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LINE Pay再燃行動支付戰火 逾40家業者競逐爭霸

誰能勝出 未來五年將是關鍵期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8-11-07

瀏覽數 33,700+

LINE Pay一卡通帳戶的發布,再掀台灣行動支付大戰。
LINE Pay一卡通帳戶的發布,再掀台灣行動支付大戰。

本文出自 2018 / 11月號雜誌 一杯珍奶 搖出台灣新經濟奇蹟

台灣行動支付生態系涵蓋了五大業態,超過40家業者,自LINE Pay攜手一卡通後,街口支付也積極因應,各家行動支付業者更頻頻出招,補貼方案滿天飛,戰況白熱化,誰將一統江湖?

近來台灣行動支付再掀戰火,多家行動支付業者宣布創新服務。有專家指出,台灣行動支付戰已進入淘汰賽,是生、是死,未來三到五年將是關鍵期。

這波戰火,由行動支付龍頭、被稱「天龍」的LINE Pay點燃。

 9月3日,LINE Pay與入股近三成的一卡通,攜手召開「LINE Pay 一卡通帳戶」上線記者會,宣布可聯通近十家銀行帳戶,這也讓LINE Pay成為國內唯一可通吃「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能儲值、轉帳,還能電支連結電票,為一卡通實體卡片自動加值。

除了LINE積極、有行動支付「地虎」稱號的街口支付,也在8月底擦槍走火,震驚業界。

當時,街口發布要在9月3日推出號稱「台版餘額寶」的「街口託付帳戶」,但新聞稿發布不到半天,就被金管會下封口令、要求下架文宣,服務喊停。踩線關鍵在於電支條例中明訂「儲值不等同存款,不能給息」,偏偏街口喊出可享高於定存的利息,犯了監管大忌。

五大業態 業者已逾40家

目前,台灣行動支付業者來自五大業態:金融機構、支付電票、零售商務、通訊載具與電信資服。算一算,擁自有品牌、喊得出名號的廣義支付業者,已超過40家。

然而,家數雖多,民眾接受度仍有待加強。

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指出,九成的民眾只會安裝三種支付App,最多不超過五種,使用誘因不夠強,就會被淘汰,因為支付的替代方案太多了,「用信用卡還不怕沒電!」

根據《遠見雜誌》10月號針對台灣20~49歲的消費者調查,台灣行動支付的三大咖,目前是LINE Pay、Apple Pay與街口支付。其他家想要勝出,仍有一場硬戰。

另外,儘管資策會調查,使用過行動支付的台灣用戶數已顯著成長,從2014年的4.8%,成長至2017年的39.7%,今年很可能破五成,但其實,交易金額比例仍非常小。

金管會統計,2018上半年,綁定行動支付的信用卡簽帳金額為215.9億元,只占整體簽帳總額的0.79%,連1%都不到。

LINE Pay再燃行動支付戰火 逾40家業者競逐爭霸_img_1

砸錢補貼 增加使用誘因

玉山金控總經理黃男州曾表示,當行動支付刷卡額占整體刷卡額15%時,支付市場才會快步成長,那代表「同桌吃飯的人,至少有一人開始用,擴散速度才會快!」

要怎麼快速增加行動支付金額與使用率呢?

「砸錢補貼還是推廣的必要手段!」德豐管顧公司合伙人、前LINE台灣區總經理陶韻智觀察,台灣消費者早已經習慣信用卡,行動支付若是沒有祭出夠吸引人的回饋,消費者根本連理都不理。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據了解,街口支付成立的前兩年,就燒掉超過三億元補貼;LINE Pay與中信發行聯名卡、也曾推出3%高返利,刷卡繳稅享1%回饋無上限。

業界推估,以去年中信LINE Pay聯名卡刷卡金額突破1000億元來算,就付出至少30億元的回饋成本;今年底,中信LINE Pay聯名卡可望破200萬張,最高回饋為2%點數,若同以1000億元的年刷卡動能來看,成本仍高達20億元。

目前,LINE Pay已有超過320萬用戶數,全台第一。然而對LINE來說,遠遠不夠。

「LINE有1900萬用戶,LINE Pay只有320萬用戶,這中間存在大落差,機會還很大!」LINE台灣LINE Pay營運團隊負責人吳孟芝表示,攜手一卡通、直通銀行帳戶的目標,也是為了將觸角伸向14~20歲、無信用卡的年輕族群。

更受到矚目的是,LINE Pay一卡通帳戶開通之後,在社群中就能自行拆轉帳,而且無須跨轉手續費,很能對應年輕族群的消費需求。

銀行爭相加入 「刷存在感」

既然開拓行動支付的成本不貲,又要給客戶綁定回饋金,那麼各家銀行為何要爭相加入這個新戰場?說穿了,就是要刷存在感。

「若獲得客戶選擇綁定為直連帳戶,那頻繁的支付行為,可以活化銀行帳戶、增加客戶黏著度!」台新銀行副總包國儀說,目前台新已加入街口直連帳戶,也經營特定客群,例如與新光三越合作skm pay。

目前,在LINE Pay、街口兩大行動支付平台上,各自有大約十家銀行可做帳戶直連,各大銀行幾乎都在其上,只有國泰世華銀行至今尚未加入,被視為「走自己的路」。

「客戶不會因為支付去消費,卻會因為消費來選擇支付(工具)!」國泰世華銀行副總鄭有欽說,國泰現階段將重心擺在串聯消費場景,幫通路業者打造可經營會員的專屬支付工具。

目前國泰已與全家、85度C、新光影城、逛逛停、六角美食通與屈臣氏等通路合作電子錢包,這些商家會員數達1300萬。

國泰看上的,還在於背後的消費大數據。鄭有欽指出,國泰幫這些合作通路做線上收單,可了解客戶在哪裡、花了多少錢,未來還有機會與通路共享「去識別化」後的消費數據,有利於做客戶屬性分析與行銷。

LINE Pay再燃行動支付戰火 逾40家業者競逐爭霸_img_2

三位一體 創造殺手級應用

各家行支業者頻頻出招,補貼方案滿天飛,戰況白熱化,誰將一統江湖?

「市占30%叫做領先,過了50%才叫壟斷,現在台灣支付市場頂多只有領先者!」陶韻智說,想要橫掃市占、圈客之後還能留客,必須要有殺手級應用,但現在還看不到。

胡自立建議,業者須掌握「用戶體驗」「消費通路」與「商業模式」,才有「把用戶轉商戶、商戶轉營收」的可能性。就好像本身也是行支業者的星巴克,就發展出了「行動支付+會員獎勵+大數據分析」的獨到模式。

此外,微信支付則與香港迪士尼結盟,試圖刺激人氣與消費,「行動支付的消費額會比現金支付來得高,因為不會有現在口袋沒錢的問題!」。

在政府推行2025年電子化支付達九成普及率的前提下,如何端出貼心服務,才是能否挖出新型態支付商機的關鍵。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