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杯咖啡如何利用到100%

藍色經濟崛起

陳莞欣
user

陳莞欣

2016-02-25

瀏覽數 8,450+

1杯咖啡如何利用到100%
 

早起來杯咖啡,是許多人每日必做的儀式。但你知道嗎?當你把咖啡豆磨碎、煮好咖啡、丟掉咖啡渣時,你已經浪費了99.8%的資源。

這是今天咖啡產業的運作方式。但如果換種商業模式,一袋咖啡豆的資源利用率,可以提升到近100%。咖啡煮好以後,咖啡渣可以用來種磨菇,經過處理後可以再製為具有除臭功能的咖啡紗。換種製程,也可以做成冰箱的絕緣體,或者加進顏料裡,延長顏料的保存期限。這種「廢物再利用,創造新產品」的商業模式,可讓咖啡農的獲利比現在多500%,也是創業家Gunter Pauli「藍色經濟」概念的精髓。

現年60歲的Gunter Pauli是出身比利時的創業家,曾前後創立10家以上的公司。從創業以來,如何讓地球環境更好,始終是他所關心的議題。例如,在1990年初,他創立了一座肥皂和清潔劑製造廠。工廠不只以再生能源為動力,更使用可生物分解的原料。為了貫徹環保理念,Pauli付錢請員工騎腳踏車上班,並為員工添購登山用的厚內衣,以減少冬季開暖氣的次數。

儘管在歐洲的經營模式看似成功,一次到印尼採購棕櫚油的經驗,卻讓Pauli深刻的自省。在印尼叢林中,一隻表情無辜的小猩猩,讓他明白自己在歐洲可能是環保先驅;但在印尼,卻無意間成了破壞環境的兇手。這次經驗讓他開始思考,未來企業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經營型態?

從赤字經濟、綠色經濟到藍色經濟

Pauli認為,當前資本主義式的經濟體系是「赤字經濟」,鼓勵消費者大量消費,因此創造出過剩的廢物流、耗盡地球資源。而「綠色經濟」雖然環保,卻也需要生產者和消費者付出更多成本,以換取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在經濟景氣不佳的時代,綠色經濟的商業模式顯得難以維持。

因此,Pauli提出了「藍色經濟」的概念:善用既有的資源,減少能源消耗,但創造大量生產,藉此讓生態系統自給自足。而這些資源可以是本來就存於大自然中的事物,或者是產品製程所產生的廢棄物。

向大自然學MBA

在《藍色革命:愛地球的100個商業創新》一書中,Pauli提到,大自然是最好的MBA。相較於人類的商業行為總是浪費資源、破壞生態,觀察自然生成的生態系統,我們可以看見造物主的巧思。每種資源都能派上用場,萬物的需求皆能得到滿足。因此,藍色經濟的成功實例,多半是從自然環境中獲得靈感。Pauli把藍色經濟模式的商業創新,分為3種類型:

1. 效法自然的生態系統:

Pauli觀察,按照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一個流程所創造的廢棄物,可以變成另一個流程的養分和能源,過程中絕不會浪費一點能量。因此,當前我們要做的並非停止生產廢棄物,而是思考如何把廢棄物變成有用的資源?「免費尿布換水果」計畫就是一個例子。

身為數個小孩的父親,Pauli發現,小孩的排泄物其實充滿對土地有益的物質。因此,他發放可分解的免費尿布給社區裡的家長,用以交換裝滿嬰兒排泄物的尿布。工作人員把尿布埋進土裡,接著種植果樹。25年後,1000位嬰兒使用過的尿布將滋養2500萬棵果樹,每年產出125噸的水果。Pauli幽默的說,「我對尿布商感到很抱歉,他們快沒生意做了。這就是我們設定的創新商業模式:給大家免費的東西,而且製造出大家都想要的東西。」

2. 以「不用」取代「使用」:

不少工業生產所需的原料,其實會對環境產生永久性的傷害。若能以自然物質取代人工材料,或者,「以不用取代使用」,則省錢又環保。例如,冷藏疫苗時所使用的冰箱相當耗電,且冷媒經常含有破壞臭氧層的氟氯碳化物。但生技公司Biomatrica發現,有種名為「水熊」的微生物在極端狀態下可以完全脫水,呈現假死狀態;而在接觸水分2小時之後,就能恢復完整的生理功能。關鍵在於,水熊體內的海藻糖在極端條件下會結晶成玻璃狀,保護細胞內部不受外在氣溫影響。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Biomatrica從水熊的生理機制獲得靈感,研發出不需冰箱冷藏的疫苗保冷技術。不僅大幅降低疫苗的運輸成本,也減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史丹佛大學研究指出,這項發明在10年內可減少1.8萬噸的碳足跡,相當於少用183萬加侖的石油。

3. 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新技術:

人類往往為了自身的利益,試圖征服自然,最後卻面臨自然的反撲。我們有沒有可能向自然學習,提出新的問題解方?Pauli舉例,從黴菌當中提煉而來的抗生素便宜又好用,臨床上常被用於殺死細菌、防治感染。然而,過度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卻是讓細菌產生抗藥性,治療效果也因此打折。

為此,英國Leeds大學的研究團隊開始研究蛆的療效。他們發現,蛆所分泌的蛆酶會釋放微量電荷,刺激細胞生長,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當然,大部分人不會喜歡讓蛆在自己的傷口上爬行。因此,研究團隊將蛆泡進鹽水當中,以類似催吐的方式讓蛆大量分泌蛆酶。臨床實驗結果顯示,蛆酶痊癒壞死組織,降低感染風險的效果,和藥效最強的抗生素相當,且不用擔心抗藥性的問題。

想不到吧?看似噁心、不討人喜愛的蛆,其實可以是取代抗生素的「益蟲」。就像吃腐肉一樣,清除人體的壞死組織。嶄新的技術突破,其實一直潛藏於自然萬物當中。

1杯咖啡如何利用到100%_img_1

與其做專一貓熊,不如做雜食蟑螂

把裝滿排泄物的尿布變成沃土、效法微生物的生存機制開發冷藏技術、用蛆的分泌物取代抗生素。這3個案例和其他藍色經濟典範下的創新有個共同點:1項創新,多種營收。

嬰兒排泄物所滋養的土壤,不只可以提供人們免費的水果,也可以種植不同經濟作物。不用冷藏設備的保冷技術,除了用於疫苗保存,在藥物、食品保存等領域也有無限的商機,更別提省下的電費有多可觀。蛆療法的商機就更大了。

假設以屠宰場丟棄的剩肉做原料養蛆,不只蛆可以生產蛆酶,本身還可以是鵪鶉、魚的飼料。鵪鶉蛋和魚貨都是高價食品,最後剩下的殘餘物質則可轉化為土地的養分。如此一來,蛆療法的商機就不僅限於醫療,也擴及到食品供應。

這就是藍色經濟的商業模式最吸引人之處:用免費的自然資源或廢棄物研發一種新的技術,創造多元的商機;同時維持永續發展,減少地球的負擔。

本身擁有MBA學位的Pauli語出驚人的表示,MBA 是現在世上最無用的學位之一。「因為他們只教你做核心事業(core business),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就像貓熊只吃竹子。」

他指出,貓熊人見人愛,但一旦竹子消失就瀕臨絕種危機。Pauli用貓熊的困境做比喻,說明業務多角化的企業,比只發展單一業務的企業更適合生存。他笑說自己喜歡蟑螂,因為「如果你想殺一隻蟑螂,就會跑出更多隻蟑螂。牠們什麼都吃、什麼環境都能適應,活個幾百萬年都沒問題」。

Pauli所提出的藍色經濟,其實正是仿效蟑螂的生存策略。那就是:善用你所有的資源生存下來。即使它在別人眼中只是廢棄物,也可以因為你的創新與巧思,變成帶來金流與就業機會的無限商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