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七十二年起,台灣出現「大家樂」這個名詞。它起源於何地,說法不一,但源自台中市的傳說最盛。
「大家樂」沒落了?
四年後的台中,「大家樂已過時啦!」一位駐台中的報社記者表示,「我們只在愛國獎券開獎前後才報導,平時都不炒了。」
目前在台中也很難看到寺廟前求「明牌」萬頭鑽動,或聚眾公開在獎券行簽賭的熱烈場面。難道大家樂在台中就如一位國中老師所說「已到強弩之末」了嗎?
相反的,有市民指出,大家樂聲勢未衰,只不過「化明為暗」。
大家樂場面較冷淡的原因是,時間久了,許多賭迷不像剛開始那麼興奮、衝動。那些動輒簽十萬、百萬新台幣的「大腳」,能輸的也已輸得差不多了。
警察也抓得比較緊,賭迷不願「曝光」。他們都以電話聯絡,簽單上也都以姓氏、名字中的一個字、綽號,或「錢」、「運來」、「旺旺」等吉祥字眼代替姓名。
「組頭」看到陌生人,除非有熟人引介,否則絕不給簽,因為「怕對方是調查局派來的」。大組頭的行動更加隱密,簽賭場所常更換,有好幾道門,並用電眼或狼狗監看,使警察取締時備感困難。
三歲小孩都知道
究竟台中市有多少人玩過大家樂?有人估計「四成」,有人猜「六、七成」。一位市民指出,大家樂知名度高,連三歲小孩都知道。
從小學生到老年人,從不識字到博士,包括教授、老師、警察、法官、公務員、記者在內,都在玩大家樂。
一位消息靈通的賭迷聽說,有位四年級的小學生在班上做組頭,以每支十元給同學簽,結果被老師發現。一位國三女生跑到一間據說很靈的小廟睡一晚,希望鬼神給她指點。
「貪」是人性的弱點,很少人能克服,這是大家樂風靡的主因。一位矮小的中年男士從西褲口袋中掏出一疊愛國獎券,很認真地說:「我很愛國,每期都買一千多元,可是只中過兩百元。」而大家樂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免稅」、可以「自己選擇號碼,封牌前還可改牌」,終使「公營」不敵「民營」。
生活有「寄託」
「賭」有傳染性,且像菸癮一樣,染上就很難戒掉。一位省政府的職員有朋友做組頭,他先是抱著捧場的心理簽幾支,結果欲罷不能。剛開始他太太還反對,後來也加入了行列,因為「看到我大哥簽中了十幾萬」。
許多人都說大家樂使他們的生活有「寄託」和「樂趣」。就算這次輸了,下次還有希望,日子容易打發。一位學校職員說:「自從有了大家樂,我才知道什麼叫歲月如梭。」
玩的人也沒有犯罪感,一位記者認為,「和買愛國獎券、打麻將沒什麼兩樣。」一位家庭主婦說:「這是大家歡喜甘願,政府管那麼多幹啥?」一位菜販覺得,「連警察都在玩,為什麼阮不能玩?」一位木工用很誇張的表情說:「玩大家樂是正當娛樂,因為號碼都是政府搖的,不會作弊。」
大家樂已成為一種「新興娛樂」,改變台中市民的生活。大家見面不問:「吃飽沒?」而是「你簽幾號?」或「有中嗎?」
成為談話資料
這項被政府認為非法的活動也是街坊鄰居、親朋好友談話的資料。
一一六三期愛國獎券開獎的第二天,幾位朋友聚在一起,一位鐵工廠老闆很懊惱地指出,他簽一二、一三、一六、一七、結果出了一四和一五,他用力拍了一下桌子說:「實在有夠衰,」惹得大夥哈哈大笑。
簽中「八四」的司機也趁機發表心得。他的靈感來自籤詩中的「田」字:「右邊兩個口看起來像8,一共四個口,所以簽八四。」他太太笑嘻嘻地補充說:「這個籤詩有時實在很靈,」說著她拿出幾張過期的籤詩,挑出那些曾中獎的,一一加以解說,來印證她的話。
籤詩屬於「神明牌」,是些小廟提供的詩句或圖案;另一種是乩童的暗示,他隨便講一句話,大家樂迷就回去推敲半天。其他像作夢(夢到兩隻狗,就是二九),用公式及電子計算機算出來的「公式牌」或「電子牌」,朋友告知的「消息牌」,甚至八卦、紫微斗數、車牌號碼、香灰的痕跡、跌倒的姿勢都派上用場。
每期傳說的明牌不下數十種,有些籤詩的圖案可以拼出一到九任何一個數字,就看賭迷如何解釋。一位從不簽大家樂的少婦冷眼旁觀地說:「猜中就是明牌準,簽不中就是自己笨。」
影響作息
從求牌到開獎過程明顯影響賭迷的作息。一位家境寬裕、子女有成的中年婦女提起大家樂如數家珍。她除了把報上歷期獎券開獎號碼剪下裝釘成冊外,還備有電子計算機、農民曆,經常捧著這幾樣東西「鑽研」。也有人一到晚上就跑到廟裡求神問卜。開獎前後緊張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更大有人在。
有人因簽大家樂無心工作,「中了太高興不想做,沒中沒有心情做」。許多營造業及小工廠,每逢開獎日,員工自動休假,或是老闆與員工一起「同樂」。一位能說善道的電器行業務員靈機一動,以提供明牌來拉近與顧客關係,他說:「不中交個朋友,中了來給我買電器。」
「幾家歡樂幾家愁」正是開獎後的寫照。簽中的人眉開眼笑,「槓龜」(一支都沒中)的人唉聲嘆氣。有人想發大財,賭注愈下愈大,終至欠債累累而「跑路」;也有人生意失敗因簽中大家樂而翻身。
一位連中九次的佛教徒直說,他平時行善,所以仙佛才會保佑他,「阿彌陀佛,這是人助、天助。」一位計程司機則「槓龜」十幾次,已經不再簽了。他一邊駕駛、一邊嘆口氣說:「我認命了,沒有偏財運,還是安份地開我的計程車吧!」
台中的消費市場也因大家樂發生變化,寺廟、乩童、銀紙、餐飲、文具行和賣電子計算機的行情看好。職業賭場的生意卻因此一落千丈。
有的寺廟問明牌還要先繳掛號費。如果明牌準的話,一傳十、十傳百,寺廟的身價暴漲。一位常跑寺廟的賭迷指出,答謝的香油錢十分可觀。他形容「準三次夠吃一生」。
在文具行買得到預測每期獎券中獎號碼的名籤快報,以及現成的大家樂空白簽單和包獎金專用的紅封套,封套上還印了「恭喜發財」四個字。
在大家樂風靡台中的過程中,還出現許多表裡不一的奇特景象。
一家不辦大家樂(不提供明牌)的小廟牆上,貼了一張說明「大家賭」(大家樂)種種壞處的印刷傳單,末尾附註「嚴遵蔣總統指示戒除不良大家樂」一行字,但賭迷中獎後的捐獻仍照收不誤。住持的說法是:「這是信徒要送給神明的,我們沒有理由拒絕。」
表裡不一的奇特景象
在市面銷售的籤詩明明是供賭迷使用,每張上面卻都印著「供購買愛國獎券參考,恕不負責任」或「切莫用於簽賭大家樂」幾個字。
一位曾當選傑出教師的國中輔導主任,本身是個大家樂迷,卻勸導學生不要簽大家樂。
按規定,簽賭的警員如被發現,要記過免職。在台中市警察局裡,受訪的警員,一個個聲音瞭亮地說:「無論任何人玩大家樂,我們都要依法取締。」私下一位警員即估計,同仁間有百分之六、七十都玩過大家樂。他說:「自己當警察還怕被取締不是很可笑嗎?尤其在自己轄區更不可能。」不過他倒很擔心有人直接往上頭檢舉,「如果擺不平受處分,就倒霉了。」
目前警察取締重點擺在組頭,因為簽的人太多了,也很難找到證據。一位組頭被佈線的警員逮個正著。他在警局等待交保受訪時仍當警察的面實話實說:「以後不再當組頭了,風險太大,可是簽還是會簽啦!」
人心變了
台中市從今年七月起加強取締大家樂,每期都取締五、六十件,但是否能達到嚇阻的效果,連警察都沒有把握。一位警員說:「這就像洪水,我們擋不住,只能盡人事。」一位汽車行的經理感慨「人心變了」,什麼都用金錢衡量。對員工玩大家樂他無奈地說:「只能勸導,強制不會有用的!」
究竟大家樂在台中下一步會日漸消失,還是維持不墜?很多人的看法是「恐怕連神明都很難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