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台積特邀國立新加坡大學黃昭虎教授,前來講解他多年鑽研《孫子兵法》之獨到心得。取得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學位的黃昭虎,在教學研究中深切體認到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周遊世界的講學過程裡,他發現西方人對中國人老祖宗的管理智慧興味盎然;反觀中國的年輕一輩,卻只執迷於西方現代管理理論;他體察到中西文化調合交融的急迫需要,遂決定投下心力鑽研《孫子兵法》,並以西方教育訓練的背景,闡釋《孫子兵法》在現代企業管理的應用。
本文分上、下(十一月號《遠見》雜誌)兩次刊登。
* * *
過去幾年我到很多美國《財星》雜誌五百大企業講課,包括:美國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的麥可戴爾與芬蘭諾基亞(Nokia)的總裁貝卡等,他們都非常重視《孫子兵法》。我會利用一些例子,向大家分析《孫子兵法》如何應用在現代企業管理。
東方哲學觀的體現
首先說明,《孫子兵法》是一種「哲學」。哲學和做生意不同,哲學著眼在價值觀,也著眼在原則。
西方注重科學、邏輯和分析,但東方的我們卻較傾向於哲學。《孫子兵法》屬於哲學類的書,它不告訴你該怎麼做,只給你做法的概念。至於如何參透《孫子兵法》,怎樣運用它,取決在你,這是它的迷人之處。在我寫了有關《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的書後,最近我也剛出版另一本與中國古老智慧有關的新書《三十六計與企業管理》。
有趣的是,為什麼是「三十六」計呢?第一計是什麼?就是「瞞天過海」。最後一計為什麼又是「走為上」? 三十六計其實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性格與文化。
這「走為上」的最後一計,反映了中國人「實際」與「現實」的一面。既然我們既實際又現實,由此我可以開玩笑地向你們保證,中國和台灣是不會打起來的。
當最後時局分析的結果是「走」,就顯現出中國人的真實性格。中國人非常實際,也非常現實,當試了又試,發現贏不了時就遁逃,因為我們不想死,所以才不會表現得像以前僑居美國的猶太人,返回以色列去為理想打仗。中國人是連回去都不會的,這與猶太人的差異很大。
今天我們談到比爾蓋茲,都說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可是你知道誰是中國第一個百萬富翁?最早的百萬富翁可是在中國呢!是誰寫下了十二項商業規則呢?就是范蠡啊!范蠡後來改名為陶朱公,是中國第一位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他寫下的十二條商業守則也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意經。
如何識人?
陶朱公的商業守則第一條是什麼?只有三個字「能識人」。我們做生意幾千年了,「能識人」就是生意「關係」的基礎,而「關係」取決於「人」;而「人」由你決定,因為「人」的因素經常變動不居,而不是遲滯不前的。「識」又是什麼呢?「識」的程度也是由你決定。你認識一個人,有多深?在哪兒相識的?也是由你來取決。
重點是,認識一個人是有深淺之分的。如何界定深淺是由你自己決定的。
中國人甚至相信,從一個人的飲食、談話、行走的樣子及臉部特徵可以瞭解一個人。我們會想知道得意時交哪些朋友,而落魄時又交哪些朋友。有些人是你受苦磨難時的患難之交,但在你飛黃騰達時卻不能與你共享榮華;就像有些伴侶可以「有情飲水飽」,但是富裕之後卻要勞燕分飛。
為什麼陶朱公將「能識人」置於第一條商業規則呢?因為這反映了他與越王勾踐的關係。勾踐是陶朱公患難時的好伙伴,但當勾踐權勢在握時,卻不宜在他的身邊久留。范蠡後來因越王勾踐而死,這也是哲學的教訓。
我要你們瞭解,《孫子兵法》的確是種哲學。但是許多人學了《孫子兵法》後,卻告訴我他們仍然不懂,那是因為他們從未突破,如果你只停在哲學的層次,最後你就會哲學化。
用智不用力
在我導入《孫子兵法》的引句例子前,得先警示你們,《孫子兵法》確會為某些人帶來困擾。我們談的是戰略,賞析的是軍事教條,你得將眼光放在戰時的軍隊,而不是承平時期的軍隊;這些戰略只有在競爭的情況之下才會活靈活現,所以它的確產生一些問題,諸如:道德和紀律等概念。
所以我要在此糾正一些繆思,孫子兵法是「中立」的,一切取決於我們如何運用,是「如何做」為我們帶來問題,而不是「規律」。以金錢為例,財富本身沒錯,是你用錢不當,才會帶來災難;同樣的道理,你們都是商業界的人,賺錢本身絕對沒錯,如果你出類拔萃,可以賺得愈多愈好。
賺錢非關道德問題。道德問題是:錢是如何賺到的?《孫子兵法》有時會帶來困擾,因為中國人說:商場如戰場。戰場是不擇手段的,你讀《孫子兵法》時,孫子說得很清楚:你可以在戰時賄賂敵人派來的間諜;可是,如果你在商場行賄,就會落得牢獄之災的下場。在兵法裡,間諜臥底是可以的;如果在商場這樣做,會身陷囹圄。
在商場,我們稱檯面上的動作為「市場研究」「商業研究」或「消費者調查」,也就是去研究為什麼客戶不喜歡別人的產品?我們不稱這為「商業間諜」,而是「市場情報」,這是完全能讓人接受的。
同時,瞭解為什麼要談《孫子兵法》也是很重要的。首先得告訴你,孫子並不是鼓吹戰爭的人;事實上,他是和平的倡導者。
在孫子的教條裡說得很清楚,「上兵伐謀」,用兵的上策是以謀略勝,「其次伐交」,其次是通過外交手段取勝;「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則是公開打仗,這是最壞的手段。所以在孫子的心態裡,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才打仗,其他的解決方法都是好的。
「其次伐交」這策略在商業上是千真萬確的。比如最近新加坡航空公司想購併澳洲的安捷航空,紐西蘭航空以「外交」手腕干涉介入,這樁交易也就不戰而散了。
公開交戰是最下等的。我們作生意時,不像作戰要追趕敵人,會去綁架、擒拿,甚至暗殺敵方主將;做生意我們只讓獵人頭的人互相殘殺。
領導者要扛起功過
身為領導者,最要緊的是能扛起功過。孫子說:「兵有走(逃亡)者,有馳(違抗)者,有陷(倒陷)者,有崩(崩散)者,有亂(騷動)者,有北(悖亂)者。凡此六者,非天之實,將之過。」我要你們注意的是,最後那句「將之過」。如果你的部門出了差錯,誰先被砍?誰先辭職?答案是統領的將帥。身為高階主管的你們,是最先被怪罪的。
當你被責難時,千萬別又怪罪別人,因為要當一個領導者,就要付出代價。在日本,整個經濟體就有一個基本原則:只要大藏省有貪污、醜聞,財政首長動輒引咎辭職。
南韓也是如此。當南韓經濟走下坡時,南韓總統在電視上向全國人民道歉,接著自行辭職。但在新加坡卻迥然不同,當經濟不景氣時,強硬的政府要求全國由部長級首長開始減薪;新加坡之所以能有強硬的態度,因為它能在要求別人之前,先反求諸己;你自己減薪,底下的人自然也就無話可說了。
當經濟不景氣襲擊香港,掌握各大學的大學委員會,就想裁減教授等職務的薪資,但公務員及政客也拒絕減薪。既然全世界的領導者都是經營保持者,今天我想挑戰你們一個觀念,如果你想應用《孫子兵法》就必須謹記,身為「管理者」的你,是管理最重要的因素。事實上,你更是部門裡最重要的因素,馬拉松賽跑的規則由你來決定,其他的人必須跟著你跑。所以,如果你要員工八點上班,你最好七點五十九分就能到,這樣你才有資格強硬。
美國管理系統的基本假設與我們完全不同,從它們的政治系統到企業文化,都和東方不一樣。在美國,倘若事情出了差錯,即使貴為總統也不會辭職,因為他們認為褲帶下發生的事,事不關己。
我不相信任何單一的經營模式,你必須儘可能暴露在愈多「模式」或「接觸點」愈好,擷取每個模式中最好的部分,並依照個別情境運用它們。我是那種「堅持沒有萬用原則」的頑固學者,從不相信經營管理有所謂的「神奇配方」。
麥當勞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地成功,是因為從供應原料、生產漢堡到產品發送至顧客手中,每個環節都能做好系統化管理,也就是有很多「接觸點」,讓外人無法模仿。
談到「創意」,《孫子兵法》裡也提出「戰道必勝,主曰:無戰,必戰可也;戰道不勝,主曰:必戰,無戰可也。」這句話是說,如果根據戰場實情有必勝把握,即使國軍命令不開打,也可以堅決去打;如果根據戰場實情不能取勝,即使國軍命令打,也可以不打。這是不是背叛抗命?
再看「故過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國之寶也」。這句話是說,所以進不求名譽,退不避懲罰,只知道保護民眾,符合國君根本利益,這樣的將帥才是國家最寶貴的人才。
當我談到為將之道,為上者要你不打,你卻堅持要打,萬一你錯了怎麼辦?身為一個主管,若是出了差錯,你只能勇敢辭職。你不能說:「《孫子兵法》說我們可以打,雖然打輸了也可以不要辭職。」
五千年來中國活在強勢領導者的羽翼下,但我們從未有團隊領導,每次只要有團隊出現,麻煩就來了。
總體來說,整個亞洲是活在強權領導之下;但若從某些方面來看,亞洲也喜歡「強勢領導」的概念,這是我們自找的。就像上面有個老大,他點頭我們就跑;他搖頭每個人都停下來。這就表示管理者不能違背命令?看看《孫子兵法》中所提到的,你可以違背命令,但如果你錯了呢?就要勇敢地承擔責任。
自亂陣腳會導致敵人勝利
在亞洲我們說「情、理、法」,在西方則是「法、理、情」,我聽說西歐是「理、法、情」,這樣看來,我們還是重情,這就是問題的所在。在西方,總有各式計畫:中程計畫、年度計畫、季報計畫等,每樣都有文件紀錄;而在東方的我們,法與理方面兩方面相對較弱,必須將三者結合起來,才能成功。
舉例來說,全世界最好的旅館,像東方文華酒店等都在亞洲,不是在曼谷、就是在新加坡,但是誰來經營它們?用的是什麼系統?它們用的是西方系統,配合上東方的好客精神,才能那麼成功。
全世界最好的麥當勞連鎖餐廳在哪裡?在亞洲。美國本土麥當勞的服務反而沒那麼好。他們為什麼能在亞洲一舉成功?因為他們結合了西方的經營管理系統和東方殷勤的服務。
我一直受到東西方融合的概念衝擊著,試圖找到一個立足平衡點來媒合東西方的長處。這是十年來我一直在做的事。
舉例來說,中國人習慣以「間接」的方式行事,但這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東方人不習慣直接面對問題,所以我欣賞張忠謀先生的哲學,那就是公開溝通,雖然這跟亞洲的傳統價值觀背道而馳,但這是很好的。
每年我到中國大陸去,我總是要中國人不要丟掉我們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在漫漫時間長流裡,大多數人都讓歷史文化逐漸消弭無形,但孔子、孟子、孫子等諸子思想卻能幾千年一路行來,永恆不變。經歷時間的考驗,表示他們的思想有許多智慧,當我們面對哲學時,可試著去消化,你將會瞭解更多的事情。
我的挑戰是讓你們看到更多另類模式,拓寬看事情的另類角度。讓我們來看看團結的重要性:「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雖至矣,是謂亂軍引勝。」這句是說:軍隊既迷惑又疑慮,導致各諸侯國趁隙進攻的災難就會降臨,這就是自己擾亂自己,導致敵人的勝利。
戴爾電腦的總裁麥可戴爾,在我給他上課時問說:「戴爾電腦真的那麼好嗎?」然後頓了一會兒又自問:「其他競爭者都搞砸了嗎?」他笑了一下又自己回答:「他們大概都搞砸了吧!」你看,因為市場已經改變了,但競爭者卻沒有隨之應變,我們由別人的缺點而制勝。
因此,最近戴爾在媒體的訪問中常提到,當販賣個人電腦的競爭對手康柏公司(Compaq)仍遲疑困惑時,就是取得市場占有最好的時機。競爭常是相對的,當你們不團結,就是別人興起的時候。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