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業對台灣而言,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全球最大零組件供應國日本,面臨成本與產值的問題,將會逐步將市場拱手讓人。
如果日本匯率持續升值,整個產業外移的速度會更快,同時也是台灣零組件業的機會。
日本的石英晶體總產值,一年大概兩千五百億日幣左右(折合新台幣大概七百多億),光台灣三家廠商(希華、加高電子、台灣晶技)加起來不過二十幾億,因此假設日本將產能移出五%,就有三十幾億新台幣馬上會跑出來,移動個一○%,就有七十幾億新台幣。些許的移出也許對日本廠商是微不足道,但對台灣零件廠來說,相對比率卻會以倍數成長。
近來日本景氣漸漸好轉,但受到泡沫經濟的衝擊,現在他們的第一選擇不是擴廠,而是外包給供應商,填補自身產能。對接單的台灣廠商而言,比較重要的是縮短技術差距,增加實力去承接訂單。
購併日本明電通信
台灣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可以將中國大陸當做未來製造的基地。雖然兩岸政治關係不成熟,不過在語言又通,不愁人工、土地的條件下,零組件業才可以較低成本,藉擴充產能達到極大化後,可搶得市場占有率。
希華一直在石英晶體領域耕耘。當初成立規模比較小,只有選擇利基產品發展。同時也延伸出其他的東西,像石英濾波器、石英振盪器。站穩之後,下一步就要擴充產能。
希華去年產能成長四○%,今年預計會成長五○%,營收會從四.五億元成長到六.八億元,明年將有機會挑戰第一個十億元。
一般常常在談的表面聲波濾波器(Saw Filter),每一個手機裡大概用四到六顆,每一年四億台手機,就需要二十億顆Saw Filter,因此我們在三月底與專門生產Saw Filter材料的日本明電舍株式會社簽約,購併其子公司明電通信,並且掌握Saw Filter設計製程能力。
明電舍在日本已經一百多年了,明電舍旗下子公司明電通信從一九六三年成立到現在二十幾年了,由於投資的器材設備金額十分龐大,營收卻只有明電舍集團的百分之一,因此決定對外出售。
拉長產品線擴大市場
我們計畫有效分配明電通信設備,比如做一些比較低階的產品可以移到大陸,中階產品擺在台灣,日本部分則發展高階的Saw Filter、小型化溫度補償型振盪器(TCX),還有人工水晶長晶。
希華今年打算在潭子地區買地,將會把現有的兩個廠合併。計畫現金增資案於五月送件,順利的話,七月拿到,九月就要開始蓋廠。明電通信大概九月之後才會有Saw Filter的量產,希望二○○二年底能增加六十億日幣的營收。
從技術面來看,在台灣的希華絕對是走在最前面的。上櫃後我們擁有資金的動能來擴廠,現在添購了日本的新廠,多了新的技術。以我們在這個領域二十幾年的經歷,產品線相當完整(石英晶體、石英濾波器、石英振盪器、溫度補償振盪器),有自主完整的行銷網路(美國一八%、日本一二%、台灣四○%、歐洲五%)。在美國地區大概台灣只有希華能夠行銷,因為產品線夠長。
希華每年要花三%到四%的研發費用,因為唯有如此才能拉長產品線。在海外市場上不可能只賣一個石英晶體,希華要能供應客戶要的total solution(全套解決方案),才有辦法經營這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