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敬,25歲 We are changers!

《時下暴力》製作團隊壹玖八七

葛翰勳
user

葛翰勳

2014-12-30

瀏覽數 8,650+

敬,25歲 We are changers!
 

「這是一個只有意見,沒有領袖的時代。」宅神朱學恆這麼形容80、90後的年輕人。

他們不需要別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生命很有主見;他們是網路原住民,24小時隨時連線,行動速度對他們根本不是問題;別人認為資源不足,他們反而馬上po上網販賣夢想,用各種方式募集資金和資源。

有想法直接做就對了!台灣第一個由平均25歲青年拍出的自己的電影──《時下暴力》,就完全符合上述特質,初試啼聲,便成功打進南方影展和金馬影展,不僅宣告台灣25歲的新生代電影團隊來了,也代表台灣年輕一輩開始「大器早成」。

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在23歲的時候,在大學宿舍創立了Facebook,改寫了人類的溝通方式。透過社群軟體的召集,一波又一波的行動,撼動了政治版圖,如中東的茉莉花革命、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甚至香港的雨傘革命,都能看到年輕人的身影。

敢行動,是他們最鮮明的印記。

別看他們平均只有25歲,發起人廖哲毅拉開的縱深既深又廣。《時下暴力》拉出的軸線,企圖探討自古至今,暴力如何以各種形式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而大人們對於剛出社會且沒經驗的年輕人夢想,種種的不看好,會不會就是暴力的另一種呈現?

更奇妙的是,這群年輕人,完全沒有電影背景,反而跳脫產業框架,拍出自己想做的電影;完全沒有預算,卻可以用群眾募資的方式募集到要用的資金。

25歲的夢想:我自己實現

採訪的前一天,剛好是導演廖哲毅的27歲生日,2年前他25歲發起拍片,如今電影成功打進戲院,對他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生日禮物。說話速度快,思考跳躍,有自己的想法不受主流價值觀影響,廖哲毅是很典型年輕人代表。

替自己圓夢,他也不是一開始就這麼有勇氣。

曾在劇組擔任執行製作,負責溝通協調與提案,每次開會推薦自己的朋友時,總是因為「太年輕」、「沒經驗」而被拒絕,一直到24歲時有被派調至大陸的機會,他卻急踩煞車,「我身邊有這麼多有才華的朋友,難道我就要放棄他們,而去單打獨鬥嗎?」與其自己往前跑,不如讓一群朋友在台灣把夢給做大,於是找上陳心龍與張競,核心成員到齊,前製、拍攝以及後期宣傳陸續到位,「壹玖八七」便孕育而生。

取名「壹玖八七」,主要指的是出生於1987年左右的一群人,所組成的數位內容產製平台。而1987年台灣解嚴,該數字更代表沒有束縛,年輕無畏。

另一位年僅25歲導演陳心龍說,行動,便是讓自己夢想實現的開始。他說:「絕不要因為自己沒做過,就不去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證明些什麼。」。2011年底開始構思,耗時兩年,劇本一修再修,殺青後還大規模補拍,資金壓力幾乎壓得讓人無法喘息,壹玖八七團隊的隊員們相信自己的初衷,眼神閃耀著光芒。

25歲的韌性:我的堅持超乎你想像

目的地前方有座巨坑,而最快抵達終點的方式為何?不是繞路,而是想辦法橫跨前方的阻礙!

殺青完後大修劇本重拍,未上映前資金用罄,預期之外的嚴重狀況,讓身邊的大人紛紛說「玩夠了,趕快收手吧!」立即止血或許當下明智,但「壹玖八七」決定豁出去,為了完成夢想,所激發的韌性連自己都感到驚訝。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毛片結果不如預期,劇本從第7版改到22版,與原本相差70%,幾乎是全部重新來過,而且必須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廖哲毅說「真的是很荒謬!」但更荒謬的,是縱使補拍完成,也完全沒有資金投入後期宣傳。

同是核心成員的張競,企畫了線上募款,拍攝的短片中,導演搞笑的對路燈自言自語,還有在深夜的馬路上奔跑,無厘頭的方式說出他們目前的處境,沒想到卻引起廣大迴響,短短3天募得20萬,最後以56萬達標,再加上得到文化部的輔導金,資金的問題也暫時得以解決。被現實逼到了絕境,對夢想的堅持讓他們發揮最大的潛能,挺過一次次的難關,也再次證明25歲的他們對於夢想,絕對不是「玩玩而已」。

25歲的專業:我說的算!

照著前輩腳步走,才叫專業

嗎?

《時下暴力》完全不走傳統的遊戲規則,海報不用平面設計師,完全出自髮型設計師之手;攝影不是專業,來自農藝系;場景的空間設計之前是理財專員;導演陳心龍還是讀海洋工程。

「對長輩來說,經驗法則是非常明確的。」陳心龍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說「我們想要創造一些例外,想要創造出經驗法則以外,自己拼出來的成果。」

同理,電影的敘事方式,當然也不會只有一種。

使用舞台劇與現實場景交錯的手法,在台灣史無前例,卡司也全請舞台劇演員擔綱,「這在業界根本過不了關!」廖哲毅不諱言的說,自己的想法也唯有靠自己才能完全落實。專業的標準是人訂的,當然也可以由自己改寫。

廖哲毅舉美國行動藝術之母瑪莉娜大膽辛辣的作品為例,如用刀在腹部畫出五芒星的圖案,任鮮血直流,前衛的呈現一開始雖飽受抨擊,但幾年過去,人們不僅為她設立美術館,還拍了一部電影《凝視瑪莉娜》向她致敬。

藝術不見得要照前人公式才得以被看見,「壹玖八七」正用刀在腹部,為新電影畫出五芒星的圖案。

25歲的聲音:我就是媒體

這次台北市長選舉結果,花大筆預算在主流媒體的候選人,慘遭滑鐵盧。「壹玖八七」認為主流媒體離年輕人愈來愈遠,因為他們相信應該被聽見的聲音,不會只有一種!

自己發行的刊物──《時下報》中,除了宣傳電影,也蒐集身邊被主流媒體忽略的議題,誰說宣傳也得照舊有的模式才行得通?自己就為自己發聲吧。

那,什麼是「壹玖八七」團隊心中的時下暴力?

「暴力是你不敢說出你相信的事」、「暴力是擁有相同的本質,卻因為不同的外在,而不能被平等對待,」「壹玖八七」讓不同人的觀點公平的被對待,也與沃草、關鍵評論與風傳媒等獨立媒體合作,讓一些不容於主流媒體的訊息,如多元成家或流浪動物等議題被看見。

走到這一步,電影已經不是電影,而是全新的發聲平台,他們相信,發動議題唯有從自己開始。看看這群25歲的年輕人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年輕,不會是被否定的理由,問題是你想用夢想帶未來去哪裡,而「壹玖八七」25歲團隊做到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