來可望勝過宏碁其他次集團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0-07-01

瀏覽數 24,950+

智融未來可望勝過宏碁其他次集團
 

本文出自 2000 / 7月號雜誌 第169期遠見雜誌

名列全球十大電腦品牌的宏碁電腦因為打不過IBM、康柏(Compaq)、戴爾(Dell)等等大廠,在美國市場連續虧了三、四年的錢,曾經讓股市投資人和分析師對宏碁很失望。但是,這些虧損最近已經弭平了。

宏碁怎麼做到的?集團董事長施振榮透露,關鍵在於創投事業很成功。宏碁兩年多前在美國矽谷成立宏碁智融,先後投資了十四家和網路、通訊、半導體、軟體有關的初創(early-stage)公司,成績讓施振榮很滿意。

「宏碁智融投資四千萬美元在美國,賺了好幾億美元,等於是我們在那裡賣電腦虧的錢,透過創投又賺回來了,」施振榮神采奕奕地提到。

如此優異的績效使得宏碁六月份順利募得規模兩億六千萬美元(約合八十億新台幣)的IP Fund One(中文譯為智財創投基金),比原本預期的兩億還多 (業界的平均規模大約一億)。主要的股東包括施振榮、宏碁集團、國民黨黨營事業、新加坡政府基金、美國大通銀行與日本野村證券(見二九八頁表一)。

分析師指出,網路經濟在最近兩、三年興起的速度實在太快,使得許多世界上的資訊大廠根本來不及開發新技術,因而吸引這些大公司紛紛投入創投,帶動了產業的蓬勃發展。有些創投業者純粹從財務的角度出發(如中華開發工業銀行在矽谷的投資),撒錢給有潛力的公司以獲取數倍甚至十倍、百倍的報酬;有些則是透過創投者現有資源,幫助初創公司開發市場(如聯華神通集團);還有一類是找到有獨特技術的公司,將來這些初創公司可能成為創投者的客戶或是提供創投者所需的關鍵技術(如台積、華碩、英特爾)。

「創投是必然的趨勢,IBM、微軟、思科、英特爾都有創投公司,因為有些核心技術自己沒有辦法發展,必須透過初創公司來取得,等技術成熟再整合進來。Intel就有一百多個人專門看case,」英商華寶證券助理副總裁曾省吾指出。至於台灣方面,「有愈來愈多公司進入創投業尋找生意機會,連華碩這麼謹慎的公司(華碩向來非常低調、保守)都已經投資創投了,」曾省吾說。

台灣創投業者的主要目標都鎖定在矽谷,他們提供資金把矽谷的技術引進台灣製造產品,再行銷到市場廣大的美國或亞洲國家。莊人川現任宏碁智融美洲區總經理、同時也是明?、揚智的創辦人之一,他的看法是「美國公司大多技術掛帥,亞洲公司則是服務為主,創投公司的目標是如何結合兩者優點、推展到市場上。」

莊人川舉例,當初Octasoft Corp.(它的平台可以讓銀行在現有系統之下直接網路化,第一個客戶是台灣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原本希望在美國市場發展,智融建議Octasoft把目標放在亞洲,因為亞洲市場有這種需求。九個月以來,Octasoft的客戶已經由一家增加到七家,而且業務正拓展到香港、新加坡、南韓。

以初創公司為投資標的

宏碁智融預定IP Fund One 的資金在三年內把錢投完,未來四年的報酬率達到三到五倍。宏碁智融亞太區總經理盧宏鎰表示,智融的標的以初創公司為主,一半資金將投資在美國,另一半在亞太地區,這其中的五○%用來投於大陸、台灣、香港;兩成五東南亞;剩下金額則投資在印度和其他國家,每家公司平均投資五百萬美元。投資的重點包括未來三、五年潛力雄厚的無線通訊產業,有網際網路技術、服務,而且能賺錢的公司,或是有寬頻技術的業者。台灣方面,智融台灣區總經理張秋煌表示四月份開始運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收到六十件企劃書,智融希望找到有無線(wireless)技術的公司,IC設計也是重點,因為全世界只有美國做得比台灣好。

初創公司(有經營企劃書,但還未開始營運)多的不計其數,莊人川說他平均每天收到三十至四十件企劃書,一星期大概一百五十到兩百件,「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睡覺也看不完」。面臨這麼多的選擇,智融如何找尋最值得投資的公司呢?盧宏鎰認為有以下幾個方式,「必須比別人快一步瞭解產業未來的主流;仔細評估公司成功的機會,是否有特殊的商業模式、好的經營團隊、抓對未來趨勢的產業;必須與宏碁集團的關係良好,遇到問題時,宏碁可以幫上忙。」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初創公司被智融相中的機率只有一%,這麼低的比率表示,想找創投支持的公司必須有非常良好的條件。莊人川建議一定要有良好的關係(connections)、企劃書必須簡潔有力,一開始就把重點說清楚。「所有創投業者都說,想創業的人只有提供business proposal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人介紹、有好的關係。而且business proposal必須馬上提到重點,如果用兩分鐘的時間,或是第一段,就能清清楚楚表達,比較有機會引起創投公司的興趣,」莊人川指出。

宏碁強勁支援,智融優勢過人

智融的利基是什麼?和競爭者的做法有何不同?智融有宏碁集團的back-up(協助),比較容易促成商業機會,而且,光是宏碁的品牌知名度就有很高的附加價值。智融的目標是利用宏碁集團的資源,幫助初創公司建立事業,最後才出清持股、獲利了結。

「IPO(首次股票公開承銷)是創業過程中的里程碑,最重要的還是公司業務要成長、能獲利,」莊人川表示。另一方面,智融不考慮投資和宏碁業務沒有相關性的公司。莊人川說,旭揚(大股東包括台積、華碩)投資了很多生物科技(bio-tech),智融就沒有投資。

宏碁在亞洲綿密的布局是智融另一個優勢。美國創投業者看的公司集中在矽谷或是德州、波士頓一帶,雖然最近十二個月來,他們發現亞洲潛力龐大,已經漸漸把資源轉到亞洲,但宏碁在亞洲的高知名度也是吸引初創者紛紛上門的原因之一,透過宏碁的據點幫他們將產品引到台灣、亞洲。

談到創投業演變的過程,一開始是由美國政府支付企業的R&D (研究發展)費用,二十年前轉而由企業從公司的獲利撥錢出來支付,到了最近十年,公司紛紛以資金投入,藉以取得股權。最近又因為網路快速竄起,帶動了很多新趨勢,光靠一家公司投入來不及,於是就由許多公司一起投入資金,成立創投基金。

「美國經濟最近十年來大幅成長,原因之一是投入大量R&D經費......創投扮演很重要的機制,對企業擴充、經濟成長都很好,」莊人川分析。他指出去年美國企業總共花了四十五億美元在R&D,比前一年增加一倍多。

最近幾個月由於美國網路股股價大幅修正,儘管使得創投業明顯萎縮,但反而可能是一個轉機。以前許多新公司還沒有獲利,股價就已經大幅飆漲,讓創投業者幾乎是飢不擇食,但是現在他們已趨於冷靜,找尋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智融在美國的投資還沒有過失敗的經驗,但不代表創投沒有風險,莊人川的看法是三分之一可能很成功、三分之一報酬率普通,另外三分之一可能失敗。

除此以外,政治、貨幣、市場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亞洲在這些方面的風險比較大,大陸、日本以外的國家市場規模都很小;美國最大的風險是可能侵犯專利權,所以創投業者必須花很多時間確定沒有用到現有的專利權。

宏碁集團二十四年來建立了橫跨電腦、通訊、網路、通路的王國,最近創投也成為積極擴展的重點,這種布局有些分析師並不認同。「宏碁有它的前瞻性、品牌也有知名度,但是宏碁已經太大,以致於效率不高、沒有很清楚的方向,打個比方,好像車子愈換愈大,可是車子沒有開好,」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指出。

儘管有這種質疑,施振榮對創投仍然很有信心。智融的分量「未來決不會輸給其他次集團,甚至是績效最好、報酬率最高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