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轉職潮來到,應徵時如何開口談薪水?
「 我願意尊重貴公司的制度。」你會這樣謹慎客氣地以標準答案回答?
很遺憾,這是個錯誤的回答。從事人資管理工作15 年的某企業人力資源處張處長指出, 大部分公司對於錄用員工時所應支付的薪資, 都不會是全無彈性可言。換言之,如果你來自知名企業、如果你在面談過程中表現非常出色、如果你對薪資本身有一些期待或堅持⋯⋯,你是有機會可以拿到比較高的薪資。就算職位已經固定,薪資還是有可以談判的空間,剩下的, 就看每一個人的談判手腕。
他建議至少應該在標準答案後面加上「⋯⋯ 但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不會低於現在的薪水。」或是「⋯⋯但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不會低於月薪/年薪XX元。」
如何開口談薪水?「3 要3 不」是你應該把握的原則。
YES 1. 要先認清現況,包括市場狀況與自己的身價
有時你是符合資格的應徵者之一,公司認為錄取哪一個人都不錯,但你期望待遇是月薪3 萬5000 元,另一位只要3 萬元,人資便建議以3 萬2000 元雇用另一位應徵者。這5000 元差距,可能意味著你們的資歷和經驗有所不同, 問題是這未必是客觀的事實,或者有時用人單位並不真的在乎這個差距。所以,認清這究竟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再來決定你的態度。
另外,在開口談薪水前,知道自己的身價,也是同樣重要。你總不能連自己的工作在勞動市場上值多少薪資都不知道,就打算來開價。
再來,你有多需要換工作,和你可以談到多少薪資有絕對關係。如果沒有談判籌碼,寧可不要提出薪酬談判,因為你會冒一個風險:還沒任職就把公司給惹毛,這一點意義也沒有。
YES 2. 要想清楚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
舉例來說,你的期望待遇是年薪120 萬元,但對方只願給100 萬元,最後協議可能會介於兩者之間。如果你的底線是110 萬元,這意味著談判結果落在100 到110 萬之間是無效的;但如果底線是100 萬元,就代表無論最後出價多少,你都可能前往任職。如果你從來沒有針對應該開價多少,以及底線是多少在事前思考,你就無法做出在數字和態度上都適切的回應,這在談判過程中是很吃虧的。
YES 3. 態度要堅定大方
對大部分公司而言,要價高了肯定會被討厭,但要價低了也沒人會感激你,既然如此,在態度上其實不需扭扭捏捏。很多人在公司決定聘用後,又以各種理由繼續交涉,就是不肯表達到底要不要來任職。這一切還不如在開始時就想明白,然後一次把所有期望講清楚。態度堅定、語氣委婉是必要的,曖昧不清對談判沒有幫助。
NO 1. 不要獅子大開口
你的期望待遇要可以說服得了別人,如果你的現職給你年薪加獎金共100 萬元,考慮到換工作的風險和比較大的責任,你希望年薪120 萬元, 這會讓人覺得有繼續談下去的可能;但如果原本薪資只有月薪4 萬元, 面試時卻開價6 萬元,就會被質疑憑什麼能得到50%的漲幅?
NO 2. 不要開出一個「等別人來殺價」的價碼
面對買方市場,其實你的談判籌碼並不多,若明明覺得對方出價符合你的底線,但你還想試試看談更高價碼,結果就平白丟了一個機會。我會把期望薪資放到談判桌上,徵詢對方有沒有談判空間:「我對自己有信心,不過也了解你們的難處,考量到公司未來發展可期,我會考慮把期望待遇降為XX 萬元,更希望你們能感受到我的誠意。」然後結束討論,交給對方去決定。
NO 3. 不要得寸進尺
我遇過很多應徵者,面試時問過他期望待遇,而他也回答了,但最後就是會變卦。不管你是怕一開始提出價碼會嚇跑對方,或忽然覺得自己要價太低,追加期望待遇都不妥。我遇過好幾位總經理對這種應徵者感到厭煩,幾乎都是「連談都不要談」,因為你很容易給用人單位錙銖必較的形象,而這對找工作,尤其應徵的是比較中高階的主管職,簡直是一種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