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智慧王座左右心靈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9-04-01

瀏覽數 15,250+

智慧王座左右心靈
 

本文出自 1999 / 4月號雜誌 第154期遠見雜誌

意識從何而來?有了腦就表示有意識嗎?動物也有大腦,牠們也跟人一樣有意識嗎?

正如畢生投注於腦部研究的牛津大學藥理學教授格林菲爾德所形容:「意識是有關腦部的終極謎題。」一切有關腦部的研究,到最後要面臨的都是窮究意識的起源。

單從腦的生理解剖圖來看,人似乎只是由一堆神經元拼湊而出的生物。腦部最基本的構造,就是這些特殊細胞神經元。在人腦當中,有數千億個神經元,數量之多,直如亞馬遜雨林裡遮天蔽日的樹木。大腦的濃稠度類似半熟的水煮蛋,希臘人在幾千年以前就歸結:腦這個人體最脆弱而隱密的部位,就是靈魂的所在。

但是,在哲學家的眼中,腦並沒有這麼崇高的地位,相比之下,心才是人體器官的主宰,人之所以能思考、有意識,是因為有心智。至於腦,只是「髓之海」,並不能主宰思想、情感。腦掌管的只是肉體機能,心才是人類靈魂意識的根本。

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大腦神經學漸受科學界重視,大腦才慢慢被稱為智慧的王座,它左右了人類心靈的運作。科學家相信,心靈與意識的活動,不能脫離腦而存在。人的七情六慾、思維、感覺、學習、記憶、認知等形而上的活動,都是由腦的各個區域臨時組合,共同完成。

雖然科學家還無法確切畫出大腦的詳細地圖,但大腦各區域專司的功能,大半已經揭開謎底。例如,大腦前額葉皮質影響了人的性格,內視丘負責掌管記憶,左腦某個部位關係著語言能力,右腦則控制人認知現實的能力等。

沒有腦,人的存在就沒有意義

千絲萬縷的腦神經運作,牽引著人類意識、心智的路徑,導演人一生的悲歡離合。

以《睡人》一書揭露各種腦神經病例而聞名於世的神經醫學專家薩克斯(O. Sacks),從行醫經驗中體悟,雖然只是小小的腦部視覺區域出狀況,人卻可能因此完全失去情感、具象化或對真實事物的感知能力。

形而上的腦像是個不可企及的深淵,人愈想知道它在想什麼,就愈深陷它複雜詭譎的設計而不能自拔;如果單純只把它視為一種器官,似乎又錯斷它的真正價值。

身兼台灣腦中風學會常務理事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二科主任陳獻宗分析,人為萬物之靈的關鍵就在於腦,沒有腦,人存在就沒有意義。從醫學角度而言,身體所有器官系統運作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維持腦的活動。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要有意識,腦一定要運作。有反應不一定有意識,只是存在著,意識是對自己、環境有知覺狀態,」擔任神經科醫師將近二十年的陳獻宗闡明,有腦才有意識,有意識才有心智,有心智才能思考,進而創造文明。在陳獻宗的定義中,植物人並沒有意識,因他的腦部受到嚴重損傷,他的諸種舉動,都只是一種反射動作。

腦屬神經科,心歸精神科

「人的腦如果有問題,一定會影響到心,但是心有問題卻不一定會影響到腦,」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黃錦章斷定,形而下的腦對形而上的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輕忽腦的重要,將會殃及人的心智。

自醫學觀點審度,比較神經與精神的異同,似乎就可以釐清腦與心的差別。在醫界,腦歸屬於神經科,心則是精神科的管區。

台大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杜永光指出,一般人常將神經與精神混淆,該看神經科的跑去看精神科,該看精神科的則求助神經科。常人所說「腦神經衰弱」「神經病」,其實在醫學上並不成立,「這些都是心理精神的問題,不是神經的問題,」杜永光一句話點破傳統對精神、神經的誤會。

任教於長庚大學神經內科的黃錦章進一步解釋,精神異常是指一個人的思考、行為模式出了問題,即使經過各種腦部儀器檢查,都無法偵測毛病何在。精神官能症病人的生理可能很正常,找不出任何病理上的缺陷;神經科疾病則可透過儀器看出病變位置,以及有正確的量化數字。

「精神科是行為醫療科學,是研究功能性異常的問題,神經科治療的則是結構異常的毛病,」一手建立長庚醫院神經科的施茂雄比較,兩者雖然大異其趣,卻可能出現同樣的徵狀。神經科病患因為腦部損傷,也會產生精神科病患有的幻覺,以及智力變化。

錯把精神誤為神經,不過是對腦的一種誤解。意識起源的研究,正在世紀末的科學界火燒火燎地蔓延。也許正如杜永光所預測,未來二十年,腦的謎團將可完全解開,至今無法再生的腦神經,屆時也將可以人工方法再生。

管他是意識起源還是各種腦病,解密後了的腦,或許將不再惱人。

(蕭富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