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台灣現在很悶,年輕人出路不知道在哪裡?
日本《生活手帖》總編輯松浦彌太郎在專訪中提出,網路串起不同國家的全球化社會也在成形。在明年度你的生活提案裡,你應該有3個思考,就是要學會「Hello、Bonjour、你好」,英、法、中三國語言背後的邏輯思考,因為一個全新的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啟,你必須用全球化的獨立思考,成為一個可以自由移動工作版圖的人。
當你還在思考為什麼島內食安風暴不斷、薪水停滯不漲,想找個工作也沒著落時,在這些問題背後,一個經由網路串起不同國家的全球化社會也在成形。
在哥倫布的航海時代,你可以選擇要不要大步跨出國界朝未知挑戰;但現在這個全新的大航海時代,卻是把世界送到你面前,不管你願不願意,你的同事、夥伴、客人、朋友已經慢慢變成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自由人」(International freemen)輪流擔綱。
你一定會問,到底是加速人生惡化的危機,還是將全世界納入能從容移轉工作版圖的轉機?
松浦彌太郎說:「當大家已經意識到要面向更廣闊的世界,朝這個目標前進,成功的機會自然增加。」
追求國際化視野是松浦彌太郎的解方,只要願意打開膽怯的心防,隨時可以揚帆出發。《30》越洋獨家專訪松浦彌太郎,看他解讀在全球化下,年輕人如何將危機變轉機:
比起知道,思考這件事更重要
Q:全球化風潮來襲,您怎麼看全球化對個人的影響?
松浦:網路,是全球化的推手。透過網路人們可以簡單、容易地看到全世界的資訊,不管你想認識世界哪一個角落,想要觀察不同國家人們的生活、意見、表現等都變成可能。可以說,只要使用網路,就能去到世界各地。
但是,本來全球化是建立起全球性人際關係,網路是否能達到這種效果?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網路的本質終究只是工具,讓你「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多少知道一點」的工具,你可以說你知道了,卻無法說你摸到了、你感受到了。因為透過網路,少了實地接觸時,當下所產生的體會跟經驗,就無法為獨立思考提供細微的感受判斷,也很難與他人產生真正的互動,培養穩定的人際關係。
比起知道,思考這件事更重要。網路只是個開啟世界大門的契機,幫助我們去發掘、了解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但真正的用意是要「深刻而仔細地體會事物」。
你不能只成為一個會使用網路的萬事通,而是要成為凡事能先獨立思考、什麼事情都去體驗,並在其中取得良好平衡的人,才是能真正理解並活用全球化真義的人。
Q:在全球化之下,如何成為可以自由移動工作版圖的人才?
松浦:最重要的是建立人際關係的網絡,努力讓別人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要求你的事情,一起掌握、學會良好的溝通能力吧!
溝通之前,語言能力是最基本的條件,無論如何,學習英文已經是這個時代無法迴避的任務。每天盡可能接觸英文,一定要刻意營造自己能實際與英語圈人士對話的機會。
甚至英文之外,多學第2、第3外國語。在工作場合上可以講英文,但是要讓不同國家的人真心接納你,能不能以對方的母語跟對方溝通很重要;透過語言,也能學習那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民情,尊敬、喜歡上那個國家的人,是身為現代「國際人」的生存之道,它能幫助你無論身處任何場合,都能從容應對。
Q:東方國家偏重工作,追求成功、財富的意念很強,您如何定義「成功」?
松浦:理想的成功,是憑著勇氣發起行動,透過行動對社會和人們有貢獻。
我一直認為,成功的相反並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曾做過;因此,只要有勇氣去發起行動,就能靠近成功。開始賣書後,我第一次感覺到自己對別人有貢獻,也從中找到存在價值,這是我工作的原點。我當然也想賺錢,但比起賺錢,自己能夠對別人有幫助這件事情,更讓人開心。
Q:許多年輕人都有著「不知未來在哪裡?」的茫然?面對這種人生焦慮您的建議是?
松浦: 「看不見未來」不就是「不想看見未來」這樣的意識浮現出來嗎!每個人都有唯有自己才知道的各種情況,也有很多可以走的路,每條路有各自的好處,也都可以選擇,如果沒得選擇,那就去創造新的選擇就好了。
不管重來幾次都好,就算停下來,或是走回頭路也不成問題,只要你願意好好地去看,一直看,一直看,盡全力去看。
有時候,我們會被太多周遭資訊干擾,如果以棒球打比方,盡可能不要變成一個只看計分板而努力的人,只要好好看著球場上發生什麼事、產生了什麼變化,好好地思考就可以了。用自己的眼睛好好去看,用自己的心和腦好好地思考,我經常把這兩者當成習慣。
Q:人的一生中,工作與生活是兩大重心,您提過,高品質的工作來自正確的休假態度,如何掌握兩者的節奏?
松浦:好好睡、好好吃、好好玩、好好工作、好好思考、好好地笑,不偏好任何一部分,淡然地去做就好。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人難免會受到周遭事物影響,比起隨波逐流,我更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自發的,所以對我而言,舒服的節奏十分重要。把每一天的行程都當作「自我改造計畫」來安排,找出屬於你自己的節奏來。
Q: 旅行為您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松浦:旅行對於認識自己有很大幫助,包括自己做得到、做不到的事,也是面對自己的弱點、強處的好時機。
即使現在,我還是認為,學習的東西不只是自己知道的領域,也必須踏入未知世界,才有新邂逅,因此旅行的目的是接觸比自己更好的事物。為了摸清現在的自己應該要學些什麼,不妨試著去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