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並不是一條直線。
實際上,沒有人的人生應該是一條直線。
作為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我在20多歲時,抱著從小的志願,在美國科技產業做一份「有人付錢讓我可以到處去旅行」的工作。表面上願望實現了,但是很快我發現,少年時代的夢想,建立在不成熟的世界觀上,所以就算成年以後實現了,卻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就好像喜歡吃洋芋片的小孩,非常確定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長大自己賺錢以後,沒有人管,可以不要吃飯、餐餐吃洋芋片,但是等到真的實現的時候,才發現這根本是一個很爛的夢想。
當然,我在科技產業做管理顧問的經驗,並沒有白費。我30歲以後走上在國際NGO組織工作的道路,但是我一直回頭從過去走錯的路中找尋靈感,在工作上,我不斷提醒自己和NGO要把商業的效率帶進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策略中;在個人層面,我則在面臨抉擇時,提醒自己不要搞砸了這個第二次機會,一天也不可以勉強自己去過會後悔的人生。
如何鼓起勇氣突破舒適圈?
記得這世上沒人規定只能一輩子做一份工作。我常提醒踟躕不前的年輕人,不管是換工作還是出國,如果可以清楚勾勒10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模樣,才能變成快樂且自己也喜歡的人,那就勇往直前吧!
我在大學時旁聽一堂心理系課程,課堂上老師提到一個「未來的我(Future Self)」的概念,讓我意識到和未來的自己對話的重要性,跨出腳步不是隨機的行動,而是先經過和10年後的自己對話的過程,知道自己想要變成一個怎麼的人,再倒推回來行動。
我也時常提醒台灣年輕人,美國一般成年人在18歲∼42歲這24年間,平均換10.8個工作,所以不要被台灣社會約定俗成「一出社會就要找到一份做到退休的鐵飯碗」或「就算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也要勉強做滿3、5年才可換」迷思制約,重要的是學會認清「薪水」與「價值」間本質的重大區別,了解自己的價值,以及「活著」的真正機會成本。
生命給你檸檬,榨一杯檸檬汁吧
正如一個世紀前美國作家Elbert Green Hubbard說的,「如果生命給你一顆檸檬,你就把它拿來做成一杯檸檬汁吧!(When life gives you lemons, make lemonade.)」檸檬本身酸苦,但檸檬汁卻酸甜好喝。
日本如果過去10多年沒有經濟衰退,日本年輕一輩不會從終身雇用制的僵固人生當中解脫出來,變成靈活的創業者,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身邊有一些朋友,時常會感嘆自己時運不濟,或錯過了什麼一去不回的好時機(比如說父母輩經濟起飛的年代),懊悔之餘,也羨慕我總是那麼好運氣。
「咦?你真的覺得我運氣很好嗎?」我總是逮住機會問說這些話的朋友,「我這15年來,根本是在泰國、緬甸工作名副其實的台勞,你要跟我交換嗎?」
沒料到我這麼說,每個原本覺得我是幸運兒的人,仔細想一想以後,都默默搖頭。
在還沒這麼描述前,許多人之所以覺得我很好運,其實不是因為我做什麼都心想事成。實際上,我在20歲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40歲時的人生,會在東南亞落地生根,並在農村大太陽下工作。同樣在NGO工作,我每個月的薪水,可能只有美國政府援助計畫案同事的十分之一不到。之所以讓人覺得我很幸運,其實跟客觀條件沒什麼關係,而是因為我總是很喜歡我正在做的事,生活永遠過得有滋有味。簡言之,「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每次失誤都是改變的機會
不要害怕犯錯,請把每一個「失誤」都當成一個人生改變的機會。
爵士樂大師電鐵琴手史提芬‧哈利斯(Stefon Harris)曾經在TED演講說過一句讓人深深感動的話:「在爵士樂中,每一個『失誤』都是一個機會。(Every mistake is an opportunity in jazz.)」
其實何止在舞台上,人生未嘗不是如此?許多人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如人意,甚至脫離規畫大暴走,但每一個意外,其實都是一個新的機會。
如果把演奏台當作人生,延伸史提芬‧哈利斯所說,強迫家人子女按照自己的人生計畫,本質上就是霸凌,但若能做到3件事:「活在當下」、「聆聽」、「把每個意外當成轉機」,並養成習慣,我相信這樣的人生沒有所謂錯誤、也永遠不會失敗。
電影《銀河街道(街道)》是日本導演三谷幸喜第一次以宇宙為舞台的作品,故事發生在2265年,宇宙24666幹道來往宇宙及地球間沒落的太空站,名叫「33漢堡店」的百年速食老店。男主角因不如意想結束營業,申請回地球生活,這時店裡工作上百年的女服務生不以為然說出全片經典金句:「在宇宙混得不好的傢伙,無論到哪裡都不會好!(宇宙成功ヤツ成功!)」
很多人總在不如意時,冀望換環境、換工作、甚至換伴侶,希望一切都會變好。然而就像史提芬‧哈利斯說的,站上演奏台時,思考未來或回憶過去都沒有意義,只能專注於現在,如果想讓音樂照自己的方向走,不應當把不該出現的聲音當成錯誤,充滿懊悔,希望抹滅痕跡、從頭來過,而是面對意外,仔細聆聽,並且當場做出正面的回應。
■褚士瑩小檔案
國際NGO工作者。擔任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金融組織的專門監察機構BIC(銀行信息中心)的緬甸聯絡人,協助訓練、整合緬甸國內外的公民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