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過自己:一輩子要賺多少錢才足夠嗎?
在過去做理財講座時,當我拋出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來賓都能說出一個具體明確的數字,並對數字背後的嚮往侃侃而談。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數字約介於2000萬到1億元之間,代表著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一個為人父母照顧兒女的期盼、一筆讓自己高枕無憂的退休金、一個不用為錢工作的自由⋯⋯。
但若繼續追問該如何達到這個理想數字,大家開始變得沉默,彷彿那個財富夢想不曾出現。
仔細分析這些朋友的金錢使用狀況,我發現,許多想要達到財富自由的人,心裡想的是賺大錢,但是行動上,卻是拿到薪水先繳房貸、保費,偶爾美食、旅遊小確幸,若是還有剩餘,才會想把錢存下來,放在銀行或是買保險。這也難怪,人力銀行調查有超過一半的上班族,都是每月薪水沒有剩餘的月光族。
關於「理財」這件學校沒教的事,有些人是靠父母的家教學會、有些人是生命中的貴人牽成,還有些人則是憑藉自己的天分,但絕大多數的人對於金錢的課題,都是把焦點放在「工作」,卻忽略「投資」的重要性。如果薪水的代價是用青春與自由換來的,那麼,會理財投資的人等同於賺進了自己的青春與自由;不願理財投資的人,則是把青春與自由賠給了自己的害怕與拖延。
兩套劇本,一個活生生的事實
學理財最重要是記住一件事:只要沒有在金錢運用上做出改變,財富永遠只會原地打轉。
一個對金錢運用的改變會造成什麼結果?我們可以看看以下的舉例:
1. 單純儲蓄、未投資
以1個月收入總額9萬元的家庭來看,多數對金錢的運用如下:支付房租/房貸2.5萬元;2萬元買儲蓄險/定存;1.5萬元在車貸、油費與停車費;1.5萬元用在飲食;1萬元孝親;5000元花在手機、交際、娛樂等雜項費用,一連串支出後,每月幾乎所剩無幾。
20年下來,每月2萬元、1年24萬元的儲蓄險,以2.5%年利率計算,約可領回600萬元;存30年則可領回約1000萬元,這個金額頂多打平通膨,可能還存不到自己的退休金。
2. 挪動支出比率學投資
若把故事細節稍稍修改,在支出項目中,多出「投資」的選項,結果將很不一樣。
同樣是9萬元的月收入,若從汽車相關開銷與儲蓄險支出中,挪出3萬元來投資,以大眾運輸系統代步,並用定期險取代儲蓄險附加的保險功能,合併花費控制在5000元左右,其他花用維持不變。每月3 萬元的投資,會帶來什麼改變?若以每年10%報酬率計算,20年下來就有將近2100萬元;30年則將近有6000萬元資產!
同樣做儲蓄與投資,30年後卻是1000萬元與6000萬元的資產變化,是額外挪錢出來投資的成績,是2.5%與10%的時間累積成果,更是讓未來生活面貌的迥異劇本。
3個步驟,啟動新財富循環
或許你裹足不前,不知怎麼開始跨出投資安全區?或許你質疑,該去哪裡找每年投資報酬率10%的好康?以下步驟或許可以協助你啟動新的財富循環:
1.從收入與開支中,擠出錢投資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若沒有錢可以投資,即使有再好的投資技術、再棒的投資機會,都無法帶來投資的效益。因此,第一步就是要想辦法,從目前的收入與開支中找到可以投資的「本」。
首先,你可以「先記帳」,了解一下自己每月主要的收入與開支。接著,你需要「訂出每月的投資金額目標,先存錢再花錢」。
例如:月入8萬的家庭,希望每月存下2萬元,透過記帳發現,每月儲蓄保單支出高達3萬元,這時候就可以透過保單健檢的方式,降低儲蓄險支出,只保必要的意外與醫療險。同時,訂下了存錢目標後,每個月薪水一進來,就先把要存的金額放到帳戶裡面去。而如果已經縮衣節食卻僅能收支平衡,或許就考慮增加額外的收入。
2.準備專款專用的投資帳戶
許多人不敢投資的原因是擔心投資若失敗,生活將陷入困境。建議可以先存下一筆「即使沒收入,也夠用半年到1年」的生活預備金,讓投資無後顧之憂。
接著,若把投資的資產跟一般的帳戶混在一起,很容易搞不清楚投資績效,甚至被花掉。有紀律的投資一定要有獨立的投資戶頭,最好只辦存簿不辦提款卡,同時不斷告訴自己這筆錢的功能是為了退休(買房、子女教育基金等),絕不能用在一般花用上。
3.訂定適合自己目標的投資計畫
很多人投資的時候是憑藉著直覺與衝動,幾次追高殺低後才感嘆投資難賺錢,卻沒有想到這是自己隨著市場氣氛起舞的後果,而不是市場的錯。
要克服這樣的狀況,需要先訂出適合自己投資習性的獲利目標,同時選擇合適的金融商品。例如,只看大趨勢的人,要想每年賺10%,可以選擇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當景氣到低檔藍燈區開始每月定期定額買進,在高檔黃紅燈時開始獲利賣出;或是,希望每年都有雙位數報酬率的人,也能先選好每年獲利穩定的公司,如台積電、台塑等龍頭績優股,等股災時大舉買進,當市場高點時賣出,同時間克服風險。
投資無法一步到位,從小金額、小錯誤中,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投資觀,如果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討論心得,將會更有勝算。
財富自由的阻礙,除了通膨,更多是為了安全感不敢跨出舒適圈,或是擔心自己做不到而選擇不理財的鴕鳥心態。是要保有心安、但財富原地踏步,還是有些不安、但財富可能愈來愈大,選擇權在你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