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鮮奶革命

鮮乳坊:從產地到餐桌

林玲瑩
user

林玲瑩

2016-07-28

瀏覽數 12,950+

鮮奶革命
 

夏天,打開冰箱,冰涼的鮮奶咕嚕咕嚕下肚, 最是消暑!不過,看著手中的鮮奶,你會不會好奇,它是如何通過一層層檢驗篩選,從遠方的牧場來到你的餐桌上?

近兩年,毒奶粉、黑心油、香精麵包..食安層出不窮,讓人冷汗直流,我們吃的是健康還是疾病?怎麼吃、吃什麼,變成最重要的小事。去年「鮮乳坊‧小農鮮奶直送」主打「自己的鮮奶自己救」,群募上線3天就突破百萬;兩個月內,即以608萬資金創立公司,並履行承諾,把第一批牧場新鮮牛奶送到支持者手中。

活動發起人龔建嘉,今年31歲,是全台灣最年輕的乳牛獸醫師。他每天的工作是巡迴全台牧場,為超過6000頭乳牛看診。他常用這句開場白自我介紹:「你好,我是做牛做馬的獸醫師。」

好端端的,獸醫師為什麼要走出牧場,創業賣牛奶?龔建嘉的憤怒,來自第一線看到的畜牧業困境。8年前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讓酪農戶數銳減50%,去年食安風暴,更重挫無辜酪農。他發起「牧場認養」,打破以往乳品大廠統一收購、加工、配送的產銷模式,嚴選牧場,把新鮮、無添加的牛奶送到消費者手中,也解決小農長期受收購價抑制的問題,未來希望成立牧場全方位醫療顧問團隊,提升台灣鮮乳產量與品質。

今年,鮮乳坊與雲林崙背鄉嘉明牧場合作,聶永真設計操刀小瓶裝,讓喝牛奶像是喝咖啡,人手一杯,時尚又健康。從生產到消費,鮮乳坊的3大破壞式創新,正掀起一場飲食「白色革命」:

生產端:認養牧場,牛好才有好牛奶

超市架上,琳琅滿目的鮮乳品牌,你都如何選購?「消費者往往從價格著手,看起來是自主選擇,其實搞不清為何而選。」龔建嘉指出,鮮乳坊的第一個破壞式創新,告訴大家鮮奶哪裡來。

一個牧場就是一個品牌,當消費者知道自己正在喝什麼奶,從哪裡來,生產過程有什麼故事,就能建立雙方的信任關係;單一牧場的乳源區隔,也讓牧場對自產的牛乳負責,消費者喜不喜歡、品質好壞,可以聽到第一手回饋。

以往消費者喝到的鮮奶,以混合奶為主,3大乳品廠統一收購了全台80%的牧場生乳,再適度添加調整,使牛奶風味一致。鮮乳坊卻在檢驗、滅菌後直接裝瓶。「各家牧場營養配方、飼養環境不同,牛奶風味就有差。」龔建嘉說明,不是所有鮮奶喝起來都一樣。

鮮乳坊從動物福利、乳牛健康、疾病預防、飼養環境等等各方面綜合評估,以高於大廠10%~20%的價格收購生乳,給優質乳源好的價格。

牧場提高了營收,就願意花更多錢在投資牧場及牛隻,牛隻在良好的營養配方與飼養管理下,也就能提高泌乳量、飼料轉換率,減少淘汰率。

「這會是一個良性循環」,龔建嘉舉例,假設牧場一年淘汰25%的牛隻,鮮乳坊輔導的牧場,將淘汰率降到14%,而每頭牛飼養成本要10萬元,每100頭牛來回就差了上百萬。

通路端:不賣鮮乳的地方賣鮮乳

如果想喝鮮乳,我們通常會走進超商或超市選購;鮮乳坊卻在不賣牛奶的地方賣牛奶,書店、咖啡廳、麵包店..非典型通路,是他們的第2個破壞式創新。

龔建嘉解釋,創業初期沒有那麼多預算,而這些店家共通點是:支持或理解他們,彼此是夥伴關係,有助於推廣產品;另外,店家不靠賣牛奶維生,相對就可給予較好的上架費及陳列空間。

在超市裡,很多品牌一起比,消費者通常先選特價品,「當一間店只賣一種牛奶,消費者的選擇變成買或不買,店家也有更多時間介紹產品及理念。」龔建嘉分析。目前鮮乳坊在全台有300多家店販售,「對新創團隊來說,一個個通路開發,時間及人力成本高,但其含金量也高,長期發展還是值得期待。」他說。

消費端:訂戶制,鮮奶宅配到府

一個走遍全台的獸醫師,無背景、零資源,如何光憑熱血,說服牧場脫離品牌保護傘,自立門戶,冒著營收不穩定的風險?為了免除疑慮,龔建嘉一開始就採取群募,測試市場,也仰賴群眾力量打開知名度,「酪農每天需賣出2公噸的生乳才能維持牧場營運,訂戶制就像鐵票倉,讓他們安心,辛苦生產的牛奶不會沒人喝。」他說。

牛奶是許多家庭每天早餐的必備飲品,香濃的鮮奶茶、咖啡拿鐵,更是許多人戒不掉的飲品。龔建嘉說,夏天泌乳量少但需求大,廠商會進口國外液態奶以供給需求,選購大廠就可能喝到不新鮮的牛奶;而冬天天冷,民眾不想出門買,鮮乳坊宅配送到家,想喝就能喝到。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鮮乳坊的夢:牧場的醫療顧問團

像龔建嘉這樣的乳牛獸醫師,相當少見,目前只有 35名左右,半數年過50歲,獸醫數與日本相比供不應求達3倍。大多數獸醫系學生,會選擇貓或狗等小動物,除了大動物吃力不討好,既不光鮮亮麗,還要風吹日曬,全職實習期間,必須自己開車跟著老師到全台各地牧場出診,零收入不說,還要忍受牧場臭氣薰天,與糞便屎尿為伍。

而大動物獸醫師要做的事也和小動物不同,「人、貓或狗,只有生病才會上醫院,但經濟動物的飼養與治療密不可分,牠們生病大多是飼養方式錯誤造成。」龔建嘉解釋,在狹窄或濕滑的畜舍,或牛吃太多、營養過剩就容易生病,要改善牛隻健康,空間、飲食先調整,醫療是最後手段。

他希望醫師與牧場的合作關係,從目前個別獸醫師變成一整個醫療團隊,不只診斷牛隻,也有更多人力去幫牧場做營養配方、飼養管理、藥品管理等調整,讓牛隻更健康,生產更優質的鮮乳。

「我們一間間輔導牧場,用較好的收購價格,賣比別人貴一點的鮮乳,卻可以保障品質,公司盈餘拿來成立大動物醫師培訓基金。」這是鮮乳坊的最終目標。

獸醫師的創業筆記

獸醫師賣牛奶,起初受到不少質疑:「為什麼不把本分做好就好?」龔建嘉卻反問:「什麼是本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找到唯有自己才能做到的事,那就是本分。以下是他的3個分享:

Q:如何找到自己的「本分」?

有一群牛,原本住在低矮的畜舍,有一天被換到大而寬敞的新家,牛隻們都變得不太吃喝,甚至不敢躺下。所有生物都害怕改變,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一群牛。接受改變不容易,在更好的選項出現時,你是否能當一頭聰明的牛?因為對事情的理解程度比別人更高,能做出更好的選擇。

找到自己的關鍵字,學歷、經驗不能變成包袱。像:我是台北人,台大碩士,乳牛獸醫師,網路行銷,喜歡寫文章,喜歡接受挑戰..這些是我的關鍵字,你也可以找找,是什麼塑造獨特的你,注定去做哪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

Q:如何決定是否創業?

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我大學就到牧場實習,7~8年來聽到酪農的心聲,深刻理解他們。我經常問自己「What would I do?」如果是我會怎麼做?慢慢累積觀察,才決定創業。

Q:創業前的準備?

保持好奇心,多閱讀。創業前2年,我住台南,經常利用週末來台北參加講座,報名簡報、創業、行銷管理等課程,不是因為我早就篤定創業,只是我有好奇心,想多方涉獵了解。創業沒有SOP,經常是在過程中知道不足再去請教別人。你也永遠不會知道過去的學習,何時會在未來派上用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