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以愛為名 屏東縣的課後照顧讓家長有感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8-10-26

瀏覽數 27,000+

以愛為名 屏東縣的課後照顧讓家長有感
 

「夫妻倆都在上班,家中有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僅上半天課,那接下來的時間該怎麼辦?」對於小康之家或許問題不大,多數都往安親班送,但對於弱勢家庭難道只有一種選項,就是放任孩子在路上「趴趴走」?「因為瞭解需求,才能對症下藥」,在國境之南的屏東縣,發展出一套課後照顧。

以愛為名 屏東縣的課後照顧讓家長有感_img_1

「教育,絕對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來自基層,是屏東縣長潘孟安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有感而發地說,屏東因地形狹長,在資源貧乏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弱勢家庭。

課業與照顧間的空窗期,恐成弱勢泥沼

而根據教育部資料統計,屏東縣弱勢家庭學童比例約佔20%,這些孩子放學後無法參加安親班或補習班,即便有家人能夠照顧,課業上也多無力協助,因此常出現回家作業缺交、甚至流連不當場所;放學後這段課業與生活照顧上的空窗期,導致他們無法透過教育翻轉命運,反而陷入難以脫身的泥沼,越陷越深、越來越看不到光。

「這些都是我們的孩子,在學習路上,不能漏掉任何一個」,就是這樣的信念,屏東縣從104學年度起開辦國小課後照顧班,提供課後照顧到晚上6點,潘孟安不諱言,起初目標是拉弱勢家庭的孩子一把,因此讓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及原住民學生免費參加,但隨著小家庭及雙薪家庭增加,許多無法在放學時間接送孩子的家長,也一併加入課照班行列。

「數字會說話」,目前全縣166所國小全面開辦兒童課後照顧班,從一開始參與的4943人,截至目前已增至6318人;相較坊間私立安親班或補習班每個月4到5000元費用支出,課後照顧班低於2500元,減輕家庭不少經濟負擔。

以愛為名 屏東縣的課後照顧讓家長有感_img_2

政策深入民心,家長討論熱絡

如何瞭解政策是否深入民心,從民眾討論熱絡或冷漠的程度就能輕易體會。下午放學的鐘聲響起,踩踏輕快腳步的學童揮手與同學道了再見,等在校門口是那最熟悉的家人。隨性找了幾個家長聊聊,多數人分享著工作與接送間的拉扯,猶如無形壓力一直在催促著,「還好有學校課後照顧來分擔」。「回去忙著煮飯,孩子突然冒出一句,媽媽這題目怎麼寫!」一旁母親加碼分享,兩邊都是重中之重,天秤間就開始傾斜,「在趕的情況下就容易產生情緒」,一名資深教育工作者坦言,很多親子間的問題就出現在此時。

潘孟安說,與其如此,不如讓孩子下課後留在學校,善用這舒適的環境場域,來給他們最妥善的照護;政策推動至今邁入第4學年,課程安排上也多了不少創新,除了原來規畫的課業指導外,更發展出多元學習課程,如桌遊、太鼓、小提琴、球類運動等,不僅讓他們在這段時間內覺得有趣、充實,也順勢培養更多興趣與才藝,「可說是超出當初預期目標。」

以愛為名 屏東縣的課後照顧讓家長有感_img_3

增加就業與學童照顧雙贏 

為避免因為課後照顧增加學校行政負擔,縣府特地透過勞工處針對課後照顧服務人員開課訓練,提供專業與代課教師更多就業機會與收入增加,同時完成學童課照政策推動的雙贏結果。

縣府曾針對參加課照班學生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有將近九成家長表示同意與非常同意對課後照顧服務感到滿意。

偶爾在趕行程途中經過正巧放學的校門口,看著孩子臉上掛滿笑容撲進媽媽懷抱,那一幕讓潘孟安安慰的點了點頭,他認真覺得,「課後照顧要達到的目的就是讓安居樂業成為屏東人的日常。」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