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怎樣救公視?

張作錦
user

張作錦

1998-10-05

瀏覽數 17,600+

怎樣救公視?
 

本文出自 1998 / 10月號雜誌 李遠哲情結,再造中研院

公共電視今年七月一日才開播,到現在不過三個月,就談怎麼「救」它,是不是太著急了一點?但是很多關切公視的人,的確為它憂心。九月十二日《聯合報》副刊有一篇也行先生的專欄文章,題目就叫「救公視」。現在抄錄開頭的兩段給大家看看:

「公共電視台究竟怎麼了?政府花了幾十億的國帑,建設了富麗堂皇的大樓,又有遍佈各地的發射台,最先進的設備,開台之前尚因立法院的反對聲浪而時常聽到它的消息,開台之後居然銷聲匿跡了,它到那裡去了?

……在上百號的有線電視迷宮中,只因有時不小心才碰上了公共電視頻道。偶然遇上了,我會耐心的看完一個節目,不是喜歡看,是要知道公視究竟在搞甚麼。也許有好的節目被我錯過了,可是我所碰上的,實在不精彩。」

也行先生是一位建築師、一位教授、一位文化機構主管,像很多知識分子一樣,他關心台灣的文化生態,不滿商業電視台帶給社會的腐化與污染,期盼公視發揮一點淨化的作用、領航的功能。但是他們逐漸感到灰心,覺得這種念頭可能只是一種奢望。

苦等公視,一等十七年

政府於民國七十年宣布要創辦公視,七十九年設籌備委員會進行籌備,其間隔了九年。到民國八十七年七月一日開播,其間又隔了八年。從倡議到實現,歷時十七年。一個五歲的孩子等著看公視,等看到了已經大學畢業了。

公視籌備時,台灣還只有三家無線電視台。它開播時,有線、無線電視台已經有一百零六家。在芸芸眾台中,不要說「找」了,能「碰」上它也不容易。也行先生說,他「碰」上的公視節目,「實在不精彩」。當然,也許有些節目不錯,可是怎麼讓公眾知道它、看它?如果長期不知道、不看,則公視生存的機會和存在的意義就相當令人懸念了。

所以「救公視」的第一要務,要增加公眾接觸它的機會。我曾借箸代籌,提出一些想法,向公視的朋友野人獻曝:

第一,公視在台灣各地的頻道還不一致,在台北市為五十三號頻道。觀眾除非專門去看公視,否則遙控器不太容易轉上五十三號頻道。一般人看三台比較習慣,如果公視頻道就在三台旁邊,則「碰」上的機會就較多。

不過公視的人士說,當初他們選頻道時,也與業者談過,希望放在三台附近,但原來的「房客」沒有人願意讓,政府也不能以公權力幫忙。

第二,在別家電視台和報紙上做廣告,介紹自己的節目,加深民眾對公視的印象,並引起他們收視的興趣。

做廣告要錢,而公視的預算甚緊。另外,報紙也許願登公視廣告,但其他電視台「同行相嫉」,願不願接受公視的廣告就有問題。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第三,把公視做為「公益事業」看待,其他媒體有義務報導它的活動,或為它刊登、播放「公益廣告」。

要這樣做,可能要立法,或需要政府力量介入,在今天台灣的政治環境裡,恐怕不容易。

第四,與平面媒體合作,或製節目,或辦活動,彼此都能增加更多的受眾,雙方互蒙其利。這對報紙來說,也許沒有明顯而立即的效用,但對公視就甚有助益。

但公視人士說,公視的背景與形象特殊,如與其他有商業色彩的媒體合作,恐怕會受到批評。

有才無財也辦不成事

這樣一分析,我個人的幾點建議,不僅卑之無甚高論,而且多半無法實行。所以公視要想突破收視的困境,實在不容易。

當然,電視台要想吸引人去看,就要有好節目。拿出高品質、有分量、而且好看的節目,才是公視最終的生存、發展之道。但是就這一點來講,公視也居於不利的地位:

其一,現在社會大眾頗注意吸取資訊,電視新聞收視率都不差。如TVBS等電視台,更以二十四小時播放新聞取勝。但公視法在立法院審議時,部分在野立委怕「公共電視」變成「公家電視」,在新聞報導上對非政府人士不公平,遲不讓公視法過關。新聞局逼不得已,乃以「不做新聞節目」為條件換取公視立法。這叫「先斷腿,後走路」,如今少了新聞節目,自然不良於行。

其二,公視為了有別於一般商業電視台,自然不便做綜藝表演和連續劇這些大眾化的節目。即使能做,也做不過一般電視台。後者不僅有人有錢,更積累了數十年取悅觀眾的經驗,知道怎樣適應他們的胃口。

其三,公視的時運實在不濟,不僅Discovy在台灣有了台,現在National Geographic也在台灣有了頻道,像風土人情、自然景觀、蟲魚鳥獸之類的節目,公視也恐難望其項背。 即使公視有人才、有能力,也有求好之心,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也辦不成事。公視籌備設台,政府花了近六十億新台幣。歷經波折之後,各主管部門對公視的支持度已大不如往昔。開播第一年政府撥款十二億,以後每年遞減一二%,五年要減到六億,不足之數要由公視自行籌措。以年來企業界經營之困難,再碰上全球經濟不景氣,公視要募款,而且要募大筆的款,恐非易事。當然、公視不能永遠長不大,要它自立也未嘗不可,但是不是一歲兩歲就要「站得硬朗」「屹立不搖」?據新聞報導,今年底「三合一」選舉,行政部門大放利多,「政策買票」要花一千多億新台幣。一千多億可供公視經營一百年呢!

以台灣社會風氣之頹靡,精神生活之空虛,大眾實在需要一個像樣的公共電視台。但是,台灣有沒有讓公視生存的「公共空間」呢?這就使人不容易回答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