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尋價值與正義的過程中,我們往往發現,現實和我們想像得不太一樣,世界不單以黑、白兩色畫分,而是有著大塊的灰色地帶。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妥協,是我們經常面臨的課題。
在知名作家九把刀的眼中,妥協其實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就像兩面刃,完全服膺於現實,顯得過度消極;但歷經來回灰色地帶的思考衝撞以後,妥協,反而讓我們能與不同觀點對話,做出更接近當初理想狀態的改變。
妥協也許讓你在看待世事上變得成熟、市儈,但也會讓你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執拗於非黑即白。而後,你會發現,自己對人生有更多的認識與寬容。目前的九把刀也還沒有完全學會妥協,但他知道自己有一天一定會。
Q:網路時代,您怎麼看目前年輕人發起的社會運動?
年輕人看待世界、對純粹正義跟價值的追求,非黑即白,為自己想像中的理想世界而奮戰,非常可愛,他們的這份純真要被保護。因為所有人都會在跟這個世界對抗的過程中,發現巨大的灰色地帶。
弔詭的是,一旦進入灰色地帶,他們可能就會漸漸變成當初自己想革命掉的人。如果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就需要看見妥協的價值。以和緩的方式改變社會,比起在體制外抗爭更被人接受。不見得要用遺憾來界定這種改變,也許來往灰色地帶的溝通,會更接近你想改變的樣子。
什麼叫妥協的價值?我最近密切感受到,不知道算不算是隨著歲月增長的覺醒。如果你想領導所有人,永遠要去在意反對你的人在意的東西。你反對的那群人,不見得全都是既得利益者,依附在你對抗的價值生存的人,也不見得都是可惡的人,有些人其實是很無奈。
真理要被實踐,有很多巨大的無奈跟折衷在裡面,只有置身其中才會體驗到。人非機器,許多時候會感覺力不從心,我們要改變這些無奈,如果純粹用對抗的方式,往往徒勞無功。
連我個性這麼強悍的人都不得不學到妥協價值時,就可以把世界交給更年輕的人了!那天一定會到,希望屆時我可以乾脆閉嘴,不要變成我想革命掉的、對年輕人只有要求、沒有體諒的大人。
如果要我選擇參與社運的方式,我會當一匹狼,在政治光譜上不表態、不屬於任何一個群體;拍《十二夜》也是一樣,我的工作同仁都是一群狼,所以才會出來拍電影,才會出來顛沛流離。大家都是關心社會的,但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努力說服對方,每個人其實都有無法輕易被對方說服的能量。
「在辯論場上,你可能沒辦法說服對方辯友,但你可以感動他,」朱學恒這段話講得很好。我是血氣方剛的人,我的正義觀裡有非黑即白的一面,但經常會被跟我不同立場的人感動。就像我反對廢死,但聽到有些意見領袖很認真的闡述支持廢除死刑的理念,雖然我的意見不見得被改變,但我有被感動,感動久了,自然會想聽他們的聲音,因為他們有實踐理念的渴望,跟強烈的信念。
Q: 您的口頭禪是:「人生就是不斷的戰鬥」。這個時代的年輕人,要尋求的戰鬥是什麼?
我覺得年輕人始終是個不服氣的世代。下個世代的年輕人會不服氣,上個世代的年輕人也不服氣,世代對抗永遠是個議題,不會因為我們真心不服氣,就對下個年輕世代有更多的理解跟寬容。
我們遲早也會對下一代有所不滿,只要經歷過的人都會稍微知道「過程」的價值──辛苦跟等待的價值。以我為例,在小說零版稅、只有稿費的時代,2、3 年都熬過去了,當時有辦法不為版稅寫小說,今天,我更有把握說不是為了錢,只為寫作。很多人熬不過去就唉唉叫,其實我知道,若自己熬不過那個過程,就不具備成功的特質。
但這些話其實很不中聽,現實對年輕人確實愈來愈不公平,國際化跟種種貿易體制下,能力強的人藉著人才或資源流動,把自己推向更有力的位置,但多數人都不突出,導致強者只會愈強、弱者愈弱。許多年輕人只好轉而追求小確幸,卻因此被上一輩數落。
世代之間的對抗會一直延續下去,但資訊的開放,某個程度我對此感到樂觀。因為我們這一代是突然間吸收資訊最膨脹的一個世代,雖然,我們依然會跟下個世代產生對抗,但這個對抗會更趨近於彼此挑戰,而不是壓迫性質,至少,我是這樣期許自己的氣量。
Q:在這樣的困境下,年輕人如何保有時代所需的戰鬥力?
年輕一代優勢在於:現在社會工作多元性已經遠遠超越過去,行業多到上個世代無法想像的詭異,如果你真的有才華,不要太早被自己綑綁住,而要去認真探索自己可以做什麼事,你會發現自己是「特別的人」的機率,要比其他世代多很多。
因為分門別類的狀況變得細緻,而且網路改變很多事,資訊分享的速度遠遠超越過去。你看臉書,這兩三年養生的人變多了吧?因為臉書一天到晚都有人分享,告訴你怎麼吃會早死,怎麼吃才可以活得好。
以前人們對職業還缺乏想像,打個比方,我不曉得我如果被丟到宋朝去可以幹嘛?不會背四書五經,寫《水滸傳》又不能賣,種田種不活,打仗打不好,但我在現代可以活得好好的,因為社會接受多元價值,給了我成長的機會。所以那些說不曉得自己可以成為什麼樣的人,我覺得是不負責任的。
你要成為自己想像的人,請檢視三件事:第一,有沒有能力發展興趣,很多人的興趣都是電影,但你對電影是有能力嗎?接著,嘗試去發展能力。最後,老闆要不要給你機會、是不是會看見你的價值,就操之不在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