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嘗過的味道,是會記得一輩子的味道。
別人都說南部口味太甜,忍不住馬上開口反駁:「東西不甜怎麼好吃?」
高雄有什麼好吃?現在背給你聽:肉粽、烤黑輪、麵線焿、肉燥飯、蔥肉餅、楊桃湯和木瓜牛奶。百元熱炒這邊一間,轉角又二間,黑輪攤就是在地人的深夜食堂;不管多早或多晚,肚子餓了,總有貼心的老闆親手煮給你吃。
趁熱快吃,高雄人脾胃總是暖的,因為這座城市就是一間不打烊的小食天堂。
法國吐司 我們高雄人一早起床都先說Bonjour
在高雄早餐店的菜單中,大多可以發現「法國吐司」這一項。將吐司雙面沾上蛋液,再放進平底鍋油煎,煎出金黃色後,起鍋,中間夾肉鬆,兩片疊起來,附上一組刀叉,就能端到客人面前。好像在吃法國料理一樣,只是尋常日子的早晨,就能看到仍帶睡意、身穿鬆垮便服的高雄人,拿起刀叉一派認真把吐司切成一塊塊,放入口中咀嚼。
非常喜歡這種畫面,好像在演一齣反諷劇,但每個人的表情又是如此自然。是的,拿著刀叉切著法國吐司的這件事,在高雄人眼中十分理所當然,氣質不用優雅,肉鬆也可以不小心掉了滿地。
肉燥飯 儘管很飽永遠都還能再吃一碗
看到寫了「肉燥飯」3個字的攤子,心裡和肚皮都會那麼不爭氣地為之一動,再動,三動動。
南部的肉燥飯,是以瘦肉或豬絞肉為主,一粒一粒,香噴噴的。第一次讓我驚豔的肉燥飯,是在鹽埕區阿進切仔麵店裡吃到,撲來的是令鼻子一聞肚子就叫的誘人香氣,充滿兒時回憶,把這肉燥往白飯上頭一撒,肉汁沿著飯粒空隙直往下流,兩者相融,才能成就一碗完美滿分的肉燥飯。
最近,我又發現另一間肉燥飯魅力更大,那是位於新興區錦田路上的郭家肉燥飯。這碗肉燥飯,飯與肉燥兩方完全相愛了,味道太香太足,扒起飯來的速度會很快,通常菜來不及配又得舉手呼叫老闆:「再來一碗」。
白糖粿 很黏很膩但誠懇拜託你一定要吃吃看
在高雄,下午茶如果想吃甜的,那我很推薦長條形狀的白糖粿,就是炸糯米條,然後裹上白糖粉和黑芝麻。
有一攤在自強市場裡,綠底白字的招牌十分好認。前年回高雄過年時,媽媽跑去買了2條給我們,剛開始果然有點被過甜的滋味嚇到,多吃幾口後,卻也漸漸習慣覺得這真好吃呢!
後來自己搬回高雄,住在南華市場附近,光是賣白糖粿的就有3攤。偶爾在下午犯嘴饞時,會去買份白糖粿配茶飲一起吃,那是非常滿足的下午茶組合。怕甜的人請吃一塊就好,千萬不要貪吃而感到厭膩,白糖粿是很可愛討喜的南部傳統甜點,偶爾嘗嘗,才能繼續對它懷抱甜蜜蜜的好感。
海產粥 一碗滿滿海鮮卻稱為海產的南部粥
在南部常看到寫著「海產小吃」的店家,北部則稱「海鮮小吃」。想到海產粥,肚皮就開始暖呼呼了起來,掛念著碗裡的新鮮蚵仔、蝦仁、瘦肉、筍絲,和泡在高湯裡米粒形狀仍在的湯飯。一整碗豪氣端上,讓每個人都能看清楚碗裡的豐富用料。湯頭清爽是重點,吃的時候才能一湯匙先裝飯和配料入口,再一湯匙只喝湯潤喉,但這一碗就能體會高雄人「食的幸福」。
除了各式海鮮配料之外,有的店家會在上頭撒上芹菜末或紅蔥頭,我個人比較偏愛撒了芹菜末的海產粥,彷彿碗裡的蝦兵蟹將們有了清秀美人魚帶隊,口感變得清爽,充滿氣質。
番茄切盤 高雄人吃番茄喜歡沾既甜又辣也鹹的醬汁
晚餐吃海產粥是很舒服的享受,但這只是上半場而已,令人期待的下半場,當然要來點水果或點心才過癮。我推薦去七賢三路吃高雄婆婆冰的番茄切盤。
從小媽媽都帶我來吃這間,她習慣跟店員說:「我要偏綠和偏紅的番茄各一半,另外醬汁多給我一碟!」這種綠紅各半的番茄切盤,酸度和口感最適中,配上用薑末、醬油和黃砂糖調配出的醬汁,才是讓媽媽回味再三的番茄切盤。
還沒搬離高雄前,媽媽也經常弄這道南部小點,只是有時薑末磨得不夠細,這偏辣的滋味,卻是記憶裡媽媽牌番茄切盤的味道。對我來說,高雄番茄的滋味不只有酸甜兩味,還有鹹和辣,是雙倍於台灣其他地方吃到的番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