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匠才變將才胸懷博雅素養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侯春看》

林玲瑩
user

林玲瑩

2016-03-01

瀏覽數 3,650+

匠才變將才胸懷博雅素養
 

深耕專業,做到極致,可以造就一名匠才;但在技藝之上加入思考辨證,從需求出發,讓專業為己所用,就能從「匠才」到「將才」。扎實的手作基礎,讓技職科大打敗台大,成為企業愛用人才,但是徒有一技在身,最多成為一名匠才;要再向上提升,一個人就能成為一個品牌、串接一條生產線、管理一個跨部門專案,從埋首專業到跨界整合、從聽指示到領導統御,比的就是思考力。

對同一件事如何思考,造就「匠」與「將」之差,雲林科技大學校長侯春看認為,除了專業硬實力,科大更不可以忽略培養學生的軟實力,其中,邏輯思考和人文關懷,就是兩大不可或缺的涵養。

博雅教育 培養將才軟實力

「我們希望培養能動手解決問題、學用合一的業界中高階人才,」侯春看說明,大學生身心發展已臻成熟,應在此時授予富含人文觀點的博雅教育。

雲科大選定生命教育、哲學與職業倫理3 大主題;大一全校必修「生命教育」,40 位不同科系領域的導師授課,除了舉辦名人學思歷程講座,兩週一次工作坊率領學生親臨現場,以體驗教育的方式潛移默化。侯春看舉例,有一年每班分配一塊菜園,學生雙腳踏在泥土上,在日曬風吹中彎腰耕作,體會收成不易,學會惜福,從此對自然生態也多一分虔敬。

回歸工作的核心價值,而不陷入貪求利益的迷思中,「倫理」是雲科大學生另一個必備素養,校方因應不同學院開設工程倫理、企業倫理、設計倫理等課程,讓學生把所學用在對的地方。

刻板印象認為,技職學生念書不在行,但其實科大只是更重視實務、手作經驗與能力的累積。侯春看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比喻,美國的理工名校與綜合大學齊名,台灣的技職教育,如果能科技技術與人文薰陶並重,學生就業之路將能走得長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