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跟著列車一起奔跑

Google微電影導演盧建彰》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5-04-07

瀏覽數 3,550+

跟著列車一起奔跑
 

「我叫吳承儒,今年14 歲,跟爸爸分期付款借了15萬元,一個月坐了200 趟高鐵,常常5 點半出門⋯⋯雖然很累,但我想知道地層下陷對高鐵的影響。」

這支在網路一夕暴紅的微電影,已經有超過26 萬人次點閱。影片中一直奔跑的男孩,天還未亮就提著電腦包出門搭高鐵,又在高鐵月台上跑來跑去趕高鐵,所有人的呼吸都跟著劇情屏息以待。

怎麼會有國中生那麼愛高鐵,一個月坐了200 次,甚至還向父母借錢,難道他是高鐵鐵道迷嗎?當然不是。吳承儒為了找出高鐵地層下陷最嚴重的區域,運用Google 搜尋測量高鐵震動的方法,搭高鐵實際測量。在夸父追日的精神下,吳承儒終於找出下陷最嚴重的區域是在苗栗,而不是一般印象中的雲林。

這支微電影拍得如此動人, 正是導演盧建彰(Kurt)。最近上映的另一支Google 廣告片─齊柏林篇,也正是出自於Kurt 之手。

不論是吳承儒還是齊柏林的影片,在Kurt 的精心安排下,他們都有一趟英雄般奇妙的旅程,他們都是平凡世界中的凡夫俗子,卻因為夢想及信念,做出一些改變這個世界的事。盧建彰最擅長的,就是運用真實故事的穿透力,而真實,正是視覺企畫中最能讓影響力無遠弗屆的元素。

故事力1:比真實比細節

還原真實細節,更有說服力

在廣告業界待了14 年,近來全職投入以影像說故事的他,說話自然就像一幕幕的影像,從小愛看電影的他,坦言是在影像世界中長大的,思考企畫很自然就跟影像結合。大學雖然念的是企管,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進廣告公司,而不是一般企業。因為「我喜歡行銷,行銷可以與人接觸,而不是跟機器、產品為伍,」他說。

「人是有感情的、有知覺、有情緒的。凡看到、聽到、聞到、嗅到、摸到,一定會有反應,」Kurt 說明為何他對人的興趣遠大過產品。

以這支Google 微電影來說,打動人,主要原因是這是真實發生的故事,不是虛構的。盧建彰清楚地抓住奔跑男孩的故事精髓,奔跑是為了追求夢想,追求真相,「他做的事情,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很多人只是用想的,吳承儒是用手去做到,就比別人有說服力。為了貼近事實,Kurt 花很長時間與吳承儒溝通,了解他的想法,還原到真實的情況,如此做是要能把故事說得清楚明白。

Kurt 認為,一個視覺故事要說得動人,最重要是細節,「detail, 才能打動人心」。當他花時間與吳承儒溝通,聽吳承儒講他的故事及過程時,腦袋中就浮現好幾個畫面:「 天未亮就出門」、「在月台上疾奔」、「坐在車廂間的走道上量測震動」、「被小狗追趕著」、「三更半夜仍在書桌前Googl e 找資料」、「跟五金行老闆解說鐵架」等等。一個個的構圖,浮現在腦海中,一一串聯起,就是一部紀錄片式的微電影。

故事力2:分享取代說服

與人分享,結局更令人滿意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這支成功的商業廣告,拍得那麼的不商業,導演Kurt 說出了他的精髓:就是不要想著去說服別人,而是跟人分享,那結局反而令人滿意。就如這支吳承儒的廣告,大家從頭看到尾,都不會覺得是廣告,不知不覺很想看下去,了解故事結局如何?等到大家聽了男主角的口白,加上Kurt在畫面上的巧思,就是安排很多細節的部分,讓大家一點點的被帶進故事。最後看完後,也不覺得是支廣告。

因為是在分享一個故事,不是在杜撰一個故事,所以沒有排斥感。想想這支廣告中,Google及android作業平台被很自然的帶進故事裡,透過畫面呈現,讓觀眾也感受到Google已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用手機來看天氣,也是很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樣就成功了。影像最後帶給觀眾是一個共同的關係,透過分享達到共鳴。「原來吳承儒跟我們用的Google是一樣的,他可以有如此深度的使用,以前我怎麼不知道?」Kurt說。

看完這支影片,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Google真是神通廣大。沒錯,Google的目的就是比你想的還要多,它提供的服務比你現在會用的還多更多。「所以請繼續愛用Google」,這是廣告沒告訴你的背後訊息。

故事力3:三幕劇原則受用無窮

發展故事主軸,抓住觀眾目光

其實,Kurt能有今日出神入化的說故事能力,也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回想15年前剛進廣告公司上班,接下廣告文案一職開始,Kurt就被「陷害」,硬推上場要向統一超董事長林蒼生做簡報。剛進社會,十分菜的菜鳥的他,第一次上場就是跟大老闆簡報,害他緊張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還好,老鳥告訴他,「不要怕大老闆,要先相信自己,把簡報當作是在說故事,一個你花時間去研究、分析而來的編出的故事,講給大老闆聽。不管對方是誰,一定沒有你在這議題上比你熟悉,照著你事先構思好的情節走下去,就不會有問題。」

Kurt被老鳥一句話點醒,開竅了。回想起小時候看到大的電影情節,最基本的劇情發展就是三幕劇:第一幕是人物主角介紹與開場,第二幕就是遇上危機或衝突,第三幕當然就是解決危機,大圓滿。故事發展最基本的主軸就是如此三段,運用在簡單的說故事也是如此。不論是文字或影像,都是開頭、發展及處理收尾三階段,如此才能抓住觀眾目光,被你牽著鼻子走。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只要你說出了一個夢想,一個vision及別人沒聽過的故事,大家都會有興趣跟著你走下去,看劇情發展。中間就製造一些懸疑或曲折的過程,取得同情或同理心,最後出現轉機,白馬王子出現,就來個完美的大結局,這就是最基本的劇情發展,也是百看不厭的戲碼。

不論是吳承儒還是齊柏林的影片,在Kurt的精心安排下,他們都有一趟英雄般奇妙的旅程,他們都是平凡世界中的凡夫俗子,卻因為夢想及信念,做出一些改變這世界的事,這就是真實故事的穿透力,影響力超乎想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