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兩千年剛剛展開,美國網際網路服務業霸主美國線上公司(AOL)與媒體娛樂龍頭時代華納(Time Warner)就在一月十日宣布規模空前的合併行動 ,成為一家總市值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 ,年銷售總金額超過三百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媒體集團。為網際網路服務、媒體 、娛樂三大產業整合的趨勢,做出最佳的註腳。
這個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合併案所產生的新公司將定名為「美國線上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將結合美國線上的ISP服務,以及時代華納的媒體內容和有線電視寬頻網路資源,成為在網際網路、大眾傳媒、與娛樂事業上最強勢的傳播集團,可以提供最全面的整合服務。目前這兩大集團的付費訂戶數量超過一億,其中包括美國線上的撥接客戶以及時代華納的有線電視收視戶與雜誌訂閱戶,是個不折不扣的媒體巨人。
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將以換股的方式合併,合併後美國線上占新公司的五五%,而時代華納占四五%。美國線上董事長兼執行長凱斯(Steve Case)將出任董事長,時代華納董事長兼執行長李文(Gerald Levin)將擔任執行長,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創辦人兼時代華納副董事長透納(Ted Turner)將出任副董事長。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的市值分別約為一千六百四十九億與八百三十三億美元。
記者會上,凱斯說:「我們常說美國線上的任務,就是讓網際網路像電視電話一樣,成為人類生活的中心。而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能使這個希望成真。與時代華納合作,我們將改變人們獲得資訊、溝通彼此、購物與娛樂的方式。」
這個被稱為「世紀交易」的合併案被許多分析家認為是天作之合,兩家公司透過這項交易,各自彌補了本身的不足 。時代華納曾經整合旗下眾多雜誌與新聞媒體,推出Pathfinder網站,但並不成功。這次的合併案對時代華納而言,等於是放棄了原先孤軍奮戰的計畫,美國線上的經驗可以幫助他們順利進入網路資訊市場。
另一方面,美國線上能享有時代華納集團的媒體資源,如《時代》雜誌(Time),《體育畫刊》(Sports Illustrated),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納兄弟製片場(Warner Bros. Studio),與華納音樂(Warner Music)等,提供用戶更多內容。
目標在寬頻網路
但是美國線上真正的目標是在寬頻網路市場。目前美國線上雖然是撥接式網路服務業的領導者,但在高速網路服務方面的缺乏,長此下去,將是其致命的弱點。而時代華納是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系統商,用戶高達兩千一百三十萬。透過這次的購併,美國線上可以取得時代華納有線電視纜線通路,宣告著網際網路的競爭邁入寬頻上網的時代。
這項合併案也會加速媒體產業的版圖重整。由於美國線上將主導新公司,推翻了以往預期是由傳統媒體收購網際網路公司的想法。新的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公司能提供的服務,從上網線路到內容一氣呵成,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與之抗衡。這使得其他競爭對手也可能走上合併之路,才能填補經營策略上的缺口。
不過到目前為止,其他幾個主要媒體集團與網路公司都在靜觀其變。有人預測世界最大的入門網站雅虎(Yahoo)可能與全球第二大媒體集團迪士尼(Disney)做類似的合併。不過雅虎的總裁Jeff Mallet表示他們沒有與其他媒體合併的計畫。
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的合併讓另一個資訊業巨人微軟顯得不再那麼龐大,而對於正面臨反托辣斯法指控的微軟,這項巨無霸合併案有著轉移焦點的效果。但是合併後的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勢力可能超過微軟,特別是微軟在寬頻網路市場的領先地位,被美國線上一下子趕了上來。有了時代華納媒體的資源,美國線上在內容提供上也較占優勢,微軟應該將策略放在他們擅長的軟體與服務平台的發展上。
其他幾個主要的媒體集團,像迪士尼就獨立建構自己的網路事業「Go Network」,提供迪士尼與旗下美國廣播公司(ABC)和ESPN體育新聞網的節目內容。挾著強大的內容與品牌優勢,Go.com迅速成為全球第五大網站,但是它並未如預期的,威脅到幾個主要的入門網站。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的合併將迫使這些媒體內部重新檢討其網路事業方向與策略。
然而這樣大型跨媒體的合併,是否會通往網際網路的康莊大道呢?這種疑慮首先反映在股價上。有些股市分析師就認為,美國線上不再是純種的網路公司,無法像一般網路公司大幅成長,而美國線上的股價在合併案宣布當天雖然一度上漲,但是在爾後三天內就下跌了一○%。美國線上這種網路股的高股價,也使許多從本益比來評估這項合併案的專家學者抱持保留的態度。此外,美國線上的購併紀錄不佳,去年大張旗鼓地買下出品瀏覽器的網景(Netscape),卻落得雷聲大雨點小,也是許多人不看好這項合併案的原因。
美國線上與時代華納的「世紀聯姻」對這兩大公司是福是禍?或許還要一段時間的觀察才能斷言。但這項購併案完全改變了傳播事業遊戲規則與領域,媒體、網路、與電子通訊業者將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展開,邁入新的競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