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族只靠一份薪,該怎麼理財?」這是許多單身族心裡的疑惑。尤其現在大環境的起薪低、加薪慢,要應付生活中的各種花費都來不及了,要拿什麼錢來理財?
「不要怕,慢慢來!」理財專家夏韻芬說。單身的「一個人」狀態,已經沒有家庭、另一半的支持了,更不要再被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打敗。
想理財,先從「收入>支出」開始練習,每個月薪水都還有剩餘,就是理財的起點。算算自己荷包,每個月由剩餘1000 元、2000 元、3000 元慢慢累積,恭喜!你又再下一關,存出錢來了,可以學習投資怎麼做;接下來,再回頭看看,
有沒有辦法,存出更多錢!
用鼓勵的心態,幫自己一個人的理財路打氣!傳統理財方式,教大家理財用333 法則,就是把薪水分成3 等分,一份用在生活,一份用在居住,另一份則要儲蓄加投資,方法雖簡單,但對年輕族群來說,即使東省西省,也不容易達成。
夏韻芬觀察,年輕世代薪水總額少,光是付掉生活必需的支出就占了薪水的5 成,如果在台北市租屋,薪水至少3 成也沒了;因此,比較容易實行的理財方法是532 法則,如果能將生活支出與房租以外2 成薪水省出來,就能用這20%養未來。
在單身生活中,一個人要面對的困難與花費,其實有時比結了婚的2 個人還要多,甚至更棘手,很多時候,真的就是因為你只是「一個人」。
要讓自己不用為將來物質匱乏、錢不夠用、身邊無人陪伴等問題傷腦筋,夏韻芬建議,單身族除了利用532 法則,找到適合自己的財務準備外,同時也要幫自己建立人際間的支持系統。
財務準備好,一個人沒煩惱
該怎樣留下薪水中的2 成,一個人也能計畫理財呢?夏韻芬有3 個建議:
1. 兼差多賺
錢不夠用,是所有年輕族群與單身族共同的煩惱,理財關鍵就在於儲蓄之外,還要積極為自己開源,利用兼差機會創造財富。
夏韻芬認為,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領死薪水的上班族光存錢是不夠的,因為薪水成長幅度跟不上物價飛漲,尤其是單身族,如果想提早為人生存出第一桶金,更要努力開拓財源。在不影響正業的情況下,可以從工作能力或是興趣專長來做延伸,利用下班時間、週末時間兼差,讓薪水至少變成一份半。
兼差除了能增加每月收入,也是工作轉換的好機會。夏韻芬說,現在社會環境變化大,已經沒有哪一間公司可以待一輩子,透過兼差來練功,也能作為下一階段轉職或是創業的參考。
「在固定薪水下,另闢一份新財源,才能在什麼都漲但薪水不漲的情況下,為自己累積更多的財富,」夏韻芬說。
2. 省錢快還
很多人拿到第一份薪水後,會急著想買基金、買股票,來幫自己快速攢錢。夏韻芬認為,「觀念要對,決策才會正確」,理財第一步並不是去學買股票、買基金,而是先學會少花錢、多存錢的本領,有了錢之後,更要優先處理債務,做到省錢快還,避免利息的響鐘,滴答滴答響不停,把好不容易養大的錢包,再度咬開一個洞。
她觀察到,現在不少剛進入社會的新鮮人身上都背有學貸,或是因為只有自己單身一個人,為了安全感就貿然買了房子,背上房貸,如果有這些債務,最好能優先處理。
3. 存錢投資
做好前面2 件事,最後也要學會投資。夏韻芬說,當你努力工作時,放在投資的錢,也會幫你工作;而當你下班休息時,它還是持續努力,就像有2 個太陽一樣,24 小時、日日夜夜都在幫你賺錢。
不過,投資總是有風險,單身族沒有另一半可以倚靠,在財務上也沒有人一起相互扶持,安全感最重要,更要找到投資好感覺。
在多元的投資工具中,夏韻芬建議可以先從全球型股票基金或是全球型債券基金入門,主要是全球型基金投資範圍大,具備分散風險的作用,「不會賺很多,但是一定不會賠。」有了好開始,投資之路才走得穩!
「如果不儲蓄,就不可能投資,不投資就不會滾出大錢來。」夏韻芬說,學會控制自己的金錢,才能將它運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清楚計畫,才能取得人生發球權
順利的時候,是自由;落難的時候,是無助,這是典型單身一個人的生活寫照。自由與無助之間的界線會偏向哪邊,則取決於是不是已經未雨綢繆,開始為下半輩子精打細算。
一個人過生活,或許不用養兒育女,有的人希望能年年出國旅行、進修;有的人期待幫自己買一間溫暖小窩;有的人憂心,一旦失業或失去收入能力,誰來輔助度過難關?甚至再想遠一點,生病、年老時,沒人在身邊照顧陪伴,該怎麼辦?
在經濟生活中,每個人都得承受不同的期待與人生錢關,想為自己爭取「自由」、「無憂」的下半生,由自己決定未來的生活樣貌,決定單身的你,就得從理財計畫、投資策略與保險管理三方面來多管齊下。
「每個人人生目標不同,有清楚的計畫,才能取得人生發球權。」夏韻芬說,人生各種錢關看起來金額都很大,尤其全重壓在單身族一個人肩上,負擔更重,但是若能仔細計畫,量化成每月的財務目標,就能減輕壓力,做起來也不覺得難。
對不同的人來說,每個財務目標的選擇過程都沒有對錯,個人價值觀在哪裡、計畫做到哪裡、執行力到哪裡,成功的腳步就會停留在哪裡。「最擔心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或是心到了,理財的行為卻沒有到。」
50歲,檢視財務安全水位
到了人生尾端,不管是從年輕開始就持續一個人,或是結了婚又離婚,甚至另一半已先走一步,都會回到單身狀態,面臨退休、生病問題。
如何提早做好準備?老年與生病問題都可以透過保單的醫療險與年金險來補強。
對單身族而言,實支實付型與日額型醫療險是單身族的好朋友,以前者來支付醫療費用,用後者來聘請看護,或是其他額外支出。夏韻芬叮嚀,千萬不要讓自己生病和老年後,連個「可以使喚」的人都沒有,有充足的醫療保險,才有沒憂慮的老年生活。
此外,如果有奉養父母的責任,除了幫自己投保外,父母親的保障也不能少。
夏韻芬觀察到,若家庭其他子女已經婚嫁,年長父母的贍養責任和日常照顧,往往會落在單身族身上,這是單身族容易忽視卻很實際的負擔。在做醫療保險時,最好能為父母投保,讓保險為自己分擔壓力。若父母年紀較大,已經很難投保,則要注意預留一筆將來用於補貼父母養老和醫療的專項費用。
夏韻芬認為,50歲是檢視自己單身財務計畫進度的最佳中繼站,攤開人生資產負債表,一樣一樣查看,反覆修正與調整,找出對自己最舒服的理財步調,一個人,同樣也能養出幸福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