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當沒有範例參考時

連鎖餐廳業溫肇東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4-09-01

瀏覽數 3,400+

當沒有範例參考時
 

在政大科管所教創業、也曾帶領學生參加許多創業競賽的政大EMBA執行長溫肇東,很多人不知道他以前也是知名連鎖餐廳的負責人,30到40歲這個黃金10年的歲月都用在創業上。跟其他教導創業的教授不同,溫肇東由於有過實際的創業經驗,所以談起創業來特別有一番感觸。

連鎖餐廳誰做過

1977年從羅徹斯特大學拿到企管碩士回國後,曾在東海大學教過一年半的書,後來輾轉進入由統一集團成立的南聯貿易公司,是該公司草創時期的籌備人員之一。在南聯公司兩年的時間內,他學到了很多行銷和公司管理的概念,這在往後經營芳鄰餐廳時幫助很大。

由於父親當時是百事可樂的代理商, 又是東方廣告的老闆, 在與青商會的朋友閒聊的時候,發覺日本的連鎖餐廳Skylark經營得有聲有色,所以就透過電通公司跟Skylark集團連上線,取得其在台灣的代理權,當時的Skylark正要在日本成立第300家分店。

連鎖餐廳現在看來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在80年代,連麥當勞都還沒有進入台灣的時候,芳鄰餐廳可說是開風氣之先,是速食餐廳的鼻祖。那時候台灣的餐廳老闆甚至不知道如何僱用和訓練兼職的員工,而由大學生當計時人員,也是那時才開始的。

籌備就花一年

回顧台灣國際化的趨勢,7-11是1979年成立,麥當勞是83年引進台灣,而Skylark的前身芳鄰餐廳則介於兩者之間。對80年代的大學生而言,能夠在麥當勞或芳鄰等新式速食餐廳打工可說是相當大的文化震撼,那時工讀生一小時才60元,甚至買不起一個大麥克漢堡。「我們(芳鄰餐廳)比麥當勞早兩年,其實幫他們鋪了很多路。」例如對器材嚴格的要求,和用大學生當服務人

員等制度,更重要的是為後來的速食餐廳尋找台灣本地的供應商。「麥當勞甚至連制服都是跟我們同一家做的!」溫肇東驕傲的說。換個角度來說,也算是創立了速食餐廳的產業群聚。

為了開餐廳,溫肇東到日本學了兩個禮拜,而籌備餐廳就花了一年的時間,找地點、訓練員工,都是很繁瑣的工作。因為訓練的嚴格,他們的員工特別了解日本的服務精神,甚至有些日本人還說:「要挑媳婦就到芳鄰。」

低獲利9年打平

不過開業的前幾年虧損了一、兩千萬,直到第九家店在天母開幕時才打平。在溫肇東經營期間內,每家店投入成本約600~1000萬,營業額約2000萬,扣掉成本大概有1成以上的獲利。溫肇東認為這樣的獲利率不算太好,因為至少要有25~30%的利潤,分店才有很大的擴展空間。而他們預期的營業額過高、不收10%的服務費,以及錯估稅收,所以沒有很大的成長。他提醒往後的創業者,需在這方面多加留意。

免費報名 | 9/27(六) 東方花藝大師凌宗湧 帶你感受每日美日的生活美學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