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店千面,精準匹配社區消費群體
天貓小店試圖改造在消費者住所附近一百至五百公尺範圍內的傳統雜貨店。第一家被阿里巴巴改造的「維軍超市」,就是一個已經經營八年的傳統雜貨店。
阿里巴巴是怎麼做的呢?針對這些小賣部,阿里巴巴與許多優質供應商合作,推出一站式進貨平台零售通,這些小店可以在零售通上訂貨,然後由天猫統一配送。所以,第一步,阿里巴巴先幫這些小店打造出一個供應鏈體系。這個供應鏈體系的規模,可能未必比7-11小。
然後,阿里巴巴依靠其强大的數據能力,對店鋪周邊的人群畫像。
在這家天貓小店附近的居民,過去有沒有在淘寶、天貓上買過東西?多半買過。那麼,阿里巴巴就可以根據這些消費數據來計算最適合在這家店銷售的商品。這就是大數據選品。
其實,像7-11這樣的連鎖品牌也能夠做到商品的本地優化,比如,在北方主賣麵食,南方主賣大米。但天猫小店的大數據選品更加精準,它會根據每個店鋪的店面大小、老闆年齡、資金狀况,以及方圓一公里內消費群體構成,結合「淘係數據」,計算出什麼樣的商品最適合這家超市和社區。
舉個例子。阿里巴巴發現,某個天猫小店附近不少居民以前在網上買過狗飼料,那這家店附近的居民多半養寵物,於是,該天貓小店就會推薦店主賣寵物飼料、寵物用品,甚至具體到社區居民喜歡的品牌和規格。同理,如果住宅區居民中嬰兒或小孩兒較多,就推薦店主賣奶粉、尿片以及兒童玩具等。
這一點是其他任何連鎖便利商店品牌都無法做到的事。
要知道,7-11是在有限的供應鏈體系裡選品,而天猫小店則是在阿里巴巴的整個電商平台選品,SKU自然要多很多倍。7-11不了解這個住宅區的消費者過去幾年都買了哪些東西、每天都購買什麼商品,阿里巴巴的大數據卻清楚明白,能夠做到更精準的匹配。
基於多年積累的零售數據,阿里巴巴發現,每個消費人群在不同類目中會有清晰的品牌和品質指向。在仔細分析消費人群和消費商品後,不同於傳統便利商店加盟打造統一品牌,天貓小店可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千店千面」。
便利商店,大容量「流量蒐集器」
天猫小店還會讓便利商店真正回歸到它的本質——你家的二級庫存。
一級庫存,就是你家。為了補足一級庫存,你可以提前從幾公里外的大型超市購買,也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在網上購買,在家裡備一些存貨。
但是家裡的面積畢竟有限,你不想在家裡放太多東西。於是,在存貨突然用完,需要急用、快速補充的時候,就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買。便利商店就是你家的二級庫存。
為什麼阿里巴巴要進軍社區,從線上空降線下重新打一次零售戰?
我們在上一節裡講到線下的即得性優勢,社區小賣部的優勢,就是它離消費者足夠近,有機會對沖掉電商物流的劣勢。因此,在網路愈來愈發達的今天,一個特別重要的商業地盤就是社區,因為近意味著即得性,意味著巨大的流量來源。
無論你的小店開在什麼地方,都會有一定的自然人流,小店就是一個流量蒐集器。據統計,全國共有六百六十萬家社區超市小店(傳統的雜貨店)。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事業部總經理林小海曾道出天猫小店的體量和前景:
一家小店一個月有一千個顧客,六百萬家小店,這個流量相當於六億。而且這六億流量接觸的是老人、孩子,是電商接觸不到的人群。
阿里巴巴當然不願意放棄這麼大容量的「流量蒐集器」。通過線上數據賦能,被阿里巴巴武裝過的流量蒐集器——天貓小店,比7-11等連鎖便利商店更高效,它讓小店每一平方公尺的銷售額提高,貨賣得快,周轉率自然也高。據報導,位於成都的一家天猫小店,改造完成後,其銷售額環比提高了百分之四十五。目前,天猫小店預計在阿里巴巴二〇一八會計年度之內(截至二〇一八年三月底)將突破一萬家。網路的數據為線下賦能,提高效率;而線下小店,為網路帶來新的流量,增加用戶。所以,網路從來不代表新零售,線下更不代表,只有用數據賦能、線上線下結合的零售,才是新零售。本文節錄自:《新零售狂潮:數據賦能×坪效革命×短路經濟,優化人、貨、場效率,迎接零售新未來》一書, 劉潤著,寶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