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胖胖業務員與菜鳥業務員既「俗」又在地的廣告後,驚喜之餘,中北部的民眾可能還會有一點懊惱:為什麼只有南區可以辦泛亞的手機?
六家民營大哥大廠商當中,開台最晚、而且只拿到南區執照(包括嘉義、台南、高雄、屏東、金門與馬祖)的泛亞,照說應該要狠狠地落在其他廠商後頭;不過,泛亞電信開台第一年就吸引了十八萬的客戶,而且穩居南區第一大,一出手就打出一場漂亮的仗。
另類出擊的靈活促銷手法,不僅讓泛亞「撈過界」,成為近兩年各大廣告獎的常勝軍;打游擊式的廣告策略,配合直銷進行在地的深耕密植,泛亞的另立山頭,也成為民營大哥大開台以來最令人跌破眼鏡的成功案例。
泛亞最早由台塑集團投資五成的股權,其他持股企業包括國產集團、華新麗華、中鋼與美國西南貝爾(South Western Bell)等。在年初王永慶賣掉不少股權後,就由國產林嘉政擔任董事長,但實際營運主要由在美國僅次於 AT&T 的第二大電信企業西南貝爾操刀。
把劣勢當優勢來經營
「別人可能認為只拿到單區執照是我們的劣勢,我們卻當它是優勢來經營,」來自美國西南貝爾電話公司的泛亞電信總經理魏士明(Jim Wilson)說。行動電話開台之初,北區成了中華電信與其他六家業者的火線戰場。只拿到南區執照的泛亞不僅隔岸觀火,也得以利用其他業者無暇顧及之際,鯨吞蠶食南部市場大餅,等到全區業者回頭重視南區市場時,大勢已去。
一開始就做很多「對」的事,是泛亞電信得以化劣勢為優勢的主因。魏士明表示,他們知道自己的限制在哪裡,因此,泛亞一開始便以「在地化」定位其經營基調,所有的服務與品牌形象的打造,也自此一基調逐步拓展。
「網路品質和基地台的數目無關,而和基地台與基地台之間能否配合及適時調整,以及能否有好的維修人員有關,」魏士明以美國第二大電信公司西南貝爾的技術,極具信心地說。由於在地化的策略,泛亞不僅通訊網路的架設與維修完全為南部市場量身打造,更在去年交通部電信總局的評鑑中,出人意表地打敗同業,拿下通話品質最好的榮譽。而泛亞首創以直銷模式在經銷點以外的中小企業「滲透」,也成為同業競相仿效的方式。另一方面,泛亞在從企業形象至手機產品的定位上,也因為能跳脫一般同業的「一致性」,而在開台之初成功地為泛亞塑造高品牌知名度與口碑。
泛亞電信行銷業務副總經理謝樹恩表示,對於一個全新的企業而言,公司形象可以從零開始;如何打造一個最貼切的形象,關係著外界對公司的第一個印象(image)。由於只拿到南區執照,為了平衡預算,廣告和行銷也很難與全區業者一樣處處砸錢;因此,如何將錢花在刀口上,一擊中的,成為泛亞這群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八歲的團隊最大的挑戰。
泛亞的廣告與行銷創意,主要來自西南貝爾派駐台灣的資深副總經理李篤行(Charlie Midgley),以及曾在相互廣告等廣告公司有十年廣告經驗的謝樹恩的完美搭配。謝樹恩表示,李篤行雖然是老外,但他對泛亞走在地化的路線十分認同。而謝樹恩雖是道地的台北人,也因為泛亞精準的在地化定位,激發出這個團隊很多讓南部民眾心動的創意火花。
猜想其他同業都會將手機定位為高新科技的產物,泛亞的團隊為了自我區隔,也為了貼近在地高雄的文化,決定將手機定位為「消費性,而非高科技的產品」,並以「身邊的好朋友」為切入點,希望泛亞的手機給人親切、幽默又有趣的感覺。
從這個概念出發,各種行銷手法便循著這個概念,如「肉粽串」般地深入行銷的各個環節,也使得廣告成功所帶來的外溢效果,拓展到零售、直銷與社區活動等各個面向,並烘托出泛亞品牌的特殊性。
小辣椒策略一戰而勝
因為是身邊的好朋友,所以首先定價就要很「平民」: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給人實在又合理的感覺。
其次,這項「平民」的產品,也必須藉由一支支的電視廣告,在戰況混亂的手機服務市場殺出一條血路。一系列由胖胖業務員、菜鳥業務員及其他「泛亞家族」所詮釋的廣告片,便在讓民眾眼睛為之一亮的轟動下,一下子成為全台灣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話題。
事實上,泛亞在廣告方面的預算只有其他民營業者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廣告效果卻不遑多讓,源自於「小辣椒」策略的一戰而勝。
由於屬南區業者,若購買全省都看得到的電視廣告,廣告的音量(SOV, Share Of Voice)容易被淹沒,廣告效益不若行銷對象為全國的全區業者。因此,泛亞一開始就設定「打了就跑」的游擊戰策略,一次播出的廣告秒數最長,並在一段時間之內密集播放,讓消費者看一次、兩次後就再難忘記。再加上每一支新的廣告都和上一支廣告有故事性的聯結,「雖然是小辣椒,但保證一出馬就辣得發麻,」謝樹恩說。
另一方面,泛亞也跳脫一般訴求高科技與感性的廣告手法,直接以親切又帶教育性的手法,將不同階段消費者所需要不同的訊息,直接注入一支支循著節奏感逐漸強化的廣告片中。譬如開台之初,民營業者面對的是中華電信獨占多年的環境,門號一號難求、服務為人所詬病、消費者也對各項加值服務十分陌生,泛亞的廣告片便在親切、幽默的主節奏之下,將如何辦?語音信箱是什麼?走到哪講到哪才是好的服務等觀念融入,直接將手機是「就在你身邊」的親切服務形象建立起來。
隨後,在大哥大廣告行銷打得難分難解時,泛亞也以「泛亞家族」的概念,最早推出網內互打五折、六秒計費、免費道路救援等「俗擱大碗」的加值服務,並在後來引發同業跟進。
「別人的免費道路救援是打了免付費電話後,還要轉好幾次電話;我們是一撥八八五(幫幫我),就會直接出現『您好,這裡是泛亞免費拖吊服務』的語音,甚至到了之後我們還免費送油送水,」謝樹恩以這個例子說明泛亞在加值服務部分貼心的程度。此外,在手機上養電子雞的「動物農莊」,以及週休二日提供免費平安保險的服務,都是為南部民眾量身訂作的加值服務,讓人感覺有用又實在。
「對味」決定成敗
「泛亞的廣告給人很道地的感覺,」遠傳電信行銷副總陳素貞指出。要拍出道地的感覺,除了廣告的質感、對白、戲劇性都要不折不扣地傳達出高雄在地的感覺外,人物的「對味」幾乎是決定成敗的關鍵。謝樹恩回憶,當時和廣告公司決定內容後,很快地就找到菜鳥業務員,但想像中那個油油跩跩卻又不令人討厭的胖胖業務員,卻怎麼樣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模特兒經紀公司只好上上下下都開著車,大街小巷去碰運氣。沒想到就在NISSAN(日產汽車)的經銷商前面,一眼望見目前人氣如日中天的胖胖業務員在門口閒晃。後來繼續回去賣車的胖胖業務員,有沒有因此而成為Top Sales(明星業務員)?「他說客戶一看到他,多半忘了買車這回事,只會興奮地拉著他聊廣告,」謝樹恩笑著說。
不過,誠如廣告界裡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好的廣告讓好的產品賣得更好,也讓壞的產品死得更慘。」泛亞在通話品質上也必須做得更好,才能繼續拓展客戶群。特別是全區業者在北區的競爭告一段落後,也不遺餘力地進攻中、南部市場,再加上大哥大產品差異性低,往往一個創意推出,同業就以更低價的方式跟進,讓固守單區的泛亞打起仗來備感艱辛。
今年九月,泛亞客戶數正式達到三十七萬人;若不計開放前中華電信的固有用戶,泛亞在南部的市場占有率高達二七%至二八%,確實展現南部民眾擁戴的程度。不過,在全區業者大打低價策略的情況下,未來泛亞能否站穩南部市場並跨入全區,端視這個南方一霸能否再寫一則行銷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