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國家工時短、假期多,不時上演罷工戲碼,生產力卻是全球第6?
哪一個國家,把生活享樂擺在人生第一順位,講起創造力,卻讓各國都稱讚?
要翻轉台灣職場未來10年的可能性,答案正是擁有浪漫、時尚、優雅美譽的法國。
相較亞洲多數國家每週工時超過48小時,假日加班、待命如家常便飯,法國人一星期卻只要工作35小時,每年至少有5週給薪假期,下班時間一到,更鮮少在辦公室逗留。
生活裡,法國人吃一頓飯能花上3-4小時;也可以一下午坐在公園、海邊,什麼事都不做;一旦出門度假就遠離手機、電腦,杜絕工作騷擾。
快樂至上、享樂第一的法國人,總是在想辦法享受,為何還能擁有高效生產力與令人羨慕的創造力?
「工作時全心工作;玩樂時全心玩樂!」這是微網誌《One Day In Paris》第一手觀察:工作與生活平衡,正是讓生命不陷入枯竭、工作能夠發揮創意的法式祕訣,也是台灣與法國職場態度最大的不同。
《One Day In Paris》是由4 個遠赴法國,在美妝、藝術、設計等不同領域工作的台灣年輕人,利用下班時間共同創作而成。
他們在工作外,以台灣人在巴黎的角度,介紹他們眼中的法式生活美學、與鼓勵人們實踐人生目標的巴黎精神。
要翻轉台灣職場未來10 年的可能性,法國文化有哪些值得借鏡的地方?請看《One Day In Paris》的分享:
把天賦注入生命,把才能放進工作
工作是人生的全部嗎?這個問題對大多數的人來說,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但真實情況是如何呢?
在法國,我們常看到25-35 歲年輕人,普遍在工作之外,還保有個人興趣,不管是電影、音樂、藝術、運動等,他們會花時間鑽研,一有空就沉浸在相關領域裡。
我們最欣賞的是,這個興趣不單單只是打發時間,而是用能說出一番學問、道理的態度在經營。
你會看到,他們討論一部電影,不是只有主角是誰?好不好看?而是針對電影延伸的議題相互引經據典來辯證、說服;而喜歡藝術、表演的人,也不是只去看看展覽、跑跑活動,法國人會把那個領域的歷史翻出來,從脈絡裡重新思索、理解、消化後,變成自己的認知。
對法國人來說,工作雖然很重要,下班後嗜好興趣的培養,還有與家人、朋友共度的時光片羽,卻遠遠排在工作前面。
生活的豐富層次是法國人滋養生命的養分來源。
如果你要拿金錢跟法國人交換時間,他們肯定會說「你瘋了」,因為再多的金錢,也比不上與家人朋友共享一頓美好的用餐時光、或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所產生的生命喜悅。
反觀台灣職場,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中的一句名言就是血淋淋寫照,它是這麼說的:「當你的工作開始危及私生活時,表示你的工作很順利;等到你的生活全毀時,表示你即將升遷!」不論主動或被動,台灣許多工作者生活幾乎被工作塞滿滿,下班後,只剩睡覺、看電視,或是用聚餐、旅行點綴偶爾沒那麼忙的瞬間。
我們自己在台灣工作時就是這樣,生命很快就乾枯了,又如何在工作中湧現創新能量?到法國工作後,我們體認到,將自己投入另一件有熱情的事上,從生活中豐富、感性的層面去平衡,反而更能在工作上有所發揮。
生命沒input 滋養,怎麼會有好的output表現?
若說法國人有生產力、有創意,根本原因應該就是他們讓生命與工作同樣精彩吧!
不過,一下子就做到工作與生活平衡,並不容易!你得回過頭來從根本想起。
想想自己是誰?自己想追求什麼?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快樂?還要問問自己,人生的價值是建立在工作上嗎?幸福的來源是工作嗎?如果不是,那還有什麼?
曾經簡居巴黎的愛爾蘭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這麼說:「我將我所有的天賦注入生命之中,只把我的才能放進工作裡頭。」因為清楚知道自己會什麼、要什麼,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才會逐漸浮現。
掌握時間就能調整生命節奏
法國人的基因裡,天生藏著享樂的DNA,但是你若就此認為法國人只重生活、不事生產,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們對「花」時間,很有自己的邏輯思考!
在餐廳用餐時,你會發現,他們可以等服務生和旁桌客人聊完天再來幫自己點餐,一等10-20分鐘也沒關係;在超商排隊結帳時,若看到收銀員跟消費者話家常,也不會出言催促;他們也能為了好好吃一頓飯,花上3-4小時,看似好像對時間不在意。
但是,一到職場上,法國人的態度卻又180度轉變! 5-6點下班時間一到,同事就立即拿起包包走人了;上街買東西,若遇上打烊時間,店員也一定會告訴你不能再買了,他們要下班,即使你哀求會買貴重物品、增加店家收入,也無法說動他們通融。
這不是很矛盾嗎!多數法國人真的就是這樣,下課、下班都很守時,私人時間絕對不能被耽誤、打擾;來到下班後生活,卻顯得自由散漫,任由時間滴滴答答走過。
會有這種矛盾,說穿了,就是希望能掌握時間、調整生命節奏。
正因為公私時間界線分明,所以,為了在時間內完成工作,法國人做起事來,專注度特別高,不會有人藉機聊天休息,也很少會吆喝來場辦公室下午茶。
全心工作,更全心玩樂。
在法國企業中,能夠準時下班的只有內勤、庶務職的員工,想要在職場上求升遷的人,事情一樣多得不得了,有人必須加班處理、有人週末照樣On Call待命,又想兼顧下班後生活,該怎麼辦?
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早一點上班,在老闆進門前,把手上的工作處理掉,或是安排好進度規畫,自然下班時間一到,或是要出門度假,都能順利告別辦公室,不用再看老闆臉色,低頭假裝加班。
思考養出面對未知的能力
在法國,同樣有低薪、青年失業等全球化問題,他們又如何面對呢?我們看到很棒的一點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法國文化講究哲學思辯,在思考時,會經過多方涉獵,反覆思考、辯證,因此,人人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也透過意見的討論,消化生活中接觸過的各項資訊,最後才挑定自己認為合理的論點。
以巴黎人穿著為例,即使貴為時尚流行之都,也很難看到同樣的東西會大量複製在路人身上,每個人都有能力展現自我風格;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放到職場上,就有能力「靠近」解決問題的邊緣。
因此,即使在職場上碰壁了,多數人主動思考的是如何解決問題?還有什麼資源能運用?可以規畫哪些方法來達到目標嗎?
這些思考,不正是面對未知挑戰時,最需要的能力嗎?
全球化對個人的挑戰是不會停的,從生活中吸取養分、從思考中確立戰術,或許就是法國人在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之外,還能保持高生產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