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掌握數據與溫度 共組發展AI的神鵰俠侶

專題論壇七〉AI創業大趨勢 無人經濟崛起

蕭歆諺
user

蕭歆諺

2018-11-01

瀏覽數 12,350+

左起關宇翔、郭家齊、章濱雲、林之晨。
左起關宇翔、郭家齊、章濱雲、林之晨。

隨科技演進,IoT、AI和區塊鏈已成三大顯學,新創公司該如何善用這些技術,找到下一個世代的核心競爭力?AI需要海量資料做基礎,新創公司又該如何找到突破口,結合自身優勢,讓小蝦米有足夠能力對抗大鯨魚?

2018年第16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第七場專題論壇以「AI創業大趨勢 無人經濟崛起」為題,由AppWorks創辦合夥人林之晨擔任主持,邀請上海復旦醫療產業創業投資總經理章濱雲、創業家兄弟總經理郭家齊和盾心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關宇翔與談。以AI為主軸,輔以四位創業家的豐富經驗為基底,論壇跨足醫療、電商和安控領域,擦出精彩火花。

論壇開頭,林之晨半開玩笑地點出,現有成功企業擔心被新典範顛覆的焦慮,認為企業在發展既有業務之際,也要努力發展新技術,AI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掌握數據與溫度 共組發展AI的神鵰俠侶_img_1圖/主持人、AppWorks創辦合夥人林之晨

章濱雲:掌握AI技術 不怕被產業淘汰

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陸,AI就成為提升醫療水準的一大利器。

章濱雲分享,中國大陸偏鄉醫生約130萬人,在專業水平上和大都市的醫生相較有所差距,但這個問題在AI逐漸成熟後開始能被解決,例如AI可以協助偏鄉醫生做出更好的判斷,從問診到判讀心電圖,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

醫生乃至其他行業,對AI都要抱有開放心態,不要終日擔心被取代。不懂得掌握AI的人一定會被淘汰掉,懂得結合AI技術的人才能繼續進步。

掌握數據與溫度 共組發展AI的神鵰俠侶_img_2圖/上海復旦醫療產業創業投資總經理章濱雲

他也提醒,在AI爬梳分析大數據時,不能忘了保護使用者的隱私。他舉例,我們面對名人的個資時會小心翼翼,對待其他人的個資隱私也應抱持同樣態度。現今個資洩漏的問題防不勝防,未來強化相關法律顯得格外重要。

郭家齊:電商目標明確 是AI發展沃土

郭家齊則從電商的角度分享自身觀察。他認為,對網路公司而言,時間是優勢也是劣勢,晚進場的人看似難卡位,卻更能認清趨勢,如創業家兄弟旗下的兩個網站「生活市集」和「松果購物」,後者雖較晚成立,但看到行動購物崛起的趨勢,更方便布局。

他也分享,自家AI團隊其實在成立前半年苦無成果,經過摸索後,機器在商品推薦與搜尋才與人類並駕齊驅,且精準度緩慢提高。

掌握數據與溫度 共組發展AI的神鵰俠侶_img_3圖/創業家兄弟總經理郭家齊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至於近年電商界喊得震天價響的「無人商店」,他則認為,網路上除了消費者的表情外,已能充分蒐集消費者的相關數據。當九成的商品都可以在網路上買到時,電商並不會走回頭路開設實體商店,削減自身優勢;只有需要高度體驗,顧客傾向看到實體的商品,如生鮮食材等才有需要。

他也提醒,企業不應該盲目追求AI技術,有時候用眼睛判讀數據即可;只有當數據量大到人類無法直覺處理時,做AI才有意義。

和其他領域比較,郭家齊指出兩個電商發展AI相對容易之處,包含清晰的目標和結構化的數據,前者包含轉換率,後者則是消費者的偏好與交易紀錄等。

關宇翔:AI沒那麼聰明 需海量數據灌溉 

影像,就是個相對複雜且難以結構化的數據。

盾心科技的主要業務是自動化監視系統,相對應的職務像是大樓管理員或保全,用機器協助判斷監視器畫面。

至於AI需要判讀大量監視器錄的影像資料,又如何取得?為了取得足夠數據,盾心科技的主要市場放在數據相對容易取得的北美跟歐洲,因為這裡的安控攝影機較多。數據之於AI,就像水之於人,需要不斷補充灌溉。海量數據雖重要,但有個源源不絕的管道灌進新數據,才能讓機器持續精進學習。

第二步,是要讓影像成為「結構化」的數據供機器判讀,這也成為團隊的一大難題,耗費大量成本與人力做轉換。

他也提醒,AI其實並不如大家想像中「聰明」,需要極大量的訓練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且不易傳授人類擁有的「常識」。比如有人在樓梯間上廁所,人類可以輕易判斷這件事有問題,AI可能沒辦法偵測其威脅。

掌握數據與溫度 共組發展AI的神鵰俠侶_img_4圖/盾心科技創辦人暨執行長關宇翔

AI的優勢,在於能監看更多攝影機,且看的距離和細節比人類多,是很好的輔助角色。要完全取代人類,還有好一段路要走。

論壇進入尾聲,三位與談人也以自身觀察做結。章濱雲認為,AI發展迅速,但不該過度想像與偏重,還是需要與人類智慧(HI,human intelligence)結合。兩者關係如楊過與小龍女,需要共同修練才能成為AI界的「神鵰俠侶」。

郭家齊提出,AI近期開始落地,但比起盲目追求最好的技術,企業應該追求更適合的應用場景,而非為了技術而技術。

關宇翔觀察,對許多企業而言,AI看起來還是「有點遠」的事情,但這是不得不碰的技術,企業要開始有所嘗試。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