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競爭與合作的新思維

朱博湧
user

朱博湧

1999-07-01

瀏覽數 25,850+

競爭與合作的新思維
 

本文出自 1999 / 7月號雜誌 第157期遠見雜誌

競合策略(collaboration)已取代拚得你死我活傳統之競爭策略,蔚為管理之新風潮。全球高科技產業合作案例不勝枚舉,其中透露之策略意涵耐人尋味。

競合策略創造出許多新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如麥可戴爾(Michael Dell)的直銷模式,虛擬整合(virtual integration)個人電腦業價值鏈中各元件的翹楚,成功地名列美國《商業週刊》全球百大資訊科技企業之前茅。

有別於凡事自己生產或經營之垂直整合策略,虛擬整合的經營模式中,各成員做各自最專長的工作。在垂直整合模式中,某甲可能在產品研發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廠商,但在生產或行銷的能力可能是二、三流,勉強內部化成單一企業,其整體競爭力將遠不如有效整合第一流的研發、生產、行銷者各司其職。

在最專長的領域創造競爭力

這好比要求一個自由式冠軍的游泳選手分別和四式冠軍進行接力比賽,即使在自由式占到便宜,自由式冠軍者不一定在蛙式、蝶式、仰式都能取得優勢。因此整個比賽結果是可預期的。

場地特性差異加上網球球拍製造技術的改進,使網球比賽勝負關鍵改變,雖然藍道(Ivan Lendl)、山普拉斯(Pete Sampras)雄霸男子網壇期間最久,但兩者卻都無法齊備四大公開賽的桂冠。在半導體業,個人電腦業產品研發、製造、銷售的核心能力是很不一樣的,要求一個企業在三項能力均是第一名,就如同要求大學聯考榜首也是體育國手第一名之不易求或不可求。如何在自己最專長的領域創造競爭力是競合遊戲的最高法則。

以高科技產業為例,競合個案俯拾皆是。美國半導體產業DRAM僅存的兩家廠商美光(Micron Technology)與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在不堪韓、日競爭與長期虧損下決定合作。美光購併全球德州儀器記憶體事業部,而德州儀器以股權、可轉換公司債及融資形式投資美光成為美光單一最大法人股東。

此合作行為形成雙贏局面:德州儀器從此可更專心經營數位訊號處理(DSP)之核心事業(DSP的功能在通訊產品中如同電腦中的中央處理器),其策略行為正如多年前英特爾不堪日本廠商在DRAM製程創新之強大競爭壓力下,退出原為其發明並藉以起家的DRAM市場,改專攻以產品創新為核心優勢之中央處理器市場的情況雷同。而一向在製程創新聞名的美光,透過此購併由純美國企業一轉成為世界級公司,信誓旦旦向世界宣告其欲執全球DRAM牛耳的雄心。美光與德州儀器的合作將對世界其他DRAM及通訊元件廠商形成莫大的競爭威脅。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無獨有偶,晚近雄霸全球DRAM市場的韓國三星、現代與金星歷經因產能擴充過DRAM價格大跌及亞洲金融風暴席捲後,在韓國政府強力主導下進行合併,重新定位核心事業。三星出售其汽車部門給大宇,以交換購併大宇之消費性電子部門;在大者恆大之生存壓力下,即使雙方員工不斷怠工抗爭,現代與金星半導體事業部除了合併外,似乎也別無選擇。在這一連串的合縱連橫後,全球DRAM市場重新洗牌,形成三星、現代與金星新合併之半導體事業體、美光、NEC四強鼎立之局面。

有趣的是,中央處理器(電腦的心臟元件)龍頭大廠美國英特爾公司在退出DRAM市場多年後,為鞏固其在未來中央處理器屹立不搖的領導地位,積極投資拓展中央處理器的應用,除了購併或投資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外,並分別投資三星、現代金星新合併之半導體事業體與美光。顯示進入網路經濟時代,技術產品的創新,競爭對象及其策略都是以十倍速的變化在進行,沒有一家廠商得以單己之力獨自制定產業的遊戲規則。

策略聯盟創造雙贏

除了購併、合併及投資股權外,策略聯盟是競合策略的另一形式,此情況正在國內資訊電子產業如火如荼發展中。宏電集團與IBM簽下七年八十億美元的相互採購訂單,IBM向宏電集團採購薄膜式液晶顯示器(LCD),而宏電取得IBM的power晶片,藉以提升宏電集團個人電腦相關產品技術層次,共同創造雙贏的局面。回想十餘年前,若無IBM的長期訂單與合作,微軟與英特爾不可能創造今日之WINTEL的遊戲規則。此外,台積宣布購買宏電名下德碁三成股權並成為德碁最大單一股東,德碁將從DRAM專業廠策略轉型為晶圓代工廠。台積不僅可以廉價買入股權,在晶圓代工景氣回升時刻取得關鍵性產能,並可擴大其規模效益,兩者合作將造成新加坡特許(Charter)半導體及其他晶圓代工廠更大的競爭壓力;而德碁亦可擺脫策略形態中卡在中間(stuck-in-the-middle)上下不得之大忌。最重要的是,宏電除了擺脫德碁之虧損負擔外,可更集中策略性思考,重新訂位其在個人電腦研發與通路行銷之核心事業,以提升其全球競爭力。

世界上像美國職籃公牛隊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在前鋒、後衛、助攻、籃板、得分均能稱職者少之又少。但改打職棒後,儘管喬丹非常努力卻始終無法出色,最終還是回到自己擅長的籃球場,再創事業的另一高峰;對企業而言,競合比賽專注各自核心事業之意涵豈不明顯?

(本文作者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兼EMBA學程主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