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廚江振誠,最近邀請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設計師聶永真、舞蹈家許芳宜、肯夢創辦人朱平、「在欉紅」創辦人顧瑋、「種籽設計」創辦人淦克萍,從台灣的時間、台灣的顏色、台灣的滋味3個脈絡尋找「台灣味」。
什麼是「台灣味」?葉怡蘭認為,原味質樸與混融是台灣飲食的特色;顧瑋認為,血緣本身不是答案,關鍵在於認同;許芳宜更是自信地說:「我就是台灣味,我就是台灣的顏色!」
吃在台灣、生活在台灣,你認為「台灣味」是什麼?
江振誠,25歲晉升法國米其林三星主廚,28歲掌管亞洲6間與歐洲8間餐廳,35歲開設餐廳Restaurant Andre,名列全球前50大餐廳之列,並被《TIME》譽為印度洋最偉大料理、《紐約時報》稱為全世界最值得搭飛機去的10大餐廳之一,旅居歐洲10多年的他回到台灣,就是要尋找什麼是「台灣味」。
江振誠尋找的「台灣味」,不僅指狹義的味道,還涵蓋了更廣泛的台灣認同。他說,在地化並不是台灣味的答案,必須把世界的語言帶進來,再以台灣的語言傳出去。他提出在地國際化(glocalization),要讓台灣能用世界理解的方式被認識。
他給自己的功課,就在他的新餐廳RAW,以「西方規格、台灣精神」出發,將台灣24節氣的在地食材以全球通用的西式擺盤呈現,重新將台灣食材帶上世界舞台。看看上面的照片,你可以想像江振誠尋找的「台灣味」是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