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喧鬧,橘黃色路燈點亮柏油路,城市裡返家車潮開始湧動,木工CEO張嘉新騎著摩托車,噗噗聲一下就埋沒在吵嚷的人群中。創業以來,晚餐總在杯酒應酬,最近他終於可以好好回家吃飯。古人說「十年磨一劍」,10年養成一門好功夫。但現在,為了夢想,有誰願意磨10年?
張嘉新是「5945呼叫師傅」創辦人,人稱「木工CEO」,爸爸是40年木工裝修師傅。從小跟著爸爸跑工地,他想做的是,改變裝修業長期以來資訊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的問題。5945透過網路媒合有裝修需求的客人與師傅,讓師傅有穩定收入,每筆成交案再向師傅收取交易金5%的仲介費。
看似簡單的商業模式,前後摸索10年才換來穩定成長。近2年,5945準備從虛轉實,從網站平台到開展實體加盟店。他有些無奈地說,「(5945)創業7年,不過只達到小確幸而已。」去年8月,張嘉新檢查出罹患淋巴癌第3期,待在醫院一個月治療。那時他才新婚不久,噩耗當頭,來不及悲傷,第一個念頭是趕快善後,擔心自己如果死了,家人怎麼辦?新婚妻子怎麼辦?事業怎麼辦?
腦海裡盡是未完成的責任,他自承是工作狂,基因遺傳自爸媽:爸爸年輕時,總是清晨就出門,身為師傅頭,早在其他師傅和學徒到達工地前,已經搬好設備、架好機台,埋頭默默工作。媽媽賣螢光棒補貼家用,不顧新年寒流來襲,堅持要推著攤販去元宵燈會,拗不過她,全家只好一起上街吹冷風。
能做、肯做,就拚命做,這股韌性,深埋在張嘉新的血液裡。化療告一段落,張嘉新嫌自己無所事事的樣子「很廢」,又急忙走出醫院,回到工作崗位。
日復一日,張嘉新早上8點開工,先騎車到工地追蹤工程進度,再到加盟店關心營運狀況,傍晚回到辦公室,身兼行政、財務、客服和系統維護。很難想像,氣色紅潤的他,還沒完全康復。
算算日子,幾週後又得進醫院,做最後且最關鍵的一次手術──骨髓移植,把身上所有骨髓細胞一次殺光,植入新細胞,等生長到一定程度,復元狀況良好後始能出院,這次也是一個月。
10年來,事業曾經歸零,生命也差點歸零,問張嘉新是否想過放棄?眼前這個綁著白色頭巾、穿牛仔褲,出入以機車或大眾運輸代步的樸實青年反問:「創業就像生孩子,非不得已,誰會把孩子丟掉?」
沒有富爸爸,如何談創業?
當年,張嘉新要創業,父親是第一個反對的人。
父親是40年老木工師傅,保有老一輩師傅習性,嗓門大,得理不饒人,常讓人誤以為在挑釁。父子兩人性格同樣火爆,相處容易吵架,張嘉新口中說兩人不和,但其實受父親影響很深。
做木工的父親憑藉純熟工藝,每月收入上看10萬,卻總是說「工字不出頭」,自己就是書讀得少,不得已才當工人。當年兒子考上建中,舉家從雲林搬到台北,望子成龍的父親,原以為終於可以翻身,兒子卻還是回頭做裝潢,氣得他大罵:「要當木工,國小畢業來當學徒就好,何必一路栽培到大學?」
做工就是憨人?當年20出頭的張嘉新不服氣,誰說裝修不能是專業?想當老闆就只能開工程行?他要證明,就算是固守傳統的裝修業,身懷絕技、性格鮮明的老師傅,也能接受他的創新想法,顛覆舊規則。
血氣方剛的張嘉新,第一次創業慘賠200萬收場,父親果然在一旁冷言冷語,卻沒有澆息他的信心。2010年捲土重來,他從Google關鍵字廣告得到靈感,與高中好友Brian合資成立5945,想仿照「Mobile 01」做裝修論壇及搜尋引擎,聚集有相關裝修需求的人,賣廣告給師傅(廠商)。沒想到,一般人日常裝修需求頻率低,5945又沒有做出名氣,流量奇差無比,一年賺不到1萬元。
「早知道就去7-11打工了!」張嘉新苦笑道。難道不走老路,就注定失敗?
撐了2年,正覺得無路可退時,顧客一句:「我真的很忙,你們能不能直接幫我找師傅?」讓他頓時領悟,直接媒合廠商與客戶,才能真正解決需求。因此重新調整營運模式,把網站流量收集起來轉成客戶名單,根據需求與地域配對師傅,每筆成功交易抽成5%。也因此獲得AppWorks之初創投資助,踏穩第一步。
跑不完的百米賽,關關難過關關過
至此,5945的創業路彷彿勵志故事的範本,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贏得勝利。沒人料到,磨難才正要來臨。
張嘉新形容,一開始以為參加的是百米賽:甩汗拔腿狂奔,抵達終點後才發現百米之外還有百米,甚至數10公里,根本是一場馬拉松。真正的考驗,是如何堅持到底,用跑百米的決心,每一天全力以赴。
初嘗甜頭的5945團隊心懷「美國夢」,盡其所能地擴張,自然吸引創投奉上資金。他們卻忘了台灣畢竟不是美國,投資者只看獲利模式跟數字,沒有營收,資金免談。
3年前,5945擴張到全盛時期,全台近3000組合作廠商,但品質良莠不齊;公司擴編到21人,業務量卻沒有想像中得多;投資300萬元開發的App,師傅使用人數都比客人多。
當營收跟不上擴編速度,每月10幾萬的負債就像滾雪球。張嘉新意識到危機,急踩煞車時,已經來不及。同時,也因為理念不合,與創業夥伴Brain分道揚鑣。
天亮以後,1萬元現金上哪找?
「當別人用財務結構一一檢視你,你也很難不用財務結構看自己。」大約是從這時候起,他不再只談夢想,從夢幻雲端跌回殘酷的人間。
200萬財務漏洞,按月償還,整整半年,張嘉新夜不成眠,腦海裡想的都是:「天亮以後,1萬元的現金去哪生出來?」
那段日子,攤開Google行事曆,週一到週日,他白天做居家室內裝修,晚上再接辦公室裝修,一天最少跑4-5個案子。深夜,回公司處理業務,管帳、維護程式,同時思考公司未來進路,成立加盟店、代理建材等業務,直到凌晨下班。
「公司發生危機,一肩扛下,一個月、兩個月、半年,人家不信,一年,人家信了,就會幫你。」他說。
雲林人「硬頸」不服輸,不撤退的精神來自外婆。早期農村貧窮,外婆本想把張嘉新的媽媽送到隔壁村,誰知3歲小女娃一覺醒來,哭著找媽媽,徒步穿越一個村子回家。母女重逢,分外不捨,外婆暗自發誓,絕不再讓骨肉分離。
張嘉新說,創業也是如此,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
創業是一連串得與失,如何捨得?
裝修是消費週期極長的行業,張嘉新算過,結婚買房、孩子長大換房、退休後整理房子,人一輩子頂多需要3次裝潢,即使是修理房屋,水電或油漆等,最快3個月才有一次需求。
消費者需求頻率太低,但是,「當每個人一想到裝潢就想到你,那就不得了了,碰,那時生意才會爆炸性成長。」他說,這是5945的近期目標。相較3年前,公司人力只剩1/7、合作廠商更篩掉99%,只留下最優秀、可靠的1%,精兵銳將,篩選出最好的服務質量,口碑好、知名度高,月營業額較前2年翻倍,達300~500萬。
為了拓展客源,從網路回歸實體,張嘉新的策略是「鄉村包圍城市」,在新北市與中南部分別開設加盟店,有別於一般加盟方式,5945不收加盟金、權利金,而是直接派案,收取仲介費。
創業是一連串得與失,這是張嘉新近年的領悟。選擇擴張,就要承擔風險;選擇守成,就怕永遠是Nobody;選擇事業,就會委屈家人;選擇全心奉獻給事業,就可能犧牲自己的健康。
一場病讓他學會沉澱,說話快、思路敏捷的張嘉新,不再急忙往前衝,而是慢下腳步,在生活與工作之間求平衡,「只要走在對的路,再多10年或20年又何妨?」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